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的范仲淹,心态非常平和。
“孙敬雪。”
“下官在。”
“本官不懂制科,本次科举,本官负责进士科,你负责制科,制科所有考试,全由你一言而决,有任何不服者,驱逐出考场。”
孙敬雪笑道:“知贡举荣禀,如果有不同意见,我还是会虚心听取,择其善者而从之。”
范仲淹愣了一下,随即微笑起来,因为孙敬雪秉持的处事方法,不正是张唐卿的一直秉持的改革之法吗?
范仲淹整理了一下衣衫,郑重的向孙敬雪行礼,“本官受教了,请受我一拜。”
“知贡举言重了。”
随后,范仲淹把任务分配完成后,整场考试开始了。
制科考试比进士科快很多,仅仅过了一天,制科考试已经结束了。
孙敬雪领着几个判卷官开始判卷工作。
范仲淹显得无事,走到了制科这边。
“你们在试卷上写的方程数是什么意思?”
孙敬雪头也没抬,向范仲淹解释了一遍分数的作用。
范仲淹听后,立刻惊为天人,“也就是说,大家按照分数高低排序即可?”
“是,也不是,举个例子,您数术考了满分一百分,可贴经考了零分,平均五十分,是平均分的最高分,但依然不取。”
“为何?”
“十三经都学不好,如何能做到忠君爱国?如何能理解圣人之言?”
范仲淹情不自禁的点了点头。
“同知贡举,等批改完制科之后,麻烦你去进士科那边,向大家解释一下如何评价出分数。”
孙敬雪愣了一下,随即也微笑起来。
因为是第一次举行新政科举,范仲淹为了保证充分的公平和公正,把录取的贡生考卷,全部予以公开,如果谁觉得不公,可以申请复议。
最让大家搞不懂的是,除了两百九十九名进士以外,还有一个副榜,副榜上一共有三千名士子,这副榜不会授予进士出身或者同进士出身,但已经具备了做官的条件,从九品。
一石激起三层浪。
他们辛辛苦苦的考试,到底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做官?
虽然副榜都是从九品的官身,但毕竟能到县里去做一任押司了啊,干得好,会和进士一样升迁,为何不同意?
不过,这也是个两难的选择,如果选择了官身,此生将再也没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
张唐卿顾不得管科举考试的事情了。
张唐卿的开蒙老师,六叔公张增润忽然现身了。
六十三岁的张增润,竟然参加了这一科的科举考试,并上了副榜,让张唐卿哭笑不得。
本来张唐卿以为张家村没人参加这一科的科举考试,因为没有一个人登门。
可实在是想不到,张家村来了三个,其中一个正是张增润。
直到公布了结果后,张增润才登了张唐卿的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