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韩烈抱着董琼英走进房间之时,有些自卑的董琼英,俯身在韩烈怀中,有些紧张的低声坦白了自已的经历。
“傻丫头,不要多想,过去的就让他过去,珍惜当下,余生就让我来照顾你。”
韩烈轻轻把她放在了床上,俯身再次轻吻上了她那柔软的嘴唇。
从嘴唇到脖颈,二人的身影很快重合,最终被浪翻滚,春宵苦短……
不得不说,从小习武的董琼英,不单单身材纤细交好,韧性更是十足。
已经数月没有吃过肉的韩烈,虽然称得上是养精蓄锐,但在第一回合的战斗中,却是很快败下了阵。
“庆之哥哥,你真厉害,妾身从未有过这般体验呢。”
以至于董琼英看到韩烈脸上的尴尬之色时,都不得不强忍着笑意,搂着韩烈的脖颈,亲了一下韩烈的嘴唇安慰着他。
“呵呵……”
韩烈讪讪一笑,却也是激起了胜负欲。
“可是我很不满意呢,咱们继续。”
看着一脸娇艳的佳人,韩烈振作精神,感受到手中的柔软,以及掌心的温暖顺滑,很快就再次提枪上马驰骋而起。
……
这一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上半夜美美睡了一觉的韩烈,吃饱养足了精神,可是战斗力十足。
黎明时分,精疲力尽的二人,这才相拥而睡。
这一觉醒来之时,时间已经到了正午。
睁开双眼的韩烈,看着枕着自已臂弯熟睡的佳人,入眼的是董琼英那高挺的鼻梁。
说实在董琼英那高挺的鼻梁,真的长得异于常人,特别的吸引眼球,第一眼感觉就是高挺,但却与整张脸庞完美融合在一起,并不显得突兀或者难看。
尤其是这一刻,近距离观看之下,给人一种独特之美。
捏起二指的韩烈,忍不住捏了捏熟睡之中的董琼英鼻梁。
“庆之哥哥,不要,人家错了,我不嘲笑你啦,你饶了我吧。”
睡得迷迷糊糊的董琼英,在韩烈捏住她鼻子的时候,呼吸有些急促的梦呓了起来。
很显然此刻的她,脑海之中回荡的场景,显然还残留在午夜之中。
“真是个可爱的丫头。”韩烈轻笑一声,和衣起身站了起来。
董琼英平日给他的感观,有些孤傲。
毕竟每天都穿着甲胄在身,板着脸的模样,给人一种孤傲难以亲近之感也能够理解。
但是,脱下那身甲胄,进入闺房的董琼英,却化身成为一个热情似火的尤物。
起床之后的韩烈,在澡房洗了个热水澡,回到房间之时,董琼英也已经醒了。
此刻的她坐在被窝之内,露出一对白皙对称的胛骨,看着房间内凌乱的痕迹,有些怔怔发愣。
她也没有想到,昨晚为何自已会如此疯狂,竟然缠着韩烈索求了一整晚。
刚才起身坐起来时,她才发现浑身酸麻,腰酸背痛不说,胸口前到处都是遗留下的红色印记。
那是一道道牙印啊,那都是疯狂之后的证据。
“天啊,我真是不活了,我没脸见人了。”
双手捂面的董琼英,心中充满羞愧之色的暗叫了起来。
当韩烈沐浴更衣走进房间之时,有些羞愧的她,吓得一把躲进了被窝里。
“夫人,该起床了,已经到正午咯。”
韩烈笑着来到床沿前坐下,伸手拉下被子,看着眼神躲闪,满脸羞涩的董琼英,柔声的笑道。
“好啦,我已经让人准备好了洗澡水和衣服,起床去沐浴一下,然后吃饭。”
“待会我们还要去彭城书院去看看。”
“原本上午就要去的,现在可是耽搁了不少时间哦。”
听到韩烈如此说的董琼英,娇羞的白了韩烈一眼,见他还是直勾勾的看着自已。
想着被窝之内的自已,可是身无片缕,董琼英有些害羞的娇嗔道。
“你、你可以出去吗?”
