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蓉生下张玲的同一天,李文进三个人进了京。
因为张家刚生女,所以,只有刘广元和孙敬雪去城外迎接三位师兄弟。
李文进一进门,就笑着说:“我有一儿,年方三岁,如果师弟不嫌弃,咱们结成儿女亲家。”
张乐也说,他有一嫡女,比张进安大一岁,也可以结成儿女亲家。
李然林鄙视的看着张乐说道:“不知所谓,同姓不得通婚,你不知道?”
张乐说道:“无妨,我把闺女过继给别人就是,多大个事。”
张唐卿使劲拥抱了一下每个人,“你们该早进京,多参加参加开封府的文会才好。”
“哈哈,参加劳什子文会啊,都是一帮秀才,也没啥好文会。
路上,我们才知道今年的秋闱时间晚了一个月。”
“正好来喝上小儿的满月酒,哈哈。”
张唐卿安排黄寿,把李文进等人安顿好,晚上兄弟们再一起喝酒。
大宋天圣七年十一月底,朝廷诏令,以翰林学士、左司郎中、权御史中丞张观为锁厅试监试官,翰林学士,殿中侍御史庞籍担任锁厅试考试官。
今年的锁厅试和发解试,比往年晚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据闻是因为河东路遭受了白灾,朝廷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灾后重建上。
庞籍就不用说了,历史上的名人,和范仲淹一起中的进士,张观,绛州绛县(今山西绛县)人,字思正,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状元。
按理说,张观已经中状元将近二十年时间,起码应该和王曾差不多,官至宰辅,但张观却只做到了御史中丞的位子,可能和张观此人的性格有关系。
根据王柔打探出来的消息,张观持廉少欲,言行谨慎,平生为文必用楷书,无一行草。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
王柔把搜集来的张观的一些诗词文章拿给了张唐卿,希望张唐卿能研究一下张观的文风特点喜好,考试作文作诗词时,尽量迎合监试官的喜好。
“官人,考试时,可千万不能再用草书,最好是用楷书。”
,王柔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张唐卿再按照自己的喜好,高兴起来了再来一段狂草,让张观不喜。
“娘子放心,我心中有数。”
李文进三个人,看了张唐卿最近做的经义文章,算是认可了张唐卿的水平能达到恩师王子容的要求。
转眼到了十一月底,经过王柔的提醒,张唐卿才意识到,要考试了。
在考试之前,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祭拜文昌帝君、魁星和文曲星。
文昌帝君庙前,已经排成了长龙,师兄弟四人排在末尾。
李然林无语的说道:“让你们上午来,非得下午来,看看,咱们晚了吧?显得咱们心不诚。”
“上午乃是读书的最好时候,岂能浪费在子虚乌有之事上?过来祭拜一下,无非是讨个好彩头和心安而已。”
李文进一说完,被二师兄杨乐堵住了嘴巴,“嘴大招风,大师兄慎言。”
前面排队的几个士子扭头一看,竟然是张唐卿。
“可是张唐卿张大人当面?”
张唐卿哗的一下打开折扇,“正是本官。”
前面的士子说道:“既如此,我等也不必去祭拜文曲星了。”
士子说完,郑重的向张唐卿行了个礼。
这是什么状况?
“文曲星乃是过去,我们大宋就有下凡文曲星,何必舍近求远?”
众人一愣,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真的有好几个士子过来向张唐卿施礼,搞得张唐卿尴尬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