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2 / 2)

百物语之主 总裁下放 3278 字 2024-02-19

她这话不说还好,一说正宗就担心毒奶了,灯莹说话开始口无遮拦,说明她已经有些被仇恨与愤怒冲得上头了。

“还是去帮忙吧,夫君,灯莹小姐需要您,万右卫门先生这边我来应付一下,没事,以您的能力,很快就能解决麻烦的,就和灯莹小姐说的一样,几个小毛贼而已。”由绮说道。

“是啊,逛街哪有去干架有趣?谁惹到灯莹了?我们一起去打他!”红月气势汹汹地叫道。

“嗯?怎么了吗?”万右卫门看向这边,他终于发现她们的动静,正宗似乎在商量着什么。

“嗯,我觉得那边风景不错,想去散散步,您带她们先去玩玩可以吗?”正宗说道,这次去有可能要杀人,正宗还是希望一些比较天真无邪的小女妖能不用直面这样的场面。

“当然可以。”万右卫门沉默半晌点了点头,他听得出来正宗已经做出了决定,他只能答应的。

“对了,那只是其中一艘来港口卸货的船,你们要找海贼的话,要去西边的暗港,海盗船是不可能直接开进港口的,那边才是他们的主力。”万右卫门提醒道。

他很聪明的,猜一下也能知道为什么灯莹会突然心情不好,当然万右卫门并不知道深层的原因,只猜测她可能与海贼有什么仇。

这也很正常,海贼结的仇就多了,要不是他们有一点实力,还能远走海外,早就被不知道哪位大佬清算了,不过如果遇到正宗,就算他们走到头了。

“谢谢您的提醒。”正宗道谢以后,带着灯莹转头而去,有好几个女孩都说道:“我们跟主人一起去!”

“你们留下。”灯莹说道,这和她们无关,纯粹是自己发泄愤怒,也许场面会比较血腥,灯莹不想让她们习惯了血腥。

“我……”音叶刚刚想开口,灯莹却立刻说道:“你也留下,这事情和你们无关。”

“好了,别跟去了,我们留下来玩吧,灯莹小姐要和主人单独散散步而已,不要打扰他们哦。”由绮笑道,就连之前喊着要跟去砍人的红月都去安抚其他女孩。

荒妖斋所有说的算话的人,都人让她们别去,于是女孩们只能乖乖留下,看着正宗和灯莹两人前往码头那边,纷纷猜测她们是要去干嘛。

红月说她们是要去野战,顿时一群小女妖惊讶地瞪大眼睛,注意力完全被转移开了,由绮只能苦笑,看着夫君的人品被红月一顿乱黑。

偏偏其他女孩都信以为真,知道正宗和灯莹不是去做这种事情的女孩也不开口分辨,比如说千机就保持沉默。

另外一边,灯莹跟着正宗,来到了那条小船附近,交易已经结束,原地丢下了很多没人要的东西,比如农具,玩具,已经破损的家具等等。

这些东西也许之后会有人来捡走,包装一下便宜卖给普通人,但已经大赚一笔的海盗们已经没兴趣了,他们把船抛在这儿,沿着港口向着西北方向走去。

灯莹和正宗就悄悄跟在后面,想搞清楚这些海贼究竟是什么身份,属于哪个派系,又是哪一家在背后做他们的靠山。

要知道,哪怕是乔装打扮了,海贼的身份也是不可能进入东瀛最重要的港口堺市的,而且还在这里销赃,他们背后一定有一个保护伞,给他们漂白身份,介绍渠道,甚至是提供人力和装备。

前面那一伙海贼刚刚大赚了一笔,兴高采烈,估计是在堺市待习惯了,完全没有警惕心,说话的声音很大,似乎是在讨论等一下去哪里喝一杯什么的。

但这谈话聊天被灯莹听见了,但时灯莹就愣住了,因为这些人说的不是日语,而是汉语,而且还是类似闽南语和粤语的汉语系。

以正宗和灯莹的知识与现学能力,再加上他们都有汉语基础,听几次也就能听懂了,听到他们不仅在谈喝酒,也在谈在大明的劫掠活动。

“唉!别看老大这次赚得不少,但鬼知道这生意还能赚多久,听说有一船兄弟已经全军覆没了。”一个海贼说道。

“是啊,我见过一个活着回来的,听他说起来,真是太惨了,听说那些大明的军队,有和我们一样的刀了,还有一种非常厉害的铁竹,树枝全是刀片啊,一捅过来,刀根本挡不住。”又一位海贼说道。

