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九江的战略意义(2 / 2)

🎁美女直播

张国柱带着三千士卒,登上运粮船只,押着船夫开船进入赣江,前往德安城。

王遵坦留下人马留守吴山镇,他带着一个小队亲卫,策马飞奔向韩烈大军方向而去。

正午时分,王遵坦在距离吴山镇三十里外的一处沼泽芦苇地,与韩烈率领的大军相遇。

“武昌的满清主力绕过九江,却没有进入江西,他们的目标必然是池州。”

王遵坦在见到韩烈时,汇报了掌握的消息的同时,说出了自已的推测。

韩烈也思虑之下,深以为然的说道。

“难怪尚可喜率领的五万人马,进驻德安却驻足不前,原来他率领的人马,只是一支偏师。”

“王参将你的推测八九不离十,满清主力必然是盯上了池州。”

“池州总兵土国宝,知府谢三宾手中只有五六千人马,操江水师营分驻在池州,安庆两岸。”

“一旦满清主力攻击池州,安庆又遭遇攻击下,水师营很难兼顾。”

韩烈神情凝重,目光灼灼的看着面前的地图。

根据之前的战略部署,孙传庭督师的天雄军,操江水师,以及安庆抚标营的人马,先是佯攻彭泽半个月,吸引九江守军,为他攻打江西创造条件。

就目前的结果来说,目的已经达成。

孙传庭督师的各部人马,已经退回安庆。

只有操江水师的人马,还在长江巡弋,防守敌军从水路攻击。

池州总兵土国宝,知府谢三宾,手握五千六百人马,据城而守,又有水师协助,遇到敌情,应该是有一战之力。

但有个前提,这个敌情是有限的敌兵,而不是清军主力。

韩烈的部署是收复江西后,把九江和武昌之敌吸引到江西战场上来。

这样池州,徽州,太平方向,即便兵力薄弱,也足以自守。

而现在的情况,明显脱离韩烈的计划。

清军主力放弃了与他在江西决战,而是派出偏师牵制他的主力,并且反其道的大军南进,直奔池州而去。

池州一旦陷落,满清主力沿长江南岸而下,三日可达太平,五天可达南京城下。

而太平府同样只有五千六百都司营驻防。

面对清军主力,必然难以抵挡。

虽然韩烈在南京布防了龙骧左右二卫三万人马驻防。

可要是满清主力抵达南京城下,即便拿不下京城,他这个大将军的威望和声誉,也必然会颜面扫地。

围坐在韩烈左右的一众将领,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是脸色大变。

“大将军,我们现在距离池州,即便走水路,也有三四天路程,走陆地至少需要七八天。”

“池州一旦失守,徽州,太平必然难以坚守,京师也必然震动。”

杨衍率先发声道:“末将请求立即撤军,驰援池州。”

“大将军,杨总兵说的对,咱们不能为了德安之敌,而坐看池州沦陷。”

“末将也认为,应该立即救援池州,决不能让池州沦陷。”

罗平安,崔定国等将,也纷纷劝阻道。

“稍安勿躁,容我想想。”

韩烈抬手制止了大家的发言,神情严肃的他,盯着面前的地图,思虑良久之下,坚定的说道。

“池州有兵马驻守,加上水师协助,坚守三五天不是问题。”

“哪怕失守了,只要我们断了敌军粮道和退路,也能迫使清军无法对京师造成威胁。”

“德安之战继续展开,拿下德安,大军立即向九江反扑,亮出我大军旗号,摆出我军要死磕九江的意图。”

“九江是清军的退路,也是他们粮道所在,我就不信敌人主力,会坐看我们攻陷九江,而不管不顾。”

“大将军,这样太过冒险,末将还是认为先放弃德安,率军驰援池州。”杨衍坚持自已的看法劝谏道。

跟随韩烈多年的他,他不怕失败,但他害怕池州,太平沦陷,会对韩烈的声望遭到打击。

“不必劝我,我意已决。”

韩烈断然说道:“王德听令。”

“你立即乘船前往南康府,传令神武军主将张名振,让他率军撤出南康,向池州进发,并对沿途的清军控制区域,尽数拔除掉。”

“尤其是清军的运粮队伍,一旦发现踪迹,坚决予以歼灭。”

