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应对小皇帝不满(2 / 2)

🎁美女直播

这意思就是说只要中了举人,那么富贵也就不远了。

因为中了秀才,虽然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所得的福利依旧屈指可数。

凡要是中了举人,则是大大不同。

答案很简单,举人有做官的资格,可参加候补官吏身份,一旦出仕至少可得典史官身,进而不断升迁。

如崇祯朝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就是举人出身。

由此可见举人身份的重要性。

其次,只有中了举人,才能参加会试,考取进士功名。

一旦考中进士功名,那就是妥妥的朝廷命官,最不济也能授封一个正八品县丞,这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亚于鱼跃龙门。

故而科举考试,向来是朝廷的重大事件。

自崇祯十六年后,如今已经过去数年,未曾举办乡试和会试。

如今小皇帝登基快一年,永历元年作为开元之年,无论是恩科,还是三年一届的会试,都到了开科取士的时候。

路振飞作为礼部尚书,拜东阁大学士,这一次的乡试和会试,他都是主考官,自然不容半点差错。

一旦出现差错,即便是身为宰辅,那也是轻则免职,重则问罪的大罪。

“见白兄,科举应试你是知道的,我并没有参加过的,在我看来,考试嘛,无非是公平,公正,公开。”

“只要做到这三点,那就没有问题了。”

“咱也不要搞什么南北平衡,有德有才者上,无才无德下。”

“户籍方面,也不要区分,河南,河北的士子,也可以参加应试。”

“只要把这些方面做好了,一切也就不是问题了。”

“至于安全方面,我来安排。”

“正好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马上就会过来,你跟他对接一下,我让他安排人手,护卫前往各地的监考官。”

得到韩烈的承诺,路振飞也不由松了口气。

“有大将军站台,下官心里也就底了。”

一脸轻松的路振飞,由衷的笑道。

接下来二人又聊了一下科举具体事宜,吴孟明和谢山到来后,韩烈交代了一下吴孟明,让他与路振飞对接。

韩烈则把谢山带到书房,沉声对其说道。

“接下来你的重心,要跟东厂提督张国元展开密切联系,北伐战役即将打响,我不日就会离开京城。”

“我不在京城期间,你除了向我汇报消息外,一切命令听从李元忠的,重大事件解决不了的,可以找孙传庭。”

“如今陛下逐渐长大,对于我执掌兵权,已经心生猜忌之心,你们锦衣卫行事,要低调,凡事要做到有理有据,不要授人以柄。”

……

在韩烈的叮嘱下,谢山这个被韩烈一手扶持起来的锦衣卫二把手,也是一改往日威风凛凛态势,态度谦恭的躬身应道。

“大将军放心,卑职一定谨言慎行,不负所托。”

锦衣卫都指挥同知兼北镇抚司,这可是正三品的高官,加上锦衣卫的特殊性,以及谢山凶悍之名,让他在京城可是凶名远播。

要知道保国公朱国弼,魏国公徐允爵等一帮勋贵,包括马士英等阉党集团的人,可都是死在了谢山的屠刀之下。

平日里谢山那都是身穿飞鱼服,腰挎绣春刀,出入锦衣卫力士开道,被朝廷之人暗中称之为韩烈帐下第一恶犬。

甚至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权柄都在其之下,毕竟谢山是韩烈的绝对心腹。

吴孟明这个都指挥使,不过是韩烈立在台面上的工具人。

离开大将军府的谢山,回想到韩烈的叮嘱,预感到宫中必然有事发生。

回到北镇抚司之后,谢山立即叫来手下得力干将,指挥佥事卢力和苏华二人吩咐道。

“立即去打听一下,今日大将军入宫,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人,大将军的行踪事迹,岂是我等敢贸然插手?”卢力和苏华二人不由色变,对视一眼的二人,低头说道。

“你们糊涂了,我可没有糊涂,大将军的行踪,自然不是你我能够揣度的。”谢山眼神凌厉瞪了二人一眼,这才解释道。

“刚刚大将军招我过府,突然要求我们北镇抚司的校尉,加强与东厂番子的联系,还让本官听命与龙骧右卫总兵李元忠。”

“虽然大将军没有细说具体事情,但本官还是听出了,大将军在宫中必然是受到了委屈。”

“否则大将军岂会让我等,加强对宫中的联系和监视呢?”

