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因为要赶赴凤阳,韩烈没有在武昌多做停留。
晚宴结束之后,已经是深夜。
散席之时,韩烈与左懋第、揭重熙等人做了告别。
“人中兄,来亨你们也不要相送,明早天一亮,我就直接出发,咱们后会有期。”
这样的酒宴上,大家都不会喝的大醉,主要还是联络感情。
“卑职祝大将军一路顺风。”陈子龙和李来亨拱手拜别。
“老将军,董小姐,就此别过,我让孙平陪你们入京,到了京城有孙平给你们做向导。”
“就住在大将军府,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让他去办。”
接着韩烈又向秦良玉说道。
对于这位老将军,韩烈是打从心底的尊敬。
历史上的传奇女性不少,但能够称得上巾帼英豪,为国尽忠,鞠躬尽瘁而死的女将军,除了秦良玉再无一人。
七十岁的高龄,还能挂帅出征,这份忠诚和胆略,还有勇气,自问谁能够相比?
“承蒙国公爷抬爱,老妪感激不尽。”
秦良玉拱手作揖一拜,有些动容的她,有些感慨的道。
“国公一路保重,期待国公凯旋之日,再有相聚之日。”
秦良玉已经七十三岁,这个年龄在古代,可谓是高寿。
虽说现在身体还健朗,但她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这次分别,下次还能不能相见。
韩烈对她的尊重和重视,让秦良玉的内心也充满感动。
自从丈夫马千乘去世后,她一个妇道人家,支撑起了石柱土司府,带领着马家和秦家子弟,征战沙场,浴血奋战。
看着兄弟姐妹,儿子儿媳一个个战死沙场,这种心理打击,不足以与外人诉说。
也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垂泪,以表内心的愧疚。
但是,让秦良玉感动的是,与自已孙儿马万年一般大的韩烈,却像个知已一般,懂的自已内心的苦楚和想法。
什么叫忘年交,这就是啊。
若不是韩烈身份尊贵,她都想让韩烈拜自已为祖母。
在石柱的时候,她还一直遗憾,没有一个孙女能够嫁给韩烈。
但在看到董琼英的第一眼,她就发现董琼英身上的气质,不但像年轻的自已,甚至容貌之上,更是称得上绝色。
这也是她会毫不犹豫收她为孙女,并带在身边亲自教导的原因。
原本秦良玉是打算,到了京城在想办法,撮合二人。
但今天知道韩烈即将前往凤阳,显然很难再在京城相遇。
想到这里的秦良玉,遂决定让董琼英留在韩烈身边。
当然,她这么做,也有自已的私心。
那就是她希望与韩烈捆绑在一起,毕竟她年岁已高,想来也没有几年好活。
现在她的两个孙儿都还年轻,失去她的庇护,今后马家和秦家子弟,未来的前途难以预测。
但要是能够得到韩烈的庇护,至少孙儿和侄子这一代人,荣华富贵是有保障的。
“国公爷,琼英是我认下的孙女,她能文能武,颇有老妪当年的风范。”
“老妪如今年迈,无力再培养她,希望国公爷能够留下她,悉心栽培一番,等老身百年之后,让她继承我的衣钵。”
秦良玉没有让韩烈娶董琼英,而是让韩烈带着她出征,让她历练一番。
这个要求并不过份。
韩烈无法拒绝,只得笑着回道。
“老将军的请求,晚辈不敢推辞。”
“不过,这事还是得问问琼英姑娘的想法。”
“国公爷说的是。”秦良玉点点头,看着董琼英问道。
“你是怎么想的呢?愿不愿意跟随在国公身边,学习一些军事经验?”