“有张名振的四万神武军驰援池州,清军主力二十万大军,也绝对拿不下池州。”

“只要我们今天拿下德安,两天后对九江发起攻击,清军首尾难以相顾,战场的主动权,依旧掌握在我们手中。”

韩烈当初派神武军进攻饶州府,进驻南康府,一来是让他们牵制九江之敌,二来也是防备意外情况。

南康城虽然不是战略要地,但他与九江城隔江相望,又接连池州和徽州府。

遇到眼前这样的突发情况,是可以迅速做出接应的。

这也是韩烈执意要拿下德安,攻击九江的底气。

如果这个时候放弃德安,转道回援池州,那么这次收复江西,拿下九江这座战略要地的战略目标,就会大打折扣。

即便他现在已经收复江西十二府,仅仅只剩下九江府没有拿下。

但位于江西北部的九江,对于整个江西来说,属于居高临下的态势,又是长江重要的航道,更是一座军事重镇。

不拿下九江,南昌,南康,瑞州各府,包括饶州,广信各府,随时都会遭到清军的攻击。

拿下九江他只需要在九江布置一支兵力,就可以稳住整个江西防御。

相反,不占领九江,他就需要再南昌,南康,瑞州,饶州,广信五座城池布置兵力防守。

历史上的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反正期间,席卷江西十一府,仅有九江和赣州没有拿下。

当时金声桓在南昌手握二十万大军,聚集了大批江西抗清仁人义士,可谓是要兵有兵,要粮有粮,局面一片大好。

然而,金声桓和王得仁在针对赣州和九江攻守问题上,他们一致选择了攻打赣州,放弃了九江城。

结果赣州没有打下来,清军从九江长驱直入攻入南昌,导致金声桓和王得仁后方失守,最后城破人亡。

江西的地形东西狭长,南北分别有罗霄山脉和武夷山山脉,赣江和抚河从中间汇入鄱阳湖,形成两河肥沃的丘陵地带。

这就造成江西独有的特性,北部只需要守住九江,就可以挡住敌人入境。

南部坚城赣州,因为三面环水,易守难攻。

如今韩烈收复江西九成地盘,对于拿下九江,他显然是势在必得。

此刻,围坐在韩烈左右的众将,见他心意已决,遂不再相劝。

“罗平安听令,你率领神机军,立即出发,从建昌突入,向德安展开进攻。”

“杨衍你率领忠义军,负责押运粮草物资,前往吴山镇接管码头。”

“亲卫营和万骑军中军营,立即随我出发,渡过赣江攻击德安。”

“各军立即动起来,入夜时分,必须赶到德安城。”

虽然此刻他们距离德安,尚有六七十里,时间距离入夜,也只剩下五个时辰,但韩烈却态度强硬,要求各军展开了急行军。

德安城尚可喜临时驻地。

“启禀王爷,明军一支万余人马,今早攻占了安义。”

中午的时候,尚可喜接到探马来报,得知安义失守,他并没有表现太过惊讶。

“陈参将人呢?”尚可喜平静的问道。

“目前还不知道情况。”哨探连忙回道。

“继续探查,多派哨骑,扩大探查范围。”尚可喜说罢,挥手示意哨探退下。

正午的时候,尚可喜手下哨探再次来报。

“王爷,我军运粮船,已经从赣江转入修水,预计黄昏时分可以抵达德安城下。”

“好,我知道了。”尚可喜答应之余,对帐下总兵全节吩咐道。

“你率五千人马,前往修水河码头接应,把粮草押运回城。”

“卑职领命。”全节一弹衣袖,躬身应道。

黄昏时分,德安城南十里外修水码头。

张国柱率领的三千人马,乘坐押运粮草的船只,抵达码头之时,见到岸上接应的清军人马。

他便知道无法混进德安城,当机立断的他,直接下令道。

“全营准备,随我对敌人发动突袭。”

码头之上的全节,本以为这是一场轻松的活计,丝毫没有防备。

见到船只靠岸,他大手一挥:“弟兄们随我上前运粮。”

接到命令的这支建奴汉军人马,纷纷列队迎了上来。

“众将士听令,随我杀敌!”

就在全节带着手下将领,迎头走进码头,双方人马不足百步之际,张国柱突然发难,挥舞着战刀的他,健步如飞,朝着全节便冲杀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