“既然要为大将军办事,自然是要了解清楚事情经过,不然怎么把握分寸?”

“原来如此,卑职这就去办。”卢力和苏华二人都是指挥佥事,是锦衣卫之中的中高级将领,也是谢山手下的得力干将。

但是二人也很清楚,他们效忠的对象是韩烈,而不是谢山。

若是他们不能掌握这个分寸,成为谢山的爪牙,而无视了韩烈的威严,那才是他们的取死之道。

二人离开之后,很快就买通了宫中的小太监,获悉了皇帝对韩烈的不满之言。

“现在你们可明白了,小皇帝对大将军不满,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咱们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是大将军提携起来的。”

“可不是深宫里的小皇帝给的,咱们的主子只能是大将军,谁要敢害大将军,咱们就要砍了他的脑袋。”

听完二人的汇报,谢山毫不犹豫的告诫着二人,把自已的心思说了出来。

“大人说的是,卑职等誓死效忠大将军。”

这一次,卢力和苏华都没有迟疑,态度坚定的表态道。

锦衣卫指挥使司,如今都指挥使是吴孟明领衔为首。

而实际上大权则是北镇抚司谢山,以及南镇抚司郭虎统领。

郭虎率领的南镇抚司,主要干的是斥候的活,常年在江北四镇坐镇,负责刺探北方建奴敌情。

谢山负责主政内部,监视百官,纠察京城以及各省官吏的不法行为。

由于听到小皇帝对自已的不满,次日中秋节的大朝会。

韩烈入朝参加朝会时,特意穿了一身金丝软甲,还让孙思克带着一队亲卫,跟着自已进入宫门护卫。

孙思克是他的亲卫营总兵官,身兼都督府佥事,位列正三品武将,自然有权参加朝会。

同时谢山也在宫门外等候,陪同韩烈参加了早朝。

这就是韩烈,一旦发现危险的矛头,他就绝对不会轻易冒险。

有孙思克和谢山陪同,加上宫门外亲卫接应,只要他在宫中不随便吃东西,那就没有人能够在宫中奈何得了他。

八月十五的大朝会,作为中秋佳节,倒也没有讨论什么大事。

只说了几件内阁议定的事情,一是正式下诏,改封朱由榔为蜀王,沐天波为沐王的旨意。

二是任命驻扎在石柱的忠贞侯,镇东将军秦良玉为西南招讨使,携带诏书前往贵阳和昆明进行封赏事宜。

三是确定今年乡试,于九月十八日正式举行。

虽然这个时间有些匆忙,但鉴于如今的局势,召开科举考试,已属不易。

“今日是中秋佳节,诸位臣工劳苦大半年,哀家与陛下商议之后,决定文华殿举行中秋午宴,在京凡是正七品以上官吏,皆可入文华殿赴宴。”

“到时候哀家与陛下,与诸位臣工共渡佳节。”

“文华殿是太祖钦定的文楼,今日有些中秋佳节,希望诸位臣工能够施展才华,吟诗作画,为佳节庆贺添光添彩。”

随着太后张嫣的话音响起,大殿上的文武百官,纷纷拱手拜道。

“臣等谢太后,陛下赐宴。”

韩烈虽然早就知道今日有午宴,但经历昨日之事,他对于这个午宴,也就兴趣缺缺。

现在他有些担心的是太后张嫣,如果张嫣与皇帝心思一样,把他视作了眼中钉,那么这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朝廷之上,必然会内讧不断。

这是韩烈不想看到的。

“看来要独自觐见太后一面,试探一下她的心思了。”暗忖一声的韩烈,不动声色的瞟了一眼上首的太后张嫣。

今日的张嫣头戴凤冠凤袍翟衣,端庄威严,充满风华绝代的成熟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