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开封府的旨意快到了,到时候,外臣就能名正言顺的进宫。”
“好,父皇尸骨未寒,我就不多留你了,这几日让张俭陪你在上京转一转,要是有什么需要,可以告诉张俭,也可以告诉我外祖父,如果能在上京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也算是一段佳话。”
“外臣谢过太子殿下。”
张唐卿退出大帐后,心中微微的有点吃惊,没想到耶律宗真竟然如此和善,说话条理也很清楚,各种分寸把握的非常好,按理说,在这种君主的主持下,辽国的国力应该蒸蒸日上才是,为何辽圣宗成为辽国国力的最顶点呢?
“老大帝国的问题?”
任何帝国,盛极必衰,虽然辽圣宗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但同时,他也在向中原文化靠近,南北枢密院制度、权力斗争都将会层出不穷,可能这是让辽国实力大损的原因吧。
又过了三天,开封府的旨意终于来了。
一个是改封张唐卿为吊慰使、贺登位使,刘直方和杨文广为副使,令张唐卿全权代表大宋处理辽圣宗的一切丧事及辽皇登基事宜。
二是大宋对辽圣宗的盖棺定论,总体来说偏向于正面。
同时,大宋会辍朝七日,以示哀悼,宋皇宫内,为辽圣宗设祭堂,开封府七品以上官员俱都要前往祭堂祭奠。
可以说,大宋把能给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最高规格祭奠,全部给了。
“张大人,陛下得知辽皇驾崩后,在大庆殿抱着告哀使嚎啕大哭,并说辽国失其君父,陛下失皇叔,此天下之悲也。”
张唐卿对赵祯的表演才能佩服的五体投地,你和耶律隆绪没见过面,哪来的痛哭流涕?
但正是这份表演,让辽国人面子上好看很多,也间接的证明了宋辽两国亲如一家人的关系,是政治的需要。
张唐卿想了会说道:“让人把这件事传扬出去,以示我皇与辽皇亲如一家。”
“下官明白。”
张唐卿对刘直方说道:“明日是辽皇的头七,也是辽皇棺椁起灵的日子,更是新皇登基的大日子,我们有的忙了。”
刘直方说道:“我和国信所陈太忠等人连夜拿出个章程,明日一早请大人定夺。”
“也好,提前准备个章程,省得忙中出错。”
“那下官就去和契丹礼部协商一下?”
“辛苦刘大人了。”
如今已经是十一月初八日,距离过年,还有四五十天,这四五十天,张唐卿还要处理很多事,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宋辽两国的摩擦谈判,为了这次谈判,张唐卿已经做了完全的准备。
一阵嘈杂声从礼宾院外传了过来,打断了张唐卿的思路。
展昭进来说道:“是高丽的使者到了,得知咱们占据了礼宾院,要求咱们给他们腾出一个偏院。”
礼宾院虽然不大,分前后三进,但还有四个小跨院。
总体来说,给高丽使团腾出一个小院不是多难的事情。
房玄龄曾经说过:“彼高丽者,边夷贱类,不足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礼。
古来以鱼鳖畜之,宜从阔略。”
房玄龄的话,能说明高丽这个民族的特性。
但如今大宋和高丽之间,并没有所谓的外交关系,自从辽国崛起后,高丽就以辽国属国自居,并称臣纳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