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三衙还有一位都部署掌管,但后来因为三衙都部署的职权太大,所以就把三衙都部署这一层级的都部署和副都部署都取消了。
取消就取消了吧,侍卫步军司都不敢设都检点了,而是叫总管,权力一样大,难道名字换了,级别降低了,就能降低造反的风险吗?
风险来源于这个职位本身,而不是来源于职位的品级。
哪怕你把侍卫步军司总管的品级降为正九品,他也掌管着天武军和神卫军,权力也照样很大很大,该造反,还是要造反。
军方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职位,不在于品级,而是在于将门的手伸的太长,将门成为万年不变的将门,对军队的影响太大。
当然,这不怪军方这些将门,因为太祖和太宗皇帝两人都属于捞偏门登基称帝,他们对将门的纵容,才造成了今天的恶果。
例如太祖皇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所以,他防着武将弄权,搞了个杯酒释兵权,释兵权就释兵权吧,又在纵容将门划分势力范围,让将门喝兵血吃空饷。
而将门为了让太祖皇帝放心,就拼命的搂钱,主动把把柄送到太祖皇帝手中,太祖皇帝终于对将门放了一百个心。
太宗皇帝为了得到将门的支持,更是纵容将门捞钱,才搞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这次景祐宫变,给了张唐卿一个机会,一个彻底改变大宋军队的机会。
大宋军队改革是这么好干的?哪怕你张唐卿全权做主枢密院都可不能。
文官不会同意,因为改革会改变以文御武的传统。
改革嘛,就要把支持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反对自己的人搞的少少的。
张唐卿耗费了几天时间,才逐渐完善了大宋军队改革的相关事宜。
当赵祯得知张唐卿的改革计划时,吃惊的看着张唐卿。
他完全无法理解,谁给了张唐卿这么大的胆子?
“张爱卿,你要把三衙纳入枢密院?”
张唐卿摇了摇头说道:“不,只是名义上归枢密院,三衙依然由官家继续掌控,所以臣把三衙都部署的职位定为正三品,和兵部尚书一级,仅比枢密副使低一个品级,如果可能,可以给三衙都部署挂上枢密副使的职位。”
“朕的理解,三衙还是掌管上四军,可厢军司、水军司和边军司是干什么的?”
“负责管理天下厢军、边军和水军。”
“这不是知府知州的权限吗?”
“知府知州军政一手抓,权责过大。”
赵祯忽然笑了,“权责过大又如何?一府知府总不会造反吧。”
“府州权力太大容易滋生腐败,容易在地方上搞小团伙。”
赵祯明显对张唐卿的说辞不以为然,只要不造反,搞小团伙就搞呗,腐败就腐败呗,大宋腐败很正常,不腐败才不正常。
“还有这水军,没必要吧,开封府远离大江大河,也远离海边,设这么个水军司干什么?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大宋水军天下第一,这点毋庸置疑,但除了登州水军外,其他水军和厢军一样,都是有所在地的知府知州掌控,一府知府只管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般对其他府州的求助视若无睹。
如果专门成立水军司,就能把全国的水军集中起来办大事,对扬威海外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官家,臣想组建两支海上水军,护卫大宋商旅水上安全。”
赵祯沉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