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你陈旸叔陈升之才是兵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陈升之一下抬起头,吃惊的看着张唐卿。
“但本官制定的大宋寄禄格有规定,正四品必须满三年才能提从三品,从三品满一年才能提正三品,如今你才当了几个月的从三品,还无法直接担任兵部尚书。”
“下官惶恐。”
陈升之说完后,自然的弯腰作揖。
别看陈升之四十多岁了,但向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行礼,毫无违和感。
“不用惶恐,你回去好好考虑一下,吐蕃诸部应该如何平衡,才能让大宋最有利,拿出个章程。”
“是。”
“去吧。”
按理说,牵扯到军国重事,应该是政事堂和枢密院联合做决定,但贾昌朝不以为然的态度,让张唐卿意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国际战略眼光,哪怕贾昌朝具备非常强悍的执政能力也不行。
只有跟着张唐卿混过一段时间的人,才会具备这种战略眼光,例如陈升之,作为监军侍御史,曾经攻打过长其国,亲眼见证了张唐卿是如何利用侬全福一家子,搅动了越李国的局势。
就在张唐卿思考如何处置吐蕃诸部的过程中,另一个意想不到的使者抵达了开封。
“长其国王世子侬智高?”
“是,侬智高身披荆条,跪在了鸿胪寺门口。”
,王尧臣说道。
“玩负荆请罪吗?”
,张唐卿笑着说道。
侬全福一家子带着一万人去了马关,趁着越李国自顾不暇的时机,占据了马关等三州之地,重新建起了长其国,可见这一家子的枭雄潜质。
不过,侬全福重新建立长其国,符合大宋的利益,长其国处在大理和越李国之间,和大宋隔着连绵不断的大山,长其国的存在已经成了越李国和大理的疥癣之疾。
张唐卿略微一思索,说道:“请王世子殿下过来一趟,中午我请王世子吃饭。”
王尧臣不可思议的看着张唐卿,自从进入腊月,已经来了将近二十个使者了,张唐卿为何独独对侬智高这么看重?
“是,下官马上去安排。”
“请王、宋两位侍郎,以及吏部韩琦一起作陪。”
王、宋侍郎,指的是中书侍郎王随,门下侍郎宋祁,而韩琦则是吏部左侍郎。
都是侍郎,但级别和身份天差地别,一个是从二品,一个是从三品。
大宋从二品的人只有十来个,从三品的至少五十人。
等王尧臣出去了,张唐卿命人把政事堂承旨司都承旨李文进喊进来。
政事堂承旨司都承旨,已经成为政事堂的秘书长的角色,需要协调几个相公之间的问题,帮着几位相公处理一些政务。
而秦奋则是尚书省都承旨,相当于张唐卿的秘书长兼私人秘书的角色。
“使相,有何事?”
“你去联系一下陈升之,他手中有一份附属国平衡方案,交给所有相公们讨论一下,看看是否可行,再根据相公们的意见修改一下。”
“是。”
等李文进出去,张唐卿又进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