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降兵家属处置问题
宋奎光率领的一万士卒,重新回到万载县城时,已经是次日的午后。
刚刚经历了一场浩劫的百姓,见到去而复还的清军,争先恐后逃出了城池。
看到这一幕的宋奎光,并没有下令拦截。
策马来到城门口的宋奎光,看着一片狼藉的大街上,空无一人的景象。
深深叹了口气对左右的游击将军揭振江,宋万说道。
“传我军令,入城之后,打扫城池,掩埋尸体,救济受灾的百姓,如有劫掠杀戮百姓者,斩!”
“卑职遵命!”揭振江是宋奎光多年的老兄弟,宋万则是宋奎光的族兄,这二人都是他一手提携起来的将领。
“金声桓为了自已的荣华富贵,官职地位,作恶多端,迟早会受到老天爷的惩罚。”
登上城楼的宋奎光,没有继续进城,因为这个时候的万载县城,到处都是惨景。
无数的房屋被烧毁,空气之中甚至还弥漫着焚烧尸体的味道,让人闻之欲呕。
坐在低矮的城门楼上,宋奎光甚至都没有布防。
万载不过是一座小城,城中人口不过两万多人,全县加起来人口也才三万五千余人,户籍不到九千户,属于中等县城规模。
根据大明朝廷对县户籍规划,一万户以上为上县,五千户以上为中县,三千户以下为下县。
这么一座小城,又承平数百年,除了城门还算完整外,城墙早已经在洪涝之中坍塌。
可以说这座城池,基本没有什么防御力。
眼下宋奎光也没有心思去修筑城池,城中人都跑光了,他手中钱粮有限,时间更是有限。
即便他想要修筑城池,也根本来不及。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因为这个时候,罗平安率领的神机军主力,已经从上高进入万载县境。
神机军四万大军,前后左右中五营人马,除后营参将刘文昭,率领八千人马驻守瑞州府,负责后勤保障,以及安抚府县百姓外。
其余四营三万二千人马,在罗平安的率领下,这会距离万载已经不足五十里。
“启禀罗总兵,前方探子来报,万载遭到清军劫掠杀戮,百姓死伤无数,逃难的百姓说敌军,昨日已经撤离万载。”
中午在阳乐乡休息了一个时辰,罗平安率军刚出发,前军参将姚成,飞马来到中军,向罗平安汇报了前方哨探送来的消息。
“实在可恨,不杀光这帮畜生,我罗平安誓不为人。”
在上高的时候,罗平安就看到城池被屠戮洗劫的惨况。
如今听到金声桓的人马,又洗劫杀戮了万载百姓,顿时让他气的咬牙切齿。
“姚成,前军人马加快步伐,沿途收拢百姓,发放救济钱粮,让百姓去阳乐乡安顿,待我们收复万载,再做安置。”
罗平安本就出身底层,跟随韩烈多年的他,一来深知百姓疾苦,二来受到韩烈影响,对于百姓他一贯做法,就是仁慈对待。
阳乐乡是万载下辖乡镇,距离万载五十里,正常行走大概需要一天时间。
但心中挂念受灾百姓,罗平安直接下令全军急行军,硬是在一个下午的时间,跑完了五十里路。
傍晚时分,大军抵达城外时,看到城头的清军旗帜,以及驻防兵马,不由皱眉瞪了眼姚成。
“你不是说敌人兵马撤走了吗?”
