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以他当年的军功、人脉、地位与声望,即使是迟到了两年,回朝之后,也依然能够得到巨大的礼遇和拥戴,他为什么放着荣华富贵与高官厚禄不要,辗转于帝国北疆,专注于搞风搞雨?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这是在示威,是要搞事,显然这位曾经威震六军的大元帅在大荒山中遭到了不体面的糟糕对待,毕竟古今中外,令名将能臣忍无可忍地跳皇帝脸的,通常只有这个原因了。
这些日子以来,朝野暗流汹涌,即使是在上朝的时候,位高权重的诸公有时都会交换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毕竟事情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该知道内情的人早就知道了,武殿的巨头们对皇帝的窘境了然于心,并觉得有趣而解气,并且思索着事态变化的可能性。
君臣从来都不是一体的,人都有私心,而帝王则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私的人,既然君王自私,臣子也会为自己和家族打算。
毕竟大家都不是蠢人,天元大战结束,强敌既去,一致对外的局势就会转为内耗,转为君权与臣权的相争。在和平时期,君王不会容许武臣掌握太大的权柄,尤其是军权,新一轮的朝堂斗争不可避免。
而不甘心交权出血的武勋们,从此事之中看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一个限制君权、扩大蛋糕的好机会。
——反正是他贾某人冲锋陷阵,咱们跟在后面摇旗呐喊,然后找个机会,狠狠淦皇帝一炮,成了,皇帝滚去深宫,不成,就拿姓贾的顶罪。
可以说非常完美了。
朝野上下,人生百态,阴谋者,愚笨者,贪婪者,自作聪明者,不甘寂寞者,消息灵通的人们都在盘算着自己的主意……因为从如今的局势来看,一场风波已经不可避免,在这件大事中,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定位。
——而本来打算安静划水摸鱼的贾诩只想骂娘。
因为那位元帅也姓贾,很凑巧,是他贾家的人,是荣国府的嫡孙,是他贾某人的侄子,两人是五服之内的血亲,是正儿八经的堂叔侄。
帝国律例,欺君大逆,当诛九族。
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干。
一句日了狗了,根本无法形容贾诩放飞的心灵,便是将金陵城里的狗统统日一遭,都无法完整表达其复杂的心情,基本上,就算他此时直接飞奔到帝都叩阙出首、状告其侄,也没什么卵用了。
因为他的大侄子,似乎已经彻底将皇帝惹毛了,两年之后死而复生、怒怼朝廷,两者几乎已经站在了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对立面。
因为他姓贾,因为他出身于荣国府,所以无论他做什么,都带有鲜明的贾府的印记,个人与家族荣辱一体,他是反贼,那么贾府阖府都是反贼。
如今,害得自己成了反贼的反贼,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贾诩眯起了眼睛,望着许久未见的侄儿。
如果可以的话,他很想一个老大耳刮子糊上去,但他知道,这不现实,因为他只是自己的侄子,而不是想怎么打骂就怎么打骂的儿子。
况且,这侄子是已经在战场上取得了功名与地位的名将,成就甚至不逊于先祖,已经不是他可以随意教训和发作的晚辈了。
虽然不能动手,但贾诩心中依旧有气,毕竟这个族中小辈肆意妄为、累及家族,让整个贾家落到如此被动的局势之中,他生气是应该的。
他本来想冷言冷语地嘲讽几句,但看到孙朗的目光,心中顿时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