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王爵为饵秦良玉出使(1 / 2)

🎁美女直播

第447章王爵为饵,秦良玉出使

朝廷的圣旨,以六百里加急的形式,抵达石柱城时,时间仅仅过去四天。

八月十九日正午,接到诏书的秦良玉,召集孙子马万年,侄儿秦翼明,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二十日一早出发贵阳。

对于朝廷任命他为云贵川招讨使,前往贵阳和昆明传达诏书一事,秦良玉表现的十分热衷。

以她在西南各省的威望,以及七十多岁的高龄,即便任务完不成,也断然不会有危险。

无论是朱由榔,还是沐天波,亦或者云贵总督王应熊,还是何腾蛟,他们都不可能杀秦良玉这个老妇人。

真要把她杀了,只会成全秦良玉的英名,而使自已生命扫地。

要知道就是当年的张献忠,进入成都之后,都派人招降过秦良玉,对其积极尊重恩宠。

而孙可望、李定国这些大西将领,也都跟秦良玉交过手,对于这位女中豪杰,不说有多亲近,但也是颇为敬重。

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军,为国征战几十年,从长江打到黄河,黄河打到辽东的白山黑水,不但屡立战功,更是打出了赫赫威名。

在云贵川地区,秦良玉帐下的白杆军,更是威名赫赫。

数日之后,贵阳城内,原总督府现在已经改为朱由榔的行在所在地。

因为得到何腾蛟,王应熊的支持,桂王朱由榔于去年称帝,开国建元隆武。

但这事吧,也仅限于贵州布政司境内,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也只是口头上支持了一下,并没有付诸行动。

虽说如此,但朱由榔还是在夜郎故地,坐上了皇帝位置。

何腾蛟被封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王应熊被封为东阁大学士,兼任户部尚书。

贵州巡抚俞思恂,晋升了礼部尚书,四川巡抚马乾晋升为吏部尚书。

孙可望被封为平东将军,李定国为安南将军,刘文秀为平西将军,艾能奇为定北将军。

四人皆被封了侯爵,各自拥兵坐镇遵义,铜仁各府,实际对于朱由榔的隆武小朝廷,完全是听调不听宣。

而朱由榔还封了王祥被封为贵州总兵,杨展为四川总兵。

另外刘承胤为湖南总兵,但自张名振率军进驻辰州府后,刘承胤率领的兵马,已经撤回贵阳。

这大半年来,隆武小朝廷,日子也是过得凄凄惨惨。

要知道贵州布政司行省,一共有八个府加四个军民府。

最富裕的几个府,如遵义,铜仁掌握在孙可望、李定国手中。

朱由榔仅仅掌握了南部山区府县,仅有贵阳府算得上富庶。

为此,当接到朝廷派出使者,封赏他为蜀王,过往不咎的消息时,朱由榔第一时间就召集何腾蛟和王应熊说道。

“二位大人,如今朝廷势大,太后垂帘听政,先帝之子继承大统,这是民心所向啊。”

“孤另立朝廷,本就是僭越大罪,承蒙太后和陛下不怪,允我去帝位,封寡人为蜀王,这是天恩浩荡。”

“孤决定遵从朝廷旨意,二位大人朝廷也有封赏,准许二人领尚书衔,督师职责,留在寡人帐下效力。”

“这是朝廷对我们的妥协,寡人若是再不识趣,岂不是逆天之举?”

“还请二位大人为天下计,随我出城迎接使者入城,接受朝廷诏书。”

何腾蛟和王应熊二人,都是做过封疆大吏之人,对于大明朝廷的忠心毋庸置疑。

二人之所以扶持朱由榔继位,无非是对当今朝廷安置不满。

王应熊是崇祯朝的大学士,担任过吏部尚书等职,后来自请外放督师云贵。

但崇祯自缢,京师陷落之后,贵州与朝廷一直失去联系,王应熊支撑着贵州局面,苦苦挣扎。

去年何腾蛟拥护着朱由榔入贵阳,说了朝廷一番坏话,说服了王应熊拥立了朱由榔登基。

而何腾蛟对于南都朝廷不满,是因为陈子龙罢免了他湖广总督一职。

朱由榔也接到朝廷诏书,让他入京觐见。

二人当时害怕入京难有活路,这才流窜到了贵阳,与王应熊达成同盟。

事实证明,无论是何腾蛟,还是王应熊,都没有治国平天下的本领。

朱由榔一介藩王,更是毫无治国理政的本领,更别说统兵作战的本事。

龟缩在贵阳府的他们,差点被孙可望和李定国率领的大西叛军给生擒。

要不是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兵马不足,粮草不继,又围攻贵阳不下,不得已与朱由榔达成合作。

