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奇怪的贡士队伍(2 / 2)

在程琳等一众高官眼中,一个走在第一排的虚名,远不如赢得一个好名声重要,王拱辰不甘愿落在张桂山身后,暴露出了王拱辰的自傲和狂妄。

反观张唐卿,把孝义体现的淋漓尽致。

刘娥在垂帘之后,笑着说道:“果然是孝义传家,张桂山德行无双,张唐卿孝义无双。”

“娘娘,如果朕没猜错,张唐卿绝对是故意的,以朕对他的了解,他才是不肯吃亏的主。”

“祯儿慎言,要是这句话被外朝知道,于张唐卿名声不利。”

“是,皇儿记住了。”

赵祯挥了挥手,李八女立刻喊道:“圣上有旨,请众贡士入殿。”

王拱辰也发现了不妥,尤其是诸位相公们看自己的眼神,带着丝丝的鄙视。

此刻的王拱辰,把张唐卿父子恨到了骨子里,如果不是你们父子作妖,如何会让我陷入这尴尬的境地?

王拱辰只能硬着头皮往里走。

进入崇正殿大门,张桂山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了下来。

张唐卿向父亲笑了笑,走到第一个位子坐了下来。

长条桌上已经摆好了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还有一盏茶水。

殿试的条件比省试好了很多,只考一天时间,诗赋论各一篇,宫里还会出吃食,不用考生自带。

这一刻起,只要没有大的纰漏,朝廷一般不会黜落考生,所以,这帮人已经算是准士大夫集团的一员,待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张唐卿坐在案前,神游天外。

自从天圣四年穿越以来,历时三年半时间,自己终于以贡士的身份踏入了皇宫。

今天过后,张唐卿算是有了全国最大的护身符,谁想再拿捏张唐卿卿,都要考虑会不会被崩掉牙齿。

林岳涉嫌里通外国,也不过是被降级而已。

可见,成为士大夫中的一员,才是最好的护身符,哪怕他有大宋文魁的名号,如果没有进士傍身,也只不过是个随意被人拿捏的小文人而已。

张唐卿能听到身后已经有人开始轻声啜泣。

即是啜泣自己头悬梁锥刺股的寒窗苦读,也是啜泣自今日后,身份大不同。

李八女扯着公鸭嗓子宣读完旨意后,李迪等人开始亲自去赵祯面前的桌子上取下考试题,向诸位贡士分发。

殿试的诗赋相对简单一些,但是在论上,却彻底摒弃了十三经的范畴,而是向实用性靠拢。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这是千百年以来,所有为政者苦苦求索的最高境界。

历代的考试题,很多都是这一句话,都快被人写烂了。

为了达到百姓不用多交税,国家还有钱的目的,历朝历代各处奇招,例如把铜钱的规制变小,例如本朝的交子等等措施,都是这个目的。

好在宋朝的士大夫集团还算是克制,在发现成都交子存在滥发的可能性后,果断的成立了交子务,对交子进行规范管理,才没有把交子变成废纸一张。

宋朝的经济状况非常好,年财政收入超过亿贯。

但朝廷的经济状况又非常窘迫,冗官、冗兵问题突出,尤其是军事耗费了整个大宋一大半的财政收入,官员们的俸禄冠绝历史。

宋朝想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不是简单的开源节流,因为宋朝的源已经非常好,商税、外贸等等税收已经没有多少可以挖掘的潜力。

所以,节流才是关键。

如何节流?

改革。

张唐卿敢写改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