“小女愿意。”董琼英也没有不好意思,落落大方的回道。
这事在离开石柱的时候,秦良玉就跟她说了。
不说韩烈权利地位滔天,就凭韩烈这份俊朗的形象,就颇为合她的眼缘。
说起来这姑娘可是颜控,她那战死的前夫,就是一个翩翩公子。
作为一个有蛮族血统的女子来说,改嫁属于稀疏平常的事情。
她们可不像汉人女子,受到世俗礼法约束,要为丈夫守节的说法。
再说她现在无依无靠,亲人都死于战火。
认了秦良玉为祖母,那秦良玉就是她的长辈。
这就等于父母之言,就是按照汉家礼仪,父母之言,媒妁之言。
身为子女后辈,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那好,这事就这么定了,有劳国公爷照顾我家孙女。”
秦良玉这也算是倚老卖老了。
可韩烈还偏偏无法生气,毕竟人家女将军,还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
当事人董琼英也愿意,他也只能笑着点头。
“老将军的嘱咐,晚辈一定照做。”
“琼英,待会回去收拾一下行李,带着你身边的女兵,好好跟着国公爷,照顾好国公爷的起居安全。”
秦良玉得到韩烈的回答,也是喜逐颜开。
这事办成了,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至于韩烈有没有夫人,今后能不能与董琼英成为一对,那就只能以后再考虑了。
一夜无话,次日天色刚刚放亮,在武昌东门营地的韩烈,便醒了过来。
这个时候,营地内的伙夫已经开始生火做饭,护卫的三千亲卫亲兵,也都陆续起身洗漱。
“大将军,洗漱用品已经准备好了。”
穿着一身鱼鳞甲的董琼英,在听到韩烈起床的声响时,端着一个脸盆走了进来。
“嗯,早啊。”韩烈也没有奇怪,昨晚董琼英就带着十六名女兵,来到他的营地,就在他的隔壁营房住了下来。
洗漱完的韩烈,在校场上活动了一下筋骨,董琼英带着女兵在旁观看。
她带来的蛮族女兵,一个个身强体壮,但却英姿飒爽,犹如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一幕,让王辅臣和吴六奇都忍不住侧目。
很显然,这队女兵,都是秦良玉挑选的精兵,而且个个相貌出众,身材高挑,可不是赏心悦目嘛。
昨天夜里韩烈还没有注意到,但现在这么一看,倒是让他有些苦笑不已。
这些女兵,人人穿着鱼鳞甲,腰身细长,左腰悬挂着佩剑,右腰挂着弩箭,头戴红缨铁盔,肩上系着红袍,身姿挺拔。
“咱们大将军还真是艳福不浅啊。”
吴六奇现在已经娶妻,还纳了妾,可看到这队英姿飒爽的女兵,他还是有些羡慕的嘀咕道。
“怎么,你老吴羡慕?要不要我去给大将军说一下,赏你两个?”
王辅臣听到他的话头,笑着挤兑了他一句。
“你小子别害我,大将军向来重情义,对兄弟们没得说,但女人这事可开不得玩笑。”
吴六奇跟着韩烈也有些时日,对于韩烈的脾气性格,他也是颇为了解。
玩笑归玩笑,但韩烈身边的女人,可不是谁都能够染指,更不能觊觎。
“看把你吓得,这事我还能不知道。”王辅臣低声笑了一句,却也没敢继续说笑。
很显然董琼英是赖上了韩烈,但她手下的女兵们,想要赖上韩烈,则是不大可能。
这也是王辅臣敢打趣吴六奇的原因。
吃过早饭,虽然韩烈让陈子龙和李来亨不要相送。
当韩烈率队出城之时,陈子龙和李来亨他们,还是来到城门之上,目送着韩烈的队伍出城。
“大将军,陈大人和李将军他们在城门上。”
队伍之中的王辅臣,看到城头之上站在的二人,驱马来到韩烈身边提醒道。
喝住战马的韩烈,回头看到城头的二人,抬手挥了挥手,示意二人不必相送。
“大将军看到我们了。”李来亨见状,连忙挥手回应。
“是啊,大将军这一路南征北战,来回奔波,肩挑着匡扶大明的重任,着实不容易啊。”
微笑着挥手的陈子龙,有些感慨的说道。
“大人说的是,大明有大将军,那是大明和百姓之幸。”
“像大将军这样的英雄豪杰,纵观历史也是少见。”
李来亨佩服韩烈的不是他有多勇猛。
而是韩烈开阔的胸襟,以及那份爱民之心。
这一路走来,从江西到湖广,所到之处,收复的每一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