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重用藩王,江阴来客
韩烈与顾媚分别后,来到内阁衙门坐了一会班。
宗人府官吏来报,说是鲁王朱以海求见。
“让司礼监回禀皇太后,看看在哪里召见。”
安排署官通禀不久,司礼监的小太监前来禀报:“大将军,倪阁老,史阁老,太后在乾清宫召见。”
接到旨意的韩烈,随即起身,与倪元璐,史可法赶往乾清宫而来。
三人同行之际,史可法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
“让鲁王回兖州就藩,按太祖戍边制度,调拨一卫亲兵,这是否会尾大不掉?”
原来韩烈此次调鲁王朱以海入京,与内阁一众大学士商议过,要让朱以海返回兖州故地就藩。
还要恢复明太祖封王戍边制度,让朱以海掌握一卫兵马。
这事内阁一众大学士,都认为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历史上朱元璋封了十三位亲王坐镇九边,结果造成燕王朱棣靖难,引发大明动乱。
之后朱棣继位后,便废除了亲王戍边的政策。
韩烈现在要恢复这个制度,大家自然认为不妥。
但韩烈坚持已见,路振飞,曾樱,吕大器等人一边倒支持。
这事,引得高弘图和姜曰广大为不满。
倪元璐和史可法虽然不理解,但见韩烈坚持,二人最后还是同意了。
“兖州如今已经成为前线,让藩王前往坐镇,这是有利凝聚民心的。”
“天下藩王这些年来,犹如圈禁,他们也有报国的念头。”
“我看鲁王,越王,潞王,桂王都是贤明之王,理应重用。”
“这次让鲁王回藩邸,也是朝廷的恩典。”
“要知道天下诸王,如今封地尽失,若是朝廷允许他们返回藩邸,征募兵马守卫封地,他们是乐于所见的。”
韩烈之所以要启用藩王,就是不想这样藩王,再吸引大明的血。
要知道虽然大明亡了,可大明的亲王,郡王宗室现在聚集在南京的可不少。
潞王朱常淓,衡王朱由棷,淮王名朱由桂等十几个亲王,郡王现在都在南京享受荣华富贵。
福王朱由崧因为参与了当初私立之罪,被剥夺了爵位,圈禁在宗人府。
现在宗人府的宗正,正是潞王朱常芳。
这些人没权处置,也不能不管不顾,可这么多人待在京城,什么事不干,拿着朝廷的高额俸禄不说,还到处煽风点火,阴阳怪气。
韩烈早就看这些人不顺眼,让鲁王朱以海回封地就藩,不过是他的一个由头。
就像前些时候,唐王朱聿键在福建,差点闹出自立事件。
韩烈不得已举荐朝廷,改封了朱聿键为越王,把他安抚在了绍兴。
但是,韩烈现在最不放心的人,就是朱聿键,朱由榔,朱以海三人。
要知道这三个人,在南明历史上,都引起不小的内斗。
朱聿键自称隆武帝,朱以海监国鲁王,朱由榔称帝永历,这些南明小朝廷,外斗外行,内斗内行,把南明大好形势,搞得一团乱糟。
韩烈可不想这些人,再次粉墨登场。
所以让朱以海就藩兖州,下一步韩烈就会让朱由榔和朱聿键改封,把他们统统安排在最前线。
有能力就去跟建奴鞑子斗,斗不过为国捐躯,那也是大明的荣耀。
“如今在朝亲王五人,郡王二十三人,镇国将军三十九人,辅国将军多达百人。”
倪元璐是内阁首辅,之前他是户部尚书,对于在朝的宗室,他是清楚的。
之所以了解的这么清楚,是因为这些人,如今失去封地,每月都会去宗人府领取宗禄,宗人府没钱,他们就来户部闹。
这帮人都是拖家带口,子孙可不少,每月朝廷都要下拨十几万两银子给他们。
这笔开支,可不是小数目。
倪元璐边走边说道:“这些宗室留在京城,就是一群米虫,还不如让他们回封地去。”
“只是现在北方沦陷,他们封地大多丢了,一时也不好安排。”
“若是按大将军所言,让他们去戍边,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史可法也是聪明人,听到倪元璐这么说,便明白了其中之意。
“还是大将军深谋远虑,眼下兖州府,济南府都是边地,那就让这些人都去戍边,亲王授予府,郡王授予州,镇国将军和辅国将军授予县。”
“让他们自力更生,守地有功者奖,失地有过者罚。”
“你们以为如何?”史可法寻思之下,立即献出一计。
“我认为可行……”
韩烈强忍着笑容,一本正经的说道。
倪元璐也不由摇头苦笑道:“宪之,你这是驱虎吞狼之计啊。”
“汝玉兄,你这可是冤枉我啊,我这分明是在为国排忧解难。”史可法狡辩的笑道。
鲁王朱以海是前鲁王朱以派的弟弟,几年前阿巴亥入侵兖州,朱以派这个守财奴,一毛不拔,结果城门被破。
最后被迫自焚死于鲁王府。
朱以海倒是比他这个兄长硬气,也颇为知兵善战。
南明历史上,他联合浙江抗清队伍,坚守浙东沿海,抗清十余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朱以海也是南明历史上,最为刚烈的宗室,名声也是最好的一个。
在乾清宫大殿上,见到皇太后张嫣,小皇帝朱慈炤,朱以海一个三十岁的大汉,激动的哭的稀里哗啦。
“能够见到太后,陛下,看到我大明江山社稷还在,臣高兴啊。”
虽然眼泪直流,可朱以海却还是高喊着高兴。
“王叔公不必感伤,快,给王叔公赐座。”朱慈炤看到朱以海真情流露,也是双目发酸。
朱以派辈分比崇祯大,与泰昌帝朱常洛同辈,是崇祯帝朱由检的堂叔,小皇帝称他叔公并没有问题。
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朱以派家族,与崇祯一脉,早就出了五服,也就是同属太祖血脉而已。
包括唐王朱聿键,也基本与崇祯一脉血脉淡薄。
真正与崇祯血脉最亲的,还得是福王家族和桂王家族。
福王朱常洵,桂王朱常瀛与崇祯的父亲,也就是泰昌帝朱常洛都是万历皇帝的儿子,他们属于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这也是历史上福王朱常洵之子朱由崧,桂王朱常瀛之子朱由榔,先后在南明登基称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