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说。”
“寒冰取制不易,造价高昂,必须在寒冬时,从河中采冰,储存数月之久,而礼堂宽大,所耗费之冰,不在少数,耗费民脂民膏,学生以为不妥。”
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寒冰确实取制不易,但并非耗费民脂民膏,工人取冰,我等付钱购买,工人得到了钱财,此乃互惠互利之事。”
“硝石可制冰。”
“硝石制冰成本远远高于采冰。”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张唐卿看到一个学生犹犹豫豫中,想举手,可有不敢举手。
张唐卿指了指那个学生,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
“方程先生,学生曾经发现一个现象。”
“说来听听。”
“井水边,明显比其他地方凉爽许多,井水也凉于河水,学生想,如果把井水引入礼堂,会凉爽许多。”
“如何引入呢?”
“以竹管为媒引入。”
“可敢接下改造礼堂的重任?”
“什么?”
“上午发的通知大家都看到了,本官要成立一个个的研究组,礼堂改造项目,可以作为第一个课题组,由你领衔改造,有不明白的,可找我,敢不敢接下来?”
学生终于激动了,“学生沈括领命。”
张唐卿差点一头栽倒在讲台上,狗日的,又一个牛人被我划拉到口袋里了。
“沈括,先写一份计划,把中间需要解决的困难都罗列清楚。”
张唐卿快步走下讲台,心中不停的默念,“沈括,沈括也成了我的学生?”
受到沈括的影响,学生们爆发出了巨大的热情,几百份奇思妙想飞向了张唐卿的案头。
“土豆保存?”
,张唐卿嘟囔了一句。
柳文正听到了,说道:“先生有所不知,从去年开始,大宋的土豆价格已经跌倒了一文钱五斤的程度,听说今年开春的时候,百姓含泪把发芽的土豆喂了猪,可能学生觉得谷贱伤农,所以就想研究一下如何保存土豆吧。”
张唐卿笑道:“心是好的,但方向错了,让这几个学生过来一下,我和他们聊聊。”
“是。”
张唐卿又看了几个申请书,不得不说,学生的思路都非常好,很多具有可操作性,最牛逼的一份,竟然申请制造纯钢铁的战舰。
张唐卿想都没想,立刻在申请书上写下:“成立船舶研究院,每年拨款五千贯,上不封顶,作为长期研究计划,研究小组核心成员毕业后,酌情留校。”
张唐卿批示完,递给了柳文正,让柳文正送到庞之乾那边,自然由庞之乾去安排具体的事宜。
看着三个年轻的面孔,张唐卿不得不感慨一声自己老了。
“土豆保存是谁的点子?”
“回方程先生,是学生的点子,家父辛苦劳作半年,最后土豆却卖不出去,学生认为,浪费粮食乃是天下最大的罪过,所以学生才会想着解决土豆存储之难题。”
张唐卿略微一思索,说道:“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生鲜土豆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了,我给你们提个方向,你们去尝试一下。”
三人大喜,“请先生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