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重开司农寺(2 / 2)

张唐卿郑重的点了点头,掏出一叠资料递给冯元,“如今,我大宋有司农寺寺卿十八人,其中五人致仕,五人以司农寺寺卿判府州事,八人无差遣,有司农寺少卿二十五人,五人致仕,二十人知府州或县事,下官以为,知府州县事者,以本官为寄禄官,致仕者,剥离至宣徽院。”

冯元震惊了。

不过,从来没人统计过到底有多少人只拿俸禄不干活,今日听张唐卿这一分析,冯元也发现了问题所在,竟然有这么多人在吃空饷。

“新政”

,这是冯元的第一反应。

张唐卿要借助户部,实行新政。

他的目标是那些只拿司农寺待遇,而不干实事的人,顺带着把司农司重建起来。

“张侍郎,你可知道无差遣之人,都是什么人吗?”

“下官知道,例如吕夷简相公之长子乃是司农寺寺卿,在老家侍奉吕相公,向敏中相公之子,司农寺寺卿。”

“难道你不知道,在朝五品以上大员的很多子弟,以司农寺为寄禄官?”

“下官知道。”

冯元双手攥紧了手中的资料,目光灼灼的盯着张唐卿。

冯元内心也不平静啊,一旦动了这些人,张唐卿,或者说户部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非议,会遭到什么样的弹劾。

因为九寺七监中,类似只拿钱不干活的官员不在少数,会把他们都得罪的死死的,王曾的小儿子王益,也是光拿钱不干活的主。

冯元还不知道,王曾要把王益安排到清涧城知县的位置上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因此而受益,在朝的寺卿和少卿会因此而得益,因为司农寺带头,把寺卿的差遣坐实了,级别从从五品提高到了正四品。

只要司农寺也改革完成,整个大宋的九寺七监中,就有一寺一监实行了全新的事权统一,为今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曹修古出言道:“以司农寺寺卿出知府州之人,也会反对。”

因为知府或者知州的身份是司农寺寺卿,他们在当地的身份和地位完全不同,因为他们是京官,他们就超越了当地的所有官员,变得高高在上,当地变得好或者坏,跟他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这也是范仲淹五条陈中为何会有择长官这一条。

范仲淹的本意,就是要知府知县们完全融入当地,以当地的发展作为考核的标准,让他们扑下身子,为当地发展尽心尽力,而不是像现在这般高高在上。

“唐卿,你先回去,我再考虑一下。”

张唐卿不再说话,郑重的向冯元施了一礼,出了冯元的值房。

只听曹修古说道:“老夫再有三年就该致仕了,到时候,老夫希望我以宣徽院的官职致仕。”

“你啊你啊。”

,冯元只能报以苦笑。

张唐卿嘿嘿的笑了,“小样,让我去辽国?我临走之前,也不让你们舒服了。”

如果冯元真的打算重建司农寺,并按照张唐卿的计划报上去,政事堂就热闹了,赵祯该麻爪了。

安排完户部的事情,张唐卿又去了鸿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