“那算什么,你们见过大明的炮吗?我亲眼见过,手推的一排排的跑车,只要一开火,满天的火箭啊,落地直接是一连串爆炸,有几艘快船直接就被打炸了,不是沉了,是直接炸成碎片啊!”

“我倒是听说过枪,听说有三管的手铳,还有虎头的手炮,能打出无数发铁箭,瞬间把一个武士扎成刺猬。”

“切,我早跟那群倭人说要有盾,他们说什么有刀就行了,结果死得很惨,死无全尸,蠢得可以。”

“盾有什么用,你确定拿盾能挡得住吗?他们还有仙师的,那一套法术,雷光和仙剑满天飞啊,唉,干完这一票我都打算金盆洗手不干了。”一个海贼沮丧地说道。

“洗手不干?你在想桃子?别说老大同不同意,你还能干什么?朝廷已经把海岸封了,禁令说了,出海者死,你不做海贼活得下去?”另外一个海贼愤怒地说道。

“唉!那群昏官!朝廷根本不管百姓死活,我们渔村被封海后,饿死了无数人,不为寇根本活不下去,你要退出自己退吧!我已经发誓了,死也至少要捅死个官兵,一个抵本,两个赚一!”这个海贼的话里充满了恨意。

“说起来,之前那群卫兵很弱的啊,一冲就溃逃,怎么会变得这么强,好像每次听说都变得更强了?”

第21章 倭寇的由来

这群海贼大概有二十多个人,灯莹仔细数了一下,应该有至少十多个是汉人,占了大部分。

剩下的那几个东瀛人,似乎只是勉强懂汉语,连听带猜能明白一点汉人的意思,但却无法跟上他们说话的节奏,只能嗯,啊,对之类的附和。

至于他们说的内容,灯莹也能猜到,应该是戚继光,抗倭英雄,明朝的名将。

从元代开始,大量的东瀛浪人便已经下海为寇,劫掠沿海,为了对抗蒙古的两次征伐,以及有可能的第三次,镰仓幕府培养了大量武士,尤其是擅长海战的武士。

但在东瀛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打赢文永之役与弘安之役两次对蒙古战争以后,国库却被耗尽,同时大量参战的有功武士却无法得到封赏。

这些与当时天下无敌的蒙古人战斗过并存活下来的武士,无一不是武艺高强的精锐,他们被各地武家收留雇佣,造成地方割据势力快速膨胀,从此东瀛进入了战国时代。

也有一些武士浪人选择出海为寇,劫掠大元海岸,元朝因为对地方吏治松散,再加上蒙古人不擅长海战,所以对海贼束手无策,这也是倭寇的由来。

劫掠的顺利进行与收获丰盛,就让倭寇这一行业持续了下来,一直延续到了明朝,因为海患难防,再加上还有抑商思想,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复杂原因,明朝开始推行海禁政策。

海禁政策严禁平民下海,且刑罚极重,一经发现本人斩首全家发配充军,海禁政策一经推出,沿海各地经济凋敝,依赖打鱼为生的海边村落失去赖以生存的能力,民不聊生,饿殍遍地。

而原本的对海外民间商业活动全部转变为非法走私活动,并且进一步变为了武装走私,沿海因为海禁而穷困潦倒的人家纷纷加入走私大队,使得海盗匪患反而进一步增加了。

海患加强,朝廷就进一步加强海禁,海禁越来越严,加入海盗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从此,海盗以从倭寇为主,变成了以汉人为主,只是称呼依然保留了习惯,称之为倭寇。

灯莹跟踪的,就是这样一伙倭寇团体,里面的汉人地位明显比和人要略微高一些,人数也更多。

而且这时,他们也已经带着正宗和灯莹走出了堺市港湾,来到了所谓的暗港,堺市西北边靠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