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亨的话,让在座的众将,多少重拾了一些信心。
唯有李过一言不发,因为他深刻的明白,农民起义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作为李自成的侄子,又是养子,李过可是陪着李自成从一个小卒,走上皇帝宝座。十几年来的风雨征程,李过从一个农家子,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军事过硬,政治成熟的军政精通的干将。
早年李自成为什么能够成功,原因是关中,中原百姓贫苦。
一句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欺骗了多少百姓?
然而,李自成入京之后,做了皇帝都干了什么?
拷诘百官,勒索官绅士族钱财,对百姓同样执行了征税。
如此做派,与大明朝廷的做法,基本没有任何区别。
还得罪了天下的官绅士族,现在他们义军的名声,已经烂大街。
无论是官绅士族,还是黎民百姓,对于他们都充满仇恨。
想要东山再起,再拉起义军,这无疑是痴人说梦。
不过,李过却没有反对儿子的提议。
以后这么走,先管不了,但入山,先稳定下来,让士卒们休整,这是必要的。
现在他手下这些将士,大部分人都是从长安一路退下来的残兵败将。
大家早已经筋疲力尽,再不休整,军队必然哗变。
“先入大别山,找个地方休整之后,再考虑下一步方向。”李过是李自成的养子,也是亲侄子。
他在军中的地位声望,毋庸置疑。
“此事我看行。不过,还是得先向皇后娘娘汇报一下。”
威武将军冯雄,沉吟了片刻,抬头说道。
“那就来亨去汇报一下,大家就在这里等候消息。”
李过看了眼儿子说道。
李来亨时年也有二十六岁,个头消瘦,皮肤黝黑的他,目光灼灼有神。
说起来他虽是李过之子,实际却也是养子。
李自成早年战斗受了创伤,而无法人道生育,从而没有子嗣。
李过虽然是李自成侄子,但年龄与李自成相仿,也就小三岁,时年也有三十九岁。
早年李过有个儿女,但在战争之中死亡。
李来亨是李自成的本族子弟,年少失孤后,由李过收养,留在身边悉心教育成人。
在大顺军立国之前,李来亨基本没有担任过重要职务。
主要工作就是跟随李过身边学习,一直到大顺灭亡,也就是历史上的南明时期。
他才崭露头角,并且在李过战死后,他挑起抗清义军大旗,在夔东地区,与高一功坚持抗清十余年。
直至战到最后弹尽粮绝,血染战场而死。
讽刺的是大明灭亡后,大明的文武百官,纷纷投降了满清,成为建奴鞑子的马前卒。
而原来反明的反贼头目,如李过,高一功,李来亨,袁宗第等义军将领,包括名将李定国,郝永忠反而成为抗清将领。
整个南明历史,就是一部农民反贼,化身大明忠臣良将,勇斗投降满清建奴的大明官吏的抗争史。
高桂英是李自成的第三任妻子,也是李自成的同乡陕西米脂人。
李自成先后三任老婆,第一任老婆偷情被李自成发现所杀。
第二任老婆邢夫人,跟着押粮官高杰私奔,投降了明军。
唯有高桂英矢志不渝,一直追随李自成左右,并且亲率了一支娘子军,为李自成效命沙场。
都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高桂英时年不过三十出头,跟着李自成十余年,守了十几年的活寡,但她对自已的丈夫,却始终坚贞不移。
他的大哥高立功为义军战死沙场,他的弟弟高一功,为义军军前马后,立功无数。
高桂英在军中,为李自成管理军中家眷,率领女兵营护卫后营,为安定军心,立下赫赫大功。
现如今军中一千三百多妇孺儿童,就是高桂英带领的五百女兵,一路保护突围活下来的。
即便是贵为大顺军的皇后,高桂英在军中的打扮,都是将军装束。
头戴红缨铁盔,身穿玲珑甲,肩披红锦袍,束腰皮带左右,悬挂着佩剑和箭袋,后背挂着一杆白桦弓。
面容姣好,柳眉星眸的她,皮肤呈小麦色,鼻梁高挺,朱唇白牙,尽显飒爽之气。
身形七尺,约一米七的高个头,让她看起来英气十足。
三十二岁的年纪,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显然是最具成熟风情的年龄。
身为李夫人,大顺朝的皇后,高桂英身上的贵气,自是不言而喻。
得知李来亨的来意,高桂英没有多言,而是很干脆的说道。
“军中大事,让李过,高一功决定便好,我一个妇道人家,就不插手了。”
“谨遵皇后娘娘旨意,孙儿告退。”李来亨恭敬的作揖一拜,把高桂英的话带了回去。
“唉,都是一群好儿郎啊,如今却走上这般绝路,这究竟是天意如此?还是得罪上苍,降下的天罚呢?”
高桂英起身看着李来亨离去的背影,走到窗前看着阴云密布的天空,不由深深的叹了口气。
想着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丈夫李自成生死未卜,她那双杏眸之中,流露出一抹浓浓的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