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产量是根本质量是生命(2 / 2)

苏方对此倒是看得清楚,军器监少监已经是从六品官位,再进一步,是正六品,正六品的官职有几个?

可能散官、寄禄官不少,但实际差遣,屈指可数。

徐良依然保持一幅波澜不惊的模样,在他看来,能从武将转为文官,这一辈子已经值了,还再得陇望蜀,有点贪心了。

吕正臣从来不会怀疑张唐卿的话。

“接下来,该说一说正事了,明日治表去京东作坊上任,你们谁送过去?”

场面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苏方三人,没有一人接话。

本来迎来送往乃是常事,但那都是针对上官迎来送往,送下属去上任,这在大宋算是开了先河。

何况,吕正臣还是武官。

有时候,张唐卿喜欢用后世官场小说里的路数思考问题。

他忘了,这是宋代。

张唐卿考虑的比较多,吕正臣是外来户,贸然接手东京作坊,下面的人不见得会服气,也不是不可能给吕正臣下绊子。

所以,张唐卿希望通过送吕正臣上任的方式,给吕正臣站站台,增加他的份量。

如果张唐卿亲自送过去,这不是站台,而是给吕正臣招嫉恨,毕竟双方的身份差距太大,对最底层的百姓来说,可能衙役的威慑力,比县太爷要大很多。

所以,苏方和赵景晨最合适,不大不小,既站了台,又让吕正臣有面子。

张唐卿见没人答应。

张唐卿略一琢磨,瞬间想通了事情的关键。

张唐卿看了看苏方,苏方的表情虽然略带谄媚,但骨子里的疏远,让张唐卿不是很舒服。

赵景晨看了看张唐卿,又看了看苏方,想张嘴,但没敢开口。

徐良,依然坐的笔直,没有受任何影响。

徐良只是新上任的主簿,威信不足,站台这种事,徐良还不够格。

张唐卿对黄寿说道:“明日,你陪治表去东京作坊,治表,东京作坊就交给你了,目前那边没有正史,以你为首,等东京作坊日产精铁达到了一千斤,本官亲自向政事堂给你请功。”

按照东京作坊的规模,日产精铁一千斤,一年不过三十多万斤,比目前的产量提高六倍,问题不大。

只要有足够的精铁支撑,两京作坊各处的都作院才能提高军器产量和质量,才能为今后几年宋夏大战,做好充足的准备。

历史上,北宋和西夏在6年后开始打仗,一直打了三年时间,包括好水川之战就是发生在那个年代,以北宋大败而告终。

这一世,历史已经出现了变化,在大宋和辽国的干预下,西夏国内就像是个火药桶,只要李德明挂掉,就是火药爆炸的时刻。

西夏国力大损,这是一定,但李元昊如果能扛住压力,把他的几个兄弟弄死,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或者说为了弥补西夏国内因内战而损失的国力,提前南下的可能性会很大。

张唐卿在为了那一天的到来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