“好啊,不过嘛,你叫一声哥哥,或者夫君我就出去。”
韩烈一脸打趣的笑道。
昨晚亲热的时候,董琼英可是小嘴甜的像是抹了蜜。
“不要……”董琼英想到那场景,心中倍生羞耻之情,脱口而出的她,却被俯身而下的韩烈,再次亲住了嘴唇。
“唔唔唔……”
一番亲吻之下,在韩烈那魔爪一番探索之下,董琼英只感觉浑身犹如无数只蚂蚁上身一般,整个人直接瘫软在软席之上。
“庆之哥哥,庆之哥哥我错了,你饶了我吧。”
终究没有抵挡住韩烈温柔攻势的董琼英,最后还是娇滴滴的求饶了起来。
“这才乖嘛,我去客厅等你,洗好澡一起吃饭。”
韩烈见她服软,也没有再逗她,随即走出了房间。
“哼,堂堂大将军也会欺负弱女子呢。”董琼英抿嘴一笑,气呼呼的嘀咕了一句,内心之中却充满喜悦之色。
午后,换上蟒服官服的韩烈,在董琼英的陪伴下,与孙思克、贾开宗、刘楗等人的跟随下,来到茱萸山下的彭城书院。
彭城书院从去年办学以来,至今已经有一年时间。
彭城书院的擅自范复粹,副山长高斗光,姜泻里,以及教授黄宗昌,毕懋康,毕懋良,宋应星,汤若望等名师汇聚一堂。
这些人可都是当代的名儒大家,人人都是泰斗级别的大师。
同时也是崇祯一朝之中的高官大儒。
现在彭城书院有学子三千人,因为名师荟萃,加上又是免费办学,书院学子只要通过考核,就可以包吃包住,甚至文具衣服都是免费发放。
所以吸引了大批各地落榜的学子前来求学。
尤其是成年班,也就是十八岁到三十岁的落第秀才,举人人数最多,高达一千七百余人。
其次是少年班的学子,十二岁到十八岁的少年,有九百余人。
最后是启蒙班,也就是六岁到十二岁之间的孩童,他们多是徐州府周边的孩童。
只有四百人左右,是人数最少的一个班级。
范复粹这个崇祯时期的内阁首辅,是韩烈绑架性邀请而来出任山长的。
但到任之后,在发现韩烈是真心办学,专门为国家取士设立的学堂,他也就踏实的选择留了下来。
如今的彭城书院办学,不单单教导儒学,还有法学,技术学,甚至包括骑射等君子六艺。
因为彭城书院的成年班,多是秀才,举人学子,他们只要学业有成,通过书院内部考核,就可以直接获得国子监监生名额。
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就可以获得做官资格。
因为韩烈认为八股取士,属于死读书,培养出来的所谓考试达人,腐儒和书呆子居多。
这种现象是不利于时代进步的。
所谓的技术学,就是科学,比如毕懋良,毕懋康,宋应星,汤若望这些人,主要教导科学学科。
其中包括天文、地理、火药,算术、商业、航海等等学科。
这一年来从开课时的几十人,到现在已经拥有三百八十名忠实学生。
这些新式的学科,如今吸引了大批书院学子的兴趣。
在韩烈看来,大明的根本,离不开儒家学说,但大明、或者说华夏民族的未来,韩烈认为是科学。
因为未来的世界发展格局是工业时代。
走进工业时代,就离不开科学,也只有科学技术才是工业时代的根本。
在书院内走了一圈,看着那些悻悻学子们,在课堂上埋头苦读的场景,韩烈不由有种回到前世读书的感觉。
“风华正茂,恰同学少年。我大明未来可期啊。”
看到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子,韩烈有感而发的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