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一门双解元(2 / 2)

至于李迪等人,都是在问典故。

荆王赵元俨则直接问,你手里是不是有什么孤本历史?

李文进等人纷纷大笑起来,“活该,你自己编故事为难人,现在好了,看看你如何向官家和诸位大人交代。”

要想解释清楚这个对联,就要解释典故的出处,如何解释?难不成要写本小说出来不成?

张唐卿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

反正荣宝斋印书局的业务比较单一,几乎都在围着《天圣字典》打转,为了防止把其他印书作坊挤死,张唐卿一直压制着荣宝斋书局,不准他们踏入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过的书籍业务。

既然如此,那就把《三国演义》搞出来,让印书局再开拓一块业务。

反正他们几个人闲着也是闲着,距离春闱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呢,来得及。

张唐卿把酒杯当做惊堂木,一拍,“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师兄弟和黄寿等人,听得入了迷。

一直说了半个时辰,张唐卿才大体把三国演义的核心内容讲了一遍,“诸位师兄弟,《三国演义》能否面世,就看各位的了。”

李然林一把拉住张唐卿,“什么意思?什么意思?你让我们帮你写话本小说?”

“不用你们自己动笔,去大街上拉一帮穷书生帮忙,你们每个人负责一段,最后综合起来,不就是一本小说吗?”

“不行,还有不到两个月就是春闱,时间紧张。”

“不耽误你们读书,只要照应着他们写出来即可。”

好说歹说,在张唐卿付出了万花楼十日游的代价后,李文进等人才勉强答应下来。

四天后,益都县来人,告知张桂山摘得青州府发解试解元,张桂山已经动身前往开封,预计在腊月二十左右抵达开封府。

张唐卿之父喜得青州府解元的消息,在开封府传开。

“天啊,一门双解元。”

张唐卿看着家里的喜报,差点就喜极而泣,看来,父子对韵这本书,对张桂山的帮助非常大。

因为今年的发解试比往常晚了一个月时间,所以,举子们进京的时间非常紧张。

像是柳永,虽然他的父亲在沂州做官,但是柳永必须回原籍参加发解试,而柳永的原籍在广南东路,两三千里的路途,至少要走将近一个月时间才行。

每日,张唐卿师兄弟几个人都要去荣宝斋看一看话本的进度,对有些不合理的桥段,要进行删减修改,但基本保持了原著的味道。

回到家,张唐卿还要应付一妻二妾和妹妹,每天不说的口干舌燥,坚决不让张唐卿睡觉。

尤其是兰子,痴迷的茶饭不思。

反倒是王柔三女倒是比较客观,尤其是在讲到一些不符合历史的地方时,总要指出张唐卿历史的错误。

每次,张唐卿无奈的说道:“娘子们,这是话本,话本,不是历史书。”

三女这才再次坐下继续听。

天气更加寒冷了,外地的举子,已经开始纷纷抵京,开封府的文会多了起来。

张唐卿师兄弟每日都会接到好几个文会的邀请。

要论当今大宋谁的名声最响亮?自然是松林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