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收复中原的战略部署(1 / 2)

🎁美女直播

第443章收复中原的战略部署

“关于财政问题,下官身为户部尚书,倒是有些发言权。”

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姜曰广,拱手一拜,起身说道。

之前的户部尚书一职,是倪元璐兼任,自新帝永历朱慈炤继位后,倪元璐出任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之后,就不再兼任六部官职。

韩烈原本是想让曾樱兼任户部尚书一职,但是倪元璐力主推举姜曰广为户部尚书。

倪元璐的理由很充足,姜曰广有主管财政的经验,为人正直公允,由他掌管户部,必然可以改善财政问题。

因为倪元璐的强硬态度,韩烈也只得同意。

“姜阁老尽管直言,吾当洗耳恭听。”

韩烈面露微笑,目光平静的看向对方说道。

“今夏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四地,夏粮做到了自给自足,赋税钱财除去开支,盈余一百二十万三千五百四十八两九钱。”

“湖广两省和江西,调拨粮食亏损十二万一千二百石,银钱亏损三十万五千九百二十三两二钱。”

姜曰广不愧是博闻强记著称,各地的钱粮数据,在他口中可谓是信手拈来。

“山东,徐州,淮安、凤阳四镇,钱粮皆有大将军府收派开支,不计入户部财政统计,具体下官不太清楚。”

姜曰广之所以要强调这四镇问题,自然是为了表达自已的不满。

山东布政司行省,加上徐州,淮安,凤阳三府,如今合称江北四镇,已然成为韩烈的封国。

所有钱粮赋税,官员任命,皆出韩烈之手,朝廷根本插不进手。

对于这个问题,韩烈的态度一贯强硬,那是他的自留地,也是他维持军费的重要来源。

眼下他手中兵马众多,若没有固有地盘,维持军费开支,他不可能养活这么多军队。

要是所有钱粮都要依靠朝廷调拨,那势必被人掐住脖子,岂不是受制于人?

就目前江北四镇的钱粮收入,实际也就勉强维持十五万人马的军费开支。

但要想发起北伐战役,这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在听出姜曰广讥讽之意时,韩烈依旧表现的很淡定,并没有跟姜曰广辩论江北四镇的问题。

“夏税能够略有盈余,属实不错,姜阁老辛苦了。”

韩烈甚至还开口夸赞了一句。

夏税征收的是春夏两季税赋,而春夏税赋,在南方各省因为气候条件原因,向来要低于秋税。

而秋税才是南方的重中之重。

比如水稻粮食收成,包括土豆,番薯等新式农作物,皆是秋季收获。

还有刚才姜曰广提到的湖广两省和江西布政司行省。

因为开年才刚刚收复,开春之后才恢复秩序,用颗粒无收来形容也不为过。

夏季早稻能够维持口粮就不错了。

只有秋季的晚稻,才是钱粮的主要收入。

姜曰广见韩烈不接招,他也不敢公开在内阁会议上,与韩烈争辩江北四镇的问题。

毕竟现在大明的军权,全部掌握在韩烈手中。

不说他们这些内阁大学士,就是皇太后和小皇帝,都难以调动一兵一卒。

逼急了的话,韩烈来个黄袍加身,谁也反抗不了。

即便得位不正,这事在北宋初年,也是有先例的。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与当今朝廷局势,不说相似,简直可以说一模一样。

汇报完夏税问题,姜曰广继续开口说道。

“关于秋税问题,目前户部各道清吏司郎中,经过实地考察汇总,基本可以确定,粮食丰产是没有问题的。”

“尤其是湖广和江西的晚稻,至少可达二百万石,南直隶和浙江的新式农作物收成,如番薯、土豆、玉米可达五十万石。”

“加上水稻可达一百二十万。”

“钱财收入预计可达三千万两,抛去六成地方开支,朝堂开支两成,可以盈余六百万两白银。”

“若是国公要发起北伐战役,户部可以抽出五百万两银子,二百万石粮食作为军费。”

