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刘滋更懵了,数据是啥?
刘岭叹了口气,“哎,这就是钱先生所说的新时期的文盲吧。”
“文盲是何意?”
“哦,哦,没啥意思,翁翁,需要我的同学帮忙吗?明日正好是休沐,大家都没事干。”
“哦,哦,请他们帮忙吧,晚上老夫请他们吃酒。”
“好。”
,刘岭说完,跑出去邀请同学了。
刘滋想知道文盲到底是什么意思,可有不好意思问刘岭,生怕刘岭再说一个他不懂的词语。
刘滋和晏殊的关系还算不错,晏殊虽然和张唐卿闹的不愉快,不过晏殊还是接受了张唐卿的邀请,到大学担任了大宋皇家学员集贤殿大学士一职,主要负责教授十三经。
晏殊在开封府城里有宅子,当刘滋敲开晏殊家的大门后,晏殊没回来。
刘滋又去找了庞籍,庞籍的儿子和他最小的弟弟好像也在大学读书。
庞籍听了刘滋的问题,也是一脸懵逼,赶紧把小儿子和弟弟喊了过来。
“额,刘大人,刘岭当真说您是文盲?”
刘滋认真的点了点头。
庞籍呵斥道:“哪那么多话?赶紧说,文盲到底是何意?”
“文化盲人。”
,庞籍的儿子庞元英轻声说道。
“文化盲人?”
,庞籍和刘滋咀嚼了一下这四个字。
刘滋瞬间暴怒,怒气值直接拉满了,“混账东西,敢骂老夫不识字?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庞相,下官告退。”
“额,刘吏部,制怒制怒,我觉得,孩子说的没错。”
“啥?”
“咱们不是文盲是什么?”
“啥?”
庞籍苦笑道:“刘吏部,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对大宋皇家大学教授的学问一问三不知,就比如这年龄分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如何统计?咱们不知道啊,不是文盲是什么?”
“额……”
刘滋想了想,好像真的是这么回事。
“你和地方官吏接触不多,可户部、刑部、工部和地方官吏接触特别多,除了户部以外,其他几个部,每次行公文之前,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为何?”
“因为这几科制科出身的知县知府们,能把部里的公文喷的一文钱不值。”
“什么?反了他们了,庞相跟我说都是有谁,我看看等三年一勘磨的时候他们怎么办。”
“可人家喷的对啊。”
“啊?”
“工部要在长江上架设几座浮桥,公文发到沿江几个县,要求沿江的县配合施工,做好后勤保障。”
“这很正常啊,使相也支持大规模架设浮桥。”
“可一个学生是军器监出来的,人家说,军器监已经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铁桥,为何还要劳民伤财的建造承载量如此低的浮桥?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何谓承载量?”
“顾名思义,意思应该是说不能一次性上去很多人的意思。”
“哦,明白了,军器监当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