“罗总兵,卑职失职,一路收拢百姓,又急着赶路,哨探没有深入县城探查。”
姚成低着头,一脸惭愧的解释了句。
“哼,这些都不是理由,行军打仗,哨探为先,这是大将军时常的教诲,你这是失职。”
罗平安黑着一张脸,冷声训斥道。
“这是严重的问题,若是敌人埋伏袭击,后果不堪设想,此事我会上奏大将军,希望你引以为戒。”
“卑职知错。”姚成虽然委屈,但也知道这事确实是自已错了。
也不怪罗平安生气,眼前的情况着实惊险。
眼前的城池之上,旌旗招展,人头攒动,目测至少有上万人马。
可他们却茫然不知,若是敌人在半岛上伏击,毫无防备之下,后果显然不堪设想。
要知道一场战斗的胜败,因素可不单单是比拼人数。
也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算术题。
一万人马打败三五万对手的战例,自古以来比比皆是。
一场战斗,一万人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下,伏击偷袭一支毫无防备的数万人马,这是完全可以做到取胜的。
“全军后退五里,就地扎营,做好防范,今晚休整,明早准备攻城。”
虽然眼前的城池残破不堪,但天色将晚,大军急行军过来,早已经疲惫不堪。
即便神机军的战斗力还在,但罗平安也没有贸然发起进攻命令。
“王进朝,今晚你部负责警戒,防止敌人偷袭和撤离。”
“其余各营人马,衣不卸甲,手不离器,即便睡着了,也给老子睁开一只眼。”
策马后撤的罗平安,严肃的下达了指示。
万载城头之上,静坐了一个下午的宋奎光,一直在权衡得失。
他手中的一万人马,其中有三千家乡子弟兵,其他七千人马大多数也是江西子弟,只有少部分是湖广和中原地区士卒。
一万人马在手,即便城池残破,宋奎光也有信心一战。
即便是守不住城池,但坚守个三五天,拖一拖明军进攻步伐,他自信能够做到。
但是他在思考和权衡,这一战打下去的后果。
同时他心中也有顾虑,如果投降的话,明军会怎么对待他。
毕竟他才三十岁出头的年纪,正当建功立业,风华正茂的年龄,现在他好歹是手握一营人马的实权正三品参将。
享受从二品俸禄待遇的副总兵。
这一仗即便打不赢,只要坚守到援军抵达,未来升任总兵,他是有信心的。
可要是投降的话,朝廷会不会追究他投降的历史?
会不会不信任他?
还会不会让他统兵出征,这些都关乎未来的人生。
他不得不考虑。
叛将按照大明律那是要夷灭三族的大罪。
即便反正那也是有污点的人,以后能不能得到信任,这些都是未知数。
而且他在朝中没有丝毫根基,可以说没有半点人脉。
他是武举人出身,最早也是在辽东镇守,后来调入关内,跟随杨嗣昌讨伐李自成,再之后他又跟随金声桓,一路南征北讨。
金声桓虽然为人残暴,视财如命,贪恋权势,但对他却不薄,这点宋奎光心中还是有杆秤的。
“奎光,今晚明军看来是不会攻城了。”
不知何时宋万来到宋奎光身边,看着城外的明军忧心的说道。
“但明日必然会攻城,万载城破,你可有御敌之策?”
“族兄来啦,陪我坐坐,咱们说说话。”
宋奎光看了眼宋万,示意他坐下后,微笑的问道。
“我记得族兄的孩子,今年也十八岁了吧,不知道可否婚配?”
“本来今冬就要成婚,可现在抚州失守,临川重归明军之手,我这有家回不去,这婚怕是结不成了。”
宋万苦笑一声,神情有些凝重的说道。
“虽然前番在抚州城外时,秘密派人回乡打探过情况,家中一切尚好,但是我们在清军之中担任将领之事,肯定瞒不住明军。”
“我现在有些担心,他们会不会被明军抓起来治罪。”
说起这事,也是宋奎光此刻困扰的问题。
如果朝廷没有抓捕家人治罪,那么他投降一事,自然一切好说。
可要是宋家一百多口人,要是被朝廷抓捕治罪,或者说杀了。
那么他投降之事显然毫无意义。
甚至,他帐下三千家乡带出来的子弟兵,要是家眷都受到牵连被杀。
那即便是他想投降,弟兄们也肯定不会同意。
想到这里的宋奎光,眼神突然变得坚定的看着宋万道。
“兄长,我给你一个任务,你去一趟明军营地,亮明你我身份。”
“告诉明军大将,我宋奎光可以开城纳降,但只有一个要求,我要知道抚州家乡族人是否安全。”
“只要族人和兄弟们的家人安全,我宋奎光不但可以率部投降,也愿意接受任何处置。”
宋万已经四十岁,他没有宋奎光的勇武,也没有他的智慧。
这些年他就是靠着宋奎光,在军中管理一些军务,协助宋奎光处理杂务。
“你决定了吗?”宋万抬头看着宋奎光的眼睛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