姜曰广汇报的数据,虽然没有达到韩烈预期,但也在预料之中。

“姜阁老,工作做的很踏实,吾心甚慰。”韩烈点点头,正色的说道。

“那就劳烦姜阁老,与孙阁老进行钱粮交接,争取在十月上旬,把所有钱粮运往徐州府屯驻。”

“北伐之战,最迟在十月十日前打响,预计时间为三个月。”

“我的战略部署是集中主力,先取睢阳,后攻开封,第一战略阶段,争取收复河南全境。”

“时间定为一个半月,第二战略阶段是北渡黄河,攻取邯郸,沧州,保定,天津卫,收复燕京。”

“在年底前完成两个阶段的战略目标。”

“此次吾将亲率各军主力,预计总兵力二十到二十五万之间。”

“同时湖广总督府的兵马,出南阳和商洛,牵制关中之敌。”

“战斗号角一旦吹响,那就等同于开弓之箭,希望诸位阁老,务必勠力同心,为收复失地,做好后勤工作。”

倪元璐与姜曰广面面相觑,眼中皆流露出难以置信之色。

他们怎么也未曾料到,韩烈竟怀有如此宏伟的志向。

原本在他们所构想的北伐计划里,仅仅期望能够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收复河南这片沦陷已久的土地,并将战线牢牢地稳固于黄河南岸一带。

至于光复京城这等大事,二人不约而同地认为那必然会是来年方可实现的目标。

此时,倪元璐神情凝重,他目光灼灼地盯着韩烈,缓缓开口道:“梁国公啊,收复燕京一事诚然乃是全国军民翘首以盼之盛事。”

“然而,欲在区区三个月之内达成这般宏愿,是否显得过于急切冒进了些?”

说道这里的倪元璐,顿了顿继续言道:“依下官之见,不如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

“咱们不妨先集中兵力夺取河南,待局势稍有明朗之后,再来斟酌究竟是挥师西进收复陕西,亦或是北上直捣燕京。”

“毕竟,从当前的形势来看,虽然燕京在政治地位方面远超如今的关中长安,可若单论地理优势而言,下官倒是觉得关中长安更为有利一些。”

倪元璐身为宰辅,无论是见识和能力,那都是当世难得大才。

他这番话说的不无道理,纵观华夏悠悠数千年的历史长河,自古以来便流传着“得中原者得天下”这一说法。

而这里所说的中原地区,无外乎便是位于东西两端的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

确切地讲,正是关中陕西一带以及广袤无垠的中原河南地域。

此二者皆是兵家必争之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也就是大明一朝,立国燕京,北方蒙元残余势力,以及辽东女真的崛起,加上大明经济重心转移到了江南地区。

这才使得中原两京的政治影响和地理位置,被逐渐削弱了下去。

“首辅大人建言,我会慎重考虑,但收复中原河南地区,这是共识。”

“先按第一步战略方针来执行吧。”

韩烈点点头,并没有否定倪元璐的建议。

史可法还担心韩烈态度刚硬,会反驳倪元璐的建议,闻言之后不由松了口气笑道。

“梁国公和首辅大人不愧为我大明栋梁,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乃是我辈夙愿,我等自当鼎力支持。”

“史阁老所言甚是,军国大事,有梁国公坐镇指挥,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朝堂之上,我等尽心辅佐陛下,吏治清明,大明中兴有望矣。”

吕大器笑呵呵的说道,这话虽然多少有些违心之举。

但表面之上,如今的朝堂情况,至少是这样的和谐情况。

讨论完北伐的战略部署,韩烈话锋一转,继续开口说道。

“关于朱由榔僭越开国,建元隆武一事,秋冬之后,必然会有所动作。”

“眼下我们无法两线作战,朝廷是不是要派出使者,前往稳住对方,至少表明我们的态度。”

“我提两条建议,一是让朱由榔去帝位年号,改封蜀王。”

“二是封其为西南三省兵马大元帅,着其领兵收复四川。”

“这么做的目的嘛,即可维持朝廷脸面,也可以让其统兵收复四川,让他们与川中建奴打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