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户部那边有大变动,需要您去帮冯相压一压阵脚。”
张唐卿指了指桌子上的上百本奏本,说道:“如今为师闭门待参,出不了门。”
曹佾又是一阵无语。
赵盼在上京正儿八经的亮出仪仗的事情,终归是传到了开封府。
台谏得知消息后,不断的打探,慢慢把张唐卿私自带着赵盼出使辽国的事情给挖了出来。
这还了得?这俩人本在开封就不清不楚,如今竟然敢私相授受,这还了得?
又是一阵狂风暴雨般的弹劾。
赵祯也坏得很,把弹劾奏本送到张唐卿家中,让张唐卿看看有没有要辩驳的。
张唐卿懒得辩驳,或者说,台谏弹劾的正好,张唐卿正准备找人弹劾一下呢,没想到台谏竟然先动手了。
毕竟出使辽国的成果太过巨大,政事堂和赵祯还没商量出如何封赏张唐卿呢,现在好了,被弹劾了,私生活不检点,闭门思过吧。
正合了张唐卿的意。
王红端着茶水过来,笑道:“你师父确实没休息好,多休息几天也是好的。”
“可是,可是户部那边乱套了啊。”
“那又如何?为师又不是户部尚书。”
自从年前冯元上本要求重开司农寺后,朝廷围绕着司农寺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最后,以范仲淹一帮人胜利而告终。
但任谁都没想到,第一任司农寺寺卿,竟然是度支副使明镐。
而新任度支副使,名唤姚仲孙。
如果单看姚仲孙,可能没什么特殊之处,乃是大中祥符七年的进士出身。
但如果往深处探查一番就能发现,姚仲孙和王曾,有撇不开的关系。
姚仲孙的父亲姚晔,是大中祥符元年的状元郎,那一科的知贡举是王曾,同知贡举是钱惟演。
只不过姚晔中进士时,已经五十多岁了,仅仅做到了著作郎一职就死了。
而姚仲孙在担任度支副使之前,是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兼侍御知杂事。
侍御知杂事是御史台专门负责日常管理事务的官员,本身品级不高,有点类似于后世某部的办公室主任、人事司等职位的共同体。
姚仲孙担任度支副使,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这是王曾在向三司掺沙子。
“姚副使把办公地点又搬回了三司?”
“是的,如今度支司的各案也回了三司。”
张唐卿冷笑一声说道:“一个度支副使,就想和计相掰腕子?”
“明大人那边怎么说?”
“明大人倒是挺高兴,毕竟司农寺的架子摆在这,权力极大,户部的不少案都被划归到了司农寺。”
“呵呵,没想到明大人还有这样的运气。”
至于说明镐从度支副使转任司农寺寺卿是好还是坏?谁都不好说。
但从权力来说,司农寺寺卿远远大于度支副使。
但从地位来说,度支副使可是张观天下计财支出的部门,远比一个管理农业的部门风光。
“三司热闹了啊。”
,张唐卿叹息一声,继续栽他的牡丹,这些牡丹可不得了,是周礼从东都洛阳搞来的,听说已经长了几十年时间,等闲搞不到这么好的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