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1 / 2)

🎁美女直播

韩瑜眼圈微红,小跑上前。

他攒了一路的担忧和恐惧都在此刻喷涌而出,止不住呜咽起来:“子房兄……呜呜子房兄!”

张良拥住韩瑜,也难掩激动。

数日的担忧终于散去,让他能长长松了口气。

张良叹道:“一路如何?”

韩瑜抽了抽鼻子:“护送我来的将领对我很客气,就是……濊王派来照顾我的仆役被拖出去了。”

张良抿了抿嘴:“濊王如何?”

韩瑜摇摇头:“濊王已经去了……如今为濊王,不,为沧海候的是濊王的弟弟。”

张良面色微沉,心里微微一紧。

前几日秦王提到后手和韩瑜时,他便有所怀疑。可当韩瑜将答案公布在他面前时,张良还是觉得眼前一黑。

他勉强挤出笑容,抱了抱韩瑜。

张良温声安抚道:“没事,没事,你就安心住着吧。”

韩瑜定了定神,嗯了一声。

他冷静下来,又心生好奇:“子房兄怎么会在这里的?”

张良叹了口气,摸了摸韩瑜的脑袋。

他没有说话,那微沉的脸色让韩瑜没敢再多说问。

与此同时,章台宫内关于科举考试的条条框框正被逐一定下。没有听闻上回朝政,而是在其余博士口中得知此事的扶苏正悄声询问:“胡亥……仙人们也要考试?”

胡亥:“…………”

他努力压低声音:“仙人们也成婚生子的,孩子从三四岁就会送入幼儿园,一直要读书读到二十余岁。”

扶苏一双眼睛睁得溜圆:“???”

站在附近而听到两者说话的几名官员也是眼睛圆睁,错愕不已。

扶苏倒吸一口气:“二十多年?”

胡亥悄声道:“这还是普罗大众受到教育的年限,还有仙人三十余岁也在读书,还有很多仙人五六十岁,七八十岁也会回学校读书的。”

扶苏沉默片刻:“仙人还真是了不得。”

坐在上首的始皇帝嬴政又是另一种想法——若是胡亥说的不是仙人世界的事,那就是未来的事。

未来的人能日行千里?

未来的人能遨游天际?

即便普通百姓,也能有充足的时间读书学习?

能够认字者,便算得上是黔首之中见过世面的人;能够入学堂学室读书者,即便不为官员也会被旁人称呼为‘生’;能够精通秦律通读诗书者,即便才干一般也能在乡镇上得到一份官府的工作,又或是成为里正啬夫受人尊敬。

而在未来,黔首也能读书?

始皇帝嬴政本已沉寂的长生之心,又偷偷冒出来了一截。

他想见一见,那未来的模样。

看看脚下的大秦帝国未来会变成如何的模样!

胡亥还不知道他的心声又勾起始皇帝的长生之心,正嘀嘀咕咕与扶苏咬耳朵。

嬴政深深看了胡亥一眼,又将心思转回朝堂上。

连续吵了三日以后,科举制终于被敲定下来——嬴政道:“此事事关重大,着右丞相王绾统筹实施。”

右丞相王绾抬步出列,沉声应是。

自此开始,朝廷新增学正官职,其官职归典客之属,主管学务、科举考试事。

首先始皇帝大刀阔斧,直接取消原有的学室考核上举制,原有的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项则被并入官员考核之中。

各地学堂、学院和学室将由国学署进行统一管理。各地的学堂、学室和学院之师长也不再是郡县乡里的官员,而被单独划分出来。

其次科举考试的报考流程也得以规范。

首先县试报考人员需通过学室考核,而后再提交个人信息,缴纳相应费用。

县试每年秋季报考,春季开考,由县令与郡内国学官员以及朝廷派遣的国学巡令负责,严禁作弊,贿赂等影响考试的行为,同时报考者原则上不允许旷考,若无故旷考者将取消下一回的报名资格。

考生通过县试后即为秀才,随后可以申请报考郡试。郡试每年春季报考,秋季开考,除去与县试相同的考核规则,主考官则由始皇帝指定官员与国学署官员担当,阅卷官则由朝廷委派以及各地郡乡抽选人员组成,两者在成绩公布以前不得往来交谈等等等等……

洋洋洒洒的规则已有百余条。

胡亥看得头晕眼花,最后才看到自己熟悉的:通过郡试者为举人,可享受免除徭役,见官无需行礼等优待,如举人不往上参考也可以再行参与各部考试,通过者即可授予县令县丞乡啬夫等职务。

举人以后是三年一轮的廷试。

考生需赶赴咸阳城参考,主考官和阅卷官均为始皇帝亲点官员,分取名次择优进仕,凡是录取者皆为进士。进士将会被派遣到各个部门轮流学习,按各部评分进行留任,又或是外派至各地郡县为官。

以上都和胡亥所说的科举制度相差不大,顶多是细节还有考试范围上有了很多变动。

嬴政道:“今年初立科举考试,因此特加恩科,每三月补县试一回,至今秋郡试止。”

满朝文武齐齐应声,同时赞道:“陛下恩德,此乃仁政!”

嬴政继续道:“诸位上卿、议事郎并博士今日起共同编写参考书目,规划考试范围,与三月前发放于各地,令士子能早日温习,及时参考。”

这点就比较为难人了。

尚未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现今,考试的范围大到让人害怕。殿内众人沉默一瞬,还是异口同声应了下来。

坐在一旁的胡亥倒吸了口凉气。

他看了眼满朝文武,暗暗双手合十:【千万别说是我出的主意啊!】

【我可不想被天下学子骂死!】

【啧啧啧啧这个考试范围,说出去不得哭死一群人!】

始皇帝嬴政斜了胡亥一眼。

他继续说道:“明年立秋

,便是第一届科举考试的廷试。此乃特例恩科,往后除征聘科外皆为三年一届。”

满朝文武齐齐应是。

被始皇帝提及的征聘科,便是征聘制度的改良版。介于方士、墨匠等特殊人员很难用科举考试进行框架,因此始皇帝没有直接取消征聘制度,而是将其改为征聘科,同样归于国学署下。凡是有新事物研究、发现等者皆可由此报名,每年择优入选,入选者可入仕为官,也可封爵得田。

【这点不错。】

【还给了百姓其他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