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察觉危险的金声桓
九月二十三日夜里。
韩烈率部占领南昌的次日的夜里,抚州城外。
“金总兵,军门大人紧急军报。”
连日的攻城,让金声桓也是疲惫不堪。
这会刚刚躺下的他,听到帐外当值参将陈芳的汇报声,不由皱眉说道。
“快呈上来。”
一身戎装的陈芳,拿着信使送来的军报,随即走进了大帐。
起身走到油灯下的金声桓,拆开密封的军报观看之下,已经舒展的眉头,瞬间又皱了起来。
时年已经四十多岁的金声桓,本是辽东世袭军户出身,早年曾跟随皮岛毛文龙身边。
后来更是拜了毛文龙为义父,一度改名为毛士桓。
毛文龙死后他回到关内,被编入督师大学士杨嗣昌帐下,负责讨伐李自成和张献忠。
杨嗣昌兵败死后,他因功升任徐州副总兵,之后又在两淮镇守。
去年他与刘良佐投奔左良玉,获得左良玉赏识,委以重任。
但他却和郝效忠谋划了,火烧九江城,烧死了湖广总督吴甡和湖广巡抚袁继咸。
尤其是数月前左梦庚投降满清一事上,他又充当了马前卒。
也正是他积极投降,促使了左梦庚的投降。
同时因为这事,他获得阿济格的赏识。
从而被单独升任江西总兵官,而这个时候,阿济格已经南下。
虽然还没有到武昌,但阿济格此次南下,手握了数道封赏圣旨。
其中就有金声桓升任讨逆将军,江西提督剿抚总兵官的旨意。
如果说在明末这个大时代中,那几个人是墙头草,摇摆不定的话,金声桓绝对称得上前三。
历史上的金声桓,在两淮募兵两万,投奔左良玉受到赏识,出任九江总兵。
当时李自成败亡九宫山,武昌失守,满清英亲王阿济格大军压境不假。
但阿济格所部人马不习水战,缺乏战船。
兵力也就十几万,与退守九江的左梦庚兵力相当。
而且左梦庚当时拥有战船千艘,占据九江和长江天险。
手下将帅云集,还有袁继咸这样的内政大家在。
依靠着南明朝廷,就算无法取胜,据守江西,连接湖南,未尝不能站稳脚跟。
即便是要投降,如果当时打上几仗,展现一下实力。
也不至于投降之后,被软禁押解回了燕京,从此成为满清牢笼中的金丝雀。
金声桓这样的宿将,却怂恿左梦庚做了降臣,最后自已也落了个凄凉下场。
可见金声桓这种人,虽然军事水平不差,但政治上简直幼稚的可怕。
而在江西担任总兵期间,金声桓大肆杀戮劫掠江西官绅士族。
导致江西各地白骨累累,可谓是罪孽深重。
即便后来的反正,也不过是不满建奴朝廷的封赏,而不是他心存家国情怀,良心发现匡扶大明。
“总兵大人,军门大人有何指示?”
见金声桓看着军报,眉头紧锁,一言不发,陈芳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南昌遭到明军攻击,军门大人让我火速回援。”
金声桓看着手中的军报,迟迟不言的原因,是他怀疑这封军报是假的。
九月初旬的时候,他接到的通报时,明军在安庆,池州兵马频繁调动,有攻打九江的意图。
而现在也证实了,安庆,池州的明军,至少有五万主力,正在攻打彭泽,并占领了望江北岸各地。
而目前广信府虽然受到攻击,但上饶并没有沦陷。
可现在刘武元送来军报,说是南昌受到明军攻击,让他回援。
明军难道是从天而降?
也难怪金声桓会怀疑军报的真实性。
毕竟,现在江西明军,都被他堵在了抚州城内,而长江上的明军主力,又在九江、彭泽一线。
广信府战事正酣,饶州府也有兵马镇守,明军是怎么跨越几百里区域,进攻南昌城的?
此刻,站在金声桓面前的陈芳,听到这话也是一愣。
“总兵大人,攻打南昌的明军,是从哪里来的?”
正在二人疑神疑鬼之时,又有一骑飞奔入了大营。
“紧急军情,紧急军情……”
不一会,飞奔入营的骑士,跌跌撞撞的冲进了金声桓的大帐。
“总兵大人,南昌失守了,您的家人尽数落入明军之手。”
此刻冲入大帐之人,并是不南昌守军,而是金声桓府中的家兵。
而且是跟随了他多年的忠仆,对于他的话,金声桓自然不会怀疑。
“你再说一遍,哪里来的明军?”
得知家人落入明军之手,金声桓整个人装若疯狂,一把拎起家兵喝问道。
“小人不知啊,那是一支庞大的骑兵,人马披甲,少说有上万人之多。”
家兵在金声桓凶狠的目光注视下,有些惊恐的回道。
“上万人的骑兵?”金声桓心底一颤,骑兵的战斗力,他比谁都清楚。
一支上万人的骑兵,突袭了南昌城,这消息让他恐惧。
“一定是广信府方向,明军一定是从广信府进来的。”
金声桓喃喃自语之下,油然生起一股危机感。
“传令,各营立即拔营。”
“让郭天才,宋奎光二将,各率一营断后。”
没有丝毫犹豫,金声桓当机立断的下令道。
“总兵大人,我们往那边撤?”
陈芳迟疑的问道。
“先退往临江府,再看情况撤往瑞州府,或者前往袁州府与胡有升部会合。”
金声桓这边刚拔营,抚州城内的明军,便发现了端倪。
而这个时候,驻守在福州城内的兵马,一共三支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