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宁哥拍着巴掌,“不愧是大宋文魁,盏茶作诗词,小王服了。”
张唐卿向左右拱了拱手,说道:“既如此,咱们就出发了,大王,贾大人,诸位同僚,留步。”
富弼非常羡慕张唐卿,他出使辽国好几次,但从来没有张唐卿的待遇,也没有张唐卿的风光。
不过富弼也清楚张唐卿此次出使的责任重大,并不是单单贺岁这一项,还肩负着解决宋辽两国之间纷争的重任,这个差事不好干啊。
富弼偷偷为张唐卿捏了一把汗。
使团队伍缓缓启程,加上耶律宁哥几人,使团队伍再次庞大起来。
前面有人打旗子,有人举牌子,接着是一千骑兵开道,其后才是耶律宁哥的车架。
“大人,您还是进马车吧,天气太过寒冷了。”
“无妨,马车内也暖和不了多少,还不如骑骑马来的舒服,仲容兄,苏明远呢?”
“苏行长昨天启程去辽国,提前熟悉一下环境。”
“带去了多少资金?”
“听说五百万贯。”
五百万贯看似很多,但相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点资金根本就不够看,到时候还需要耶律宁哥他们一起合股才行。
一路上,凡是所经过之州县,州县主管都要出城恭送耶律宁哥和耶律十哥,这叔侄两个礼物收的手软,看的张唐卿眼红不已。
一出了开封府地界,使团收起仪仗,开始加速前行,必须要加速了,否则遇到大雪要耽误行程。
使团准备从开封过大名府和河间府,从霸州过界河。
耶律十哥和赵盼在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经过一天时间,两个年龄相仿的小姑娘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谈话的内容,都逃不脱张唐卿。
赵盼最喜欢听耶律十哥和张唐卿一起推广天圣字典那一段,简直是百听不厌。
耶律十哥最喜欢听赵盼背诵张唐卿的诗词,俩人的关系,慢慢熟络起来。
赵盼是第一次远行,在她十六岁的成长中,从来没有踏出开封府半步,在她的印象中,开封府就是大宋,大宋各地都应该和开封府一样繁华。
可一出京畿之地,赵盼傻眼了。
“耶律姐姐,除了开封以外,大宋的城池都这般矮小吗?”
赵盼的话,差点把耶律十哥噎死。
“妹妹,这是大宋啊。”
赵盼瞪着无故的小眼睛,迷茫的说道:“我知道是大宋啊,我以为大宋到处都和开封府差不多呢。”
“你们汉人小娘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和白痴差不多。”
赵盼一听耶律十哥说她是白痴,立刻搔耶律十哥的痒痒肉。
两女哈哈笑声,感染了整个队伍。
耶律宁哥听着两个小娘子的笑声,从马车钻出来,骑到了马上,和张唐卿并肩而行。
看着四周的农田和路上的行人,以及路人脸上的笑容,耶律宁哥由衷的赞叹道:“宋国富庶,我们契丹不能比啊。”
张唐卿笑着说道:“归根结底,这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差别,别看百姓脸上的笑容灿烂,但实际上家家几乎没有隔夜粮,百姓想吃顿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哈哈,张大人,百姓能吃饱,就已经是煌煌盛世了,何求要有酒有肉呢?”
张唐卿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是啊,能吃饱就已经是邀天之幸了,何求更多呢?不过,在本官看来,能吃饱是基本的生活要求,什么时候能吃饱吃好,才算煌煌盛世。”
耶律宁哥摇了摇头,明显不认为张唐卿的话是对的。
辽国百姓连吃饱都不可能,难不成辽国就是垃圾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