朱由榔这会早就成了大西叛军的俘虏了。

王应熊时年已经七十岁,垂垂老矣的他,早没有了雄心壮志,能够安享晚年,对于他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回报。

为此,朱由榔说出要接受朝廷旨意时,王应熊当即回道。

“大王圣明,眼下去帝号,接受朝廷封赏,积攒实力,意图后效,这是最好不过的结果。”

何腾蛟一家老小,数十口人都在贵阳,眼下贵阳城,在他的全力维持下,虽然还算安定。

但内忧外患的压力,却是与日俱增,他也是呕心沥血,苦苦支撑着局面。

现在朝廷不追究他们罪责,让他全家老小留在贵阳,还让他继续负责云贵督师职责,这显然法外开恩。

如若朝廷让他举家回京,他肯定不愿意去,以免朝廷秋后算账。

“大王,朝廷此番如此宽容,必然是在为收复中原做准备。”

“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若趁朝廷无力西顾,我们能够收复四川,稳定云贵川三省,则可拥有西南半壁江山。”

“如若朝廷北伐胜利,我们坐拥西南之地,大王足以跟朝廷谈条件,取得黔国公府的世袭待遇,这也不失为百年大计。”

“反之,朝廷要是北伐失利,那就更加无力攻伐,大王即便去了帝号,那也可以称霸西南,以待时机,重整我大明山河。”

何腾蛟时年五十出头的年纪,身强体壮的他,精力充沛,看起来也是老当益壮。

虽然军事能力一般,但政治眼光,他还是有的,自是私心重了一些。

对大明忠心他是有的,但对于权力欲望,他也是超过常人。

早在崇祯死后,身为湖广巡抚的他,就与桂王府联系密切,当时的桂王还是朱由榔之父朱常瀛在位。

朱常瀛是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儿子。

是天启朱由校,崇祯朱由检的亲叔叔,其父明光宗朱常洛的弟弟。

与福王朱常洵等人都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这也是历史上朱由榔,在南明时期,拥有合法继承权的原因。

何腾蛟因为与两代桂王私交甚笃,在明亡之后,一直扶持桂王家族登基大统,以获取政治资本。

很显然朝廷这次的亲和态度,让何腾蛟意识到朝廷这么做,并非是宽容,而是担心他们在后方捣乱,影响收复中原的战略大计。

何腾蛟虽然有私心,但毕竟对于大明还是忠心的。

即便是看出了朝廷缓兵之计,他也还是坚定的站在了朝廷这边。

眼下有朝廷大义名份在,若能够借此收复四川,掌控云贵川三省,这也如他之前所言,是最好的政治筹码。

“大王,朝廷的这封诏书,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天赐机遇啊。”

何腾蛟紧接着继续说道。

“李定国,孙可望之流,虽然名义上听我们的,可实际却对大王颇为轻视。”

“如今大王有朝廷诏书在,可以名正言顺让他们出兵四川,让这帮西军残部,为我们打头阵。”

“最好是让这帮西军贼匪,与川中建奴打个两败俱伤,如此我们也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何腾蛟这话一出,朱由榔和王应熊都不由眼前一亮。

眼下他们之所以窘迫,就是李定国和孙可望这帮西军人马,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导致他们龟缩贵阳动弹不得。

“何大人此计甚妙,您现在是督师,当手持朝廷诏令,督促这帮骄兵悍将收复川中失地。”

朱由榔欣然笑道。

“王大人,立即安排车马,准备出城迎接朝廷使者。”

朱由榔去隆武帝号,接受朝廷封赏蜀王的消息,随着秦良玉的车马入城,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贵州行省。

驻扎在遵义城的孙可望,是最早接到消息的。

得知这个情况,孙可望难免有些忧虑。

因为他不知道朝廷对他们的态度如何,人家朱由榔是皇室子弟,本就是桂王,改封蜀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他们是反贼出身,若是朝廷不接受他们,他们这些人就会再次沦为反贼。

可眼下的情况是朝廷在湖南的辰州,常德,湖北的归州,重庆的石柱,都布置了重兵。

辰州府有张名振率领的四万神武军,常德有湖南都司营副将王复远,率领的一万人马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