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周炳林已死,再想调查清楚,就很难了。
“皇家之人,即便是谋反,也当有尊严的死去,而不能有宵小之人杀死。”
,赵祯的话好像有点道理。
但听在张唐卿耳中,则充满了喜悦,如果赵允让活着,才让赵祯为难,如今赵允让死了,赵祯反倒是松了一口气,因为赵祯不想沾上同族人的鲜血。
赵祯的难题,反倒是让周炳林给解决了。
而这一切,正好被石元孙等人亲眼目睹。
石元孙韩崇业押解着吕夷简等人,缓缓向宫中走来,自从他们得到赵允让的通知后,以为赵允让得手了,所以抓紧押解着吕夷简夏竦等人进宫,逼迫他们承认赵允让登基的合法性。
他们还在幻想着赵允让的大封赏。
但到了宫中才发现,事情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之外,从宫门口就已经在意料之外了,宫门口被捧日军和天武军把持着。
宫内,也没有打斗的迹象。
石元孙等人的心沉到底,但事已至此,他们只能在捧日军和天武军的围困之下,用吕夷简等人作为要挟,进了宫。
赵祯强忍着胸中呕吐的感觉,缓缓转过身,目光阴冷的看着福宁宫门口的石元孙等人。
就在这天光火石之间,石元孙手中的刀,啪嗒一声掉到了地上。
随后,韩崇业等人,也纷纷放下了手中的刀剑。
就在这一刻,大宋立国以来最大的叛乱,彻底平定了。
张唐卿看了看吕夷简,又看了看夏竦等人,微微笑了笑。
赵祯当场封夏竦、范仲淹和张唐卿为托孤大臣的话,传进了吕夷简的耳朵之中。
吕夷简的第一反应是他拿赵允让钱财的事情暴露了,所以,在托孤大臣的选择上,赵祯把吕夷简排除在外。
反倒是夏竦和范仲淹两人得到了赵祯的认可。
等着吧,等今夜过去之后,朝廷就热闹了。
今夜,最大的赢家是张唐卿。
平叛招讨使的差事办的漂亮,没有让叛乱外溢到整个开封府,而是围绕着皇宫,把叛乱限制在了皇宫之内,保护了开封府的百姓。
枢密副使啊,很多人奋斗了一辈子,都跨不过执政这一道坎,而张唐卿以二十四岁之龄,就做到了执政。
试问天下,有谁能超越张唐卿?哪怕是中了童子试的晏殊都无法超越,可以说,历史上只有甘罗拜相能相提并美了。
赵祯抱着赵舫,搂着刘莹,缓缓走出福宁宫,看到吕夷简,笑着问道:“吕相,朕封刘莹为皇后,你可同意?”
吕夷简弯下腰,郑重的行礼说道:“皇后娘娘以一己之力,力挽宫中狂澜,乃是妇人之翘楚,官家之加封,实至名归。”
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
赵祯又看向了夏竦,夏竦的回答和吕夷简如出一辙。
赵祯从夏竦的眼神中,看到了疯狂和热切。
赵祯轻轻拍了拍夏竦的肩膀,没有说话。
范仲淹等人羡慕的看着夏竦。
宋绶等人羡慕的看着范仲淹。
其他人羡慕的看着张唐卿。
三位托孤重臣,意味着三份信任。
但信任又和信任不同。
对夏竦和范仲淹来说,两人的年龄比赵祯大不少,肯定死在赵祯前面。
可张唐卿则完全不同,他和赵祯同岁,看看赵祯病恹恹的样子,看看张唐卿的虎背熊腰,可以预见,张唐卿可能会比赵祯活动长久。
难道,张唐卿要宰执天下几十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