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张唐卿的失误(2 / 2)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张唐卿说完,拿出笔,写下了宋绶、冯元、庞籍、贾昌朝、王随的名字。

张唐卿设想的是枢密院3个相公,政事堂五个或七个,这才能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大家投票解决,最好能制造出一种对事不对人的政治生态,尽量减小党争带来的危害。

随后,又在贾昌朝的名字上画了个圈。

贾昌朝参知政事几年时间,积累了足够大的能量,如果自己贸然向夏竦发难,张党的力量有点不足,需要帮手,而一向随风倒的贾昌朝是最合适的人选。

最主要的是在三省六部之中,张党没有一个人做到尚书以上职位。

所以,为了减少掣肘,张唐卿想和贾昌朝合作一把。

“枢密使,应该能满足你的胃口了吧?”

“张观?不见得会和我一条心啊,薛奎年龄到了,宋兵部也没一两年了,老种级别不够,刘美?算了,七十岁的老人了,还是好好搞武学院吧。

李用和?这人很低调。”

张唐卿盘算了一圈,也没找到适合当枢密副使的人。

“正三品的官位太少了,否则,人选就多了。”

张唐卿想把大宋的官职改一改,只有他当上了执政,才能针对官职进行改革,例如后来的元丰改制,就发生在四十年后。

宋神宗登基后,已经看到了大宋混乱的官职带来的危害,所以宋神宗开始对行政机构进行改制,重新调整了大宋的官位制度,和王安石的变法同时进行。

不过,这次改制并不成功,高涛涛皇太后,成为这次改制的幕后最大反对派。

在改制后,朝廷的行政效率并没有提高,甚至造成了行政效率的降低。

但是裁撤了部分冗员以及冗散机构,减少了财政开支,明确了各职位机构的职责,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例如大宋官员数量减少了不少。

这可能是唯一的亮点吧。

为何把庞籍纳入了相公们的行列之中?因为实在无人可用了,正三品的职位,只有几部尚书和开封府知府,至于什么门下侍郎之类的,都成了虚设。

至于其他管着尚书衔的人倒是不少,不过张唐卿不打算用。

张唐卿忽然发现,他手下好像又没人可用了,连个给他跑腿出主意的人都没有了。

以前有黄旗,后来有秦奋,现在秦奋留在了幽州路,张唐卿很尴尬。

张家的几个人,也都去了外地,能给自己参谋的人,好像只剩下了孙敬雪,哪怕张权在开封,张唐卿都能把他拉过来商议一番。

“展昭。”

“在”

“跟我大师兄说,请大家晚上到我家来商议事情,非常重要。”

“是。”

王柔得知张唐卿还要喊人议事,慌忙到了书房,“官人,有什么事,明天再说不行吗?”

张唐卿摇了摇头,“时间来不及了,后天就是大朝会。”

“有什么大事吗?”

张唐卿没说话,王柔尴尬的笑道:“不是我要打听政务,而是已经丑时了,有什么大事不能天亮了再商量?”

“丑时了?来人,追回展昭,明天一早再去请人。”

“官人,到底发生了何事?”

“莫担心,去睡吧。”

张唐卿再无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