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西湖,还不是那个风景宜人的湖面。
水经注记载: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家议立此塘,以防海水。
始开募有能致一斛土者,即与钱一千。
旬月之间,来者云集,塘未成而不复取,于是载土石者,皆弃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钱塘焉。
至于能不能拦住钱塘江大潮,咱不知道,反正现在来说,尚未成型。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刘沆把宴会地点定在了西湖的画舫上。
文人就喜欢这个调调,划划船,听听艳曲,和当地的姑娘们交流一番,方是文人墨客的标准配置。
种世衡等武将,早就拉着姑娘们去交流做诗词的心得体会了,主桌子上,只剩下了张唐卿、刘沆、孙沔等几个文官。
冬天下雨,在江南很常见,看着雨后的西湖,张唐卿轻轻的吟诵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众人早就习惯了张唐卿这种出口成诗的样子,也不以为奇。
“张相,还有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众人愣住了,六月?这不是冬天吗?
张唐卿也发现了自己好像没看准时节,立刻补救道:“这首诗,就叫腊月畅想”
“哈哈,张相,您这简直是神来之笔啊,冬日畅想西湖夏天的美景,当真是妙,妙啊。”
刘沆说道:“如今是冬天,西湖美的不可方物,可要是到了夏天,钱塘江倒灌,西湖就不是现在的西湖了。”
张唐卿扭过头去,问道:“倒灌很严重?”
“是,本来有一段塘堤,但年久失修,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我一直想重修,奈何钱塘县根本就拿不出钱粮,只能看着他年年祸害钱塘百姓。”
张唐卿略微一沉思,说道:“有钱有有钱的修法,没钱,有没钱的修法,就看你干不干了。”
刘沆虽然和张唐卿接触的时间不多,但却知道张唐卿在经济方面,简直是点石成金,闻言,就知道张唐卿有解决的办法。
“明峻,可有什么法子修?”
“有。”
张唐卿指着西湖大堤和钱塘城之间的距离问道:“这片区域归谁?”
“年年被淹的地方,谁都不想要,一直是钱塘县的土地。”
“用这块土地来修大堤。”
“这块土地修大堤?你是说挖泥筑堤?那也需要钱粮啊。”
张唐卿摇了摇头,说道:“这块地,之所以无人肯要,说白了,还是因为水淹的原因,如果把大堤修好了,你说百姓们会不会要?”
刘沆想了半天,终于明白张唐卿是什么意思了,“妙,太妙了,如此以来,这一片区域,整整上万亩,都会变成良田,哪怕一亩地卖十贯钱,都是十几万贯啊。”
张唐卿恨不得把刘沆摁倒西湖里淹死,卖十几万贯?开什么玩笑,我张唐卿出手,就只值十几万贯?
“第一步,用这片区域做抵押物,去大宋皇家银行贷款两百万贯,其中一百九十万贯差不多能把防水大堤修好吧?”
“能,能,只要一百五十万左右就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