第289章义释杨捷,收编俘虏
“王辅臣,刀下留人!”
飞马而来的韩烈,手中长枪挑着一颗人头,赫然是杨捷的上司刘光弼。
此时的刘光弼那颗脑袋,面目犹自鲜活如常,宛若身前,只是滴血的脖颈,看起来颇为瘆人。
原来就在刚才,韩烈在军阵之中,与刘光弼相撞,二人交战之下,韩烈一枪结果了这厮,顺势砍了他的脑袋。
回头之际,见到王辅臣与杨捷,缠斗了十几个回合,这让他不由对杨捷,产生了几分爱才之心。
王辅臣的刀法和战斗力,韩烈可是亲手领教过。
即便是韩烈,没有五十个回合,也难以打败王辅臣。
至于韩烈帐下众将,能够与王辅臣厮杀,不分上下的将领,仅有张国柱一人。
余者如陈德,柏永馥包括李岩,单打独斗都不是其对手。
杨捷看起来还不到三十岁,这般年纪,一手枪法精妙,能够与王辅臣缠斗,足见此人是员猛将。
故而韩烈见到王辅臣要斩杀对方,遂策马冲了过来,扬声阻止了王辅臣下杀手。
“大将军,此贼暗箭伤人,留之何用?”
王辅臣手中大刀,几乎是从杨捷脖子上落下,刀锋擦过对方肌肤插入了泥土之中。
虽然口中这般争辩着了一句,但王辅臣对于韩烈的命令,却是不敢违背。
“吁!”
韩烈扯住战马,手中长枪一抖,强忍上挑着刘光弼人头,滚落在杨捷左侧脑袋边。
而他的右侧脑袋边上,则是王辅臣那冒着寒气大刀。
“吾乃征虏大将军韩烈,汝若愿意归顺朝廷,本将军赦你无罪。”
杨捷父辈都是大明边将,而且都是为朝廷征战而死。
若说他对大明朝廷没有忠诚,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毕竟父亲,叔父还有多名族中子弟,都战死在辽东战场上,从小又接受父亲教导,忠心爱国的他。
岂能对大明没有感情?
只是这些年来,家族子弟尽数为国捐躯而死,而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门荫。
加上之前在山海关时,得知崇祯自缢,大明亡了。
他这才跟着吴三桂归降了建奴。
如今面对韩烈的招降,以及生死抉择,杨捷知道自已没有选择。
要么死,要么重新回归朝廷。
说实在这没有什么好纠结的,现在杨家败落,他的族人基本死伤殆尽,他在山海关的住处,虽有妻妾三人。
但仅有一个女儿,像他如今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投降了也没有人关注他。
自然也不会连累家人,故而他很快便做出了决定。
“罪将杨捷愿意归顺朝廷,为大将军效力。”
年轻的杨捷,自从父亲杨国栋,叔父战死杨国柱战死后,就一直渴望建功立业,重振家风。
这也是他忍辱偷生,哪怕是在建奴军中,也敢打敢拼的原因。
如今算起来,加入建奴朝廷,满打满算也就半年时间,建奴朝廷对他也并不重视。
毕竟他在辽东投降时,不过辽东巡抚抚标营的游击将军,而且还是靠门荫获得游击官职。
像他这样的游击将军,吴三桂投降之时,带领的关宁铁骑,以及辽东各镇明军,少说也有两三百人。
加上他又不是吴三桂的心腹,故而并没有获得重视。
若不是马国柱在收编汉军之时,发现他武艺不凡,把他留在了帐下,他这会早不知道分配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因为马国柱的知遇之恩,故而才有了今日,他拼死留下殿后,为马国柱撤离拼命的原因。
如今马国柱逃窜而去,刘光弼被杀,他也被生擒。
杨捷自认为恩情也算是还完了。
眼下要是能够活下来,得到韩烈的器重,他自然是非常乐意。
要知道这几个月来,他在多铎的大军中,可是没少听到韩烈的事迹。
两蹶名王,斩杀了孔有德,耿仲明,还击杀了固山贝子屯齐和尚善,打的固山贝勒尼堪抱头鼠窜。
这样的英雄人物,杨捷若是不崇拜,那就不配作为一个武将了。
事实上王辅臣和他手下的这帮兄弟,邵苓芝,李师膺,白光勇等人,之所以甘心为韩烈卖命。
开始也是崇拜韩烈的赫赫战功,后来在见识到韩烈惊人的武艺时,这帮小将更是把韩烈视作神明一般,敬佩的五体投地。
“带上你身边的头颅,随我入城,招降城中顽抗敌兵去。”
韩烈倒也不怕杨捷诈降,以对方的武艺,在他的亲卫扈从下,对方无论是想要刺杀他,或者逃跑都不可能。
随着尼堪和马国柱,率领本部骑兵,从北门突围逃往考城方向而去。
曹州城内被丢下的一万七千建奴人马,在韩烈率领的各军攻击下,加上杨捷的招降,这支人马尽数被歼灭。
女真将领和讬,雅布堪等八旗将领,包括汉军都统马进宝等为首的建奴将领尽数被杀。
“凡是建奴鞑子,全部杀了,一个不留。”
“原明军士卒,愿意归降的,可甄别收编,补充损失。”
“辽东户籍和蒙古士卒,先行关押,押往东平城,接受改造之后,再进行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