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家,为张大夫马首是瞻。”
张唐卿哈哈大笑道:“既如此,那就预祝我们成功吧,周行长,一会你把我表哥介绍给邢东主。”
邢家走了。
剩下的日子,无聊而又急不可耐,张唐卿从来没有感觉到,时间过的这么慢。
无聊中的张唐卿,只能把有限的精力,释放到无限的为大宋增加人口的大业中。
大宋天圣八年三月初一,皇帝将于集英殿宣读新科进士名次,谓之传胪。
进士在集英殿唱第日,皇帝临轩,宰相进一甲三名卷子,读毕拆视姓名,则曰某人,由是阁门承之以传胪。
这是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的传胪大典。
一甲三名,乃是元丰改制之后的说法,在元丰改制之前,一甲依然为十名。
天刚亮,新科进士们换好了礼部配发的白色礼服,齐聚东华门外,现场已经人山人海,这是每三年一次的东华门外唱名,无数的家长带着孩子,来感受一下读书带来的荣耀。
没有什么比现场教学更加刺激孩子们读书的欲望。
今日之荣耀,背后是无数个日夜苦读。
现场,张唐卿也脱下了自己的绯服,换上了礼服。
当太阳刚跳出地平线时,东华门缓缓打开。
从东华门向西看去,皇宫内彩旗招展,无数禁军分列两边。
礼部鸿胪寺官员按照会试成绩排好队伍。
不过,礼部的官员也知道,今天肯定不会按照他的安排进行,因为张唐卿太特殊。
这一次,王拱辰学乖了,没有再当这个出头鸟,而是乖乖的站在了张唐卿身后。
随着宫内开始奏起《正安之乐》,传胪大典正式开始。
鸿胪寺寺正打头,张桂山单独一列,张唐卿微微落后张桂山半身,跟在其后,随后则是王拱辰和孙忭,第二排则是刘沆和欧阳修。
穿过左承天门,继续向前走半柱香时间,抵达西华门附近的集英门。
穿过集英门,就到了集英殿外广场。
此时,整个大宋三品以上大员俱都站在广场两侧,二十位同考官,在宰相李迪的带领下,列于集英殿台阶之上。
等贡士们站好位置,《正安之乐》停止。
有小黄门站于台阶之上,“传胪……”
随后,一群禁军开始呼喊:“传胪……”
此后,官员们依次向外喊,直到到了东华门外,声音才会停止。
人群中爆发出山呼海啸。
集英殿门口,张桂山已经落后于张唐卿几步远的距离。
张唐卿带领新科进士,行三跪九叩大礼。
行完礼后,鸿胪寺寺正宣读诏书:“门下,诏曰:天圣八年三月初一,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布告中外,体朕意焉。”
鸿胪寺寺正宣读完毕后,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迪,双手举着一卷试卷,跪倒在地,“臣集英殿大学士,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迪,进献一甲十名试卷,请陛下、娘娘拆视姓名。”
“准。”
李迪走入集英殿内,把试卷交给赵祯后,再次回到集英殿门口台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