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她的情商经常被人吐槽,但她的社会阅历和经验是赫默所完全不能比较的。在经历了短暂得到难以置信之后,她也理解了菲奥娜的选择。
这就是一道普普通通的电车难题,只不过绑在电车两端的,一边是菲奥娜自己,一边是整个哥伦比亚。在这种时候,就如同菲奥娜所说的一样,一个真正具有“哥伦比亚精神”的人会选择哪一项,根本毋庸置疑。
没有国家,只有自己,这才是哥伦比亚!
塞雷娅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洛肯水箱实验室成功了,他们疯狂的科学家和卑劣的首脑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达成了他们的目标,他们创造出了一个拥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超级源石技艺,且完完全全彰显了哥伦比亚人格,甚至可以说是哥伦比亚这个国家化身的究极怪物。
塞雷娅不愤怒菲奥娜的选择,她只是为此感到悲伤。是什么能让一个本该天真可爱的孩子,能够毫不留情的说出“毁灭吧,赶紧的”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话,然后毫不犹豫地按下毁灭这个国家的按钮呢?
她没有什么好帮忙的了。
如果再过三天,哥伦比亚就会毁灭的话,她不会为此感伤,她会在飞往维多利亚的客机上最后眺望一眼这座起于荒漠之上的城市,回忆一下它过往的荣光。
硅谷,被评为全泰拉科技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无数年轻人追寻梦想之地,它曾经由一代科技先驱建成,以无尽的光明遮掩了脚下的阴影,最后却也死在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先驱之上,黑暗吞噬光明,变成如今这副惨淡的模样。
凯尔希站起身,她的时间还很宝贵。维恩殿下就是个甩手掌柜,给她套了个光荣的【普利策记者】三代目的称号之后就撒手不管了。就连新闻稿都得让凯尔希自己动手来写。
不过还好,她也略懂一些写文章的手法。在大地上活了四位数,她光是维多利亚皇家学院就毕业了七次,军事,近卫,骑警等等学院每所都毕业过一次。能有什么是她不会的呢?
“这样一来,洛肯.威廉姆斯就能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了吧。”
叹息了一句走向歧途的学生,凯尔希正准备进屋,身后的塞雷娅随口接上的一句话却让她停下了脚步。
“他少说也得被判上几百年,从监狱**来的时候,大概已经死了。”
“几百年?等等,他不会被判处死刑吗?”
凯尔希猛地转过头,问道。是她太久没有关注哥伦比亚的刑法?现在的法律判决已经如此松懈了吗?
几百年,说是几百年,但对于一个邪恶但有才能的科学家来说,这根本就是一个虚数。可以想象,内战后的哥伦比亚但凡想要重建,都不会放着洛肯.威廉姆斯不用。他们可能不会明面上释放他,但秘密释放,假释,或者干脆在监狱里供着他都是轻而易举。甚至于内战期间如果有外国插手,洛肯.威廉姆斯很可能凭借着他手中掌握着的一系列宝贵的人体实验资料而获得青睐,甚至免罪。
关上几百年?但凡不是死刑,对达成惩罚洛肯.威廉姆斯这个目标来说就根本没有意义。他无非就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他的实验,然后等着卷土重来罢了!
塞雷娅被凯尔希的话问的一愣,她疑惑的打量了凯尔希一眼,反问道:
“你不知道吗,凯尔希女士?哥伦比亚没有死刑。”
没有死刑判决的国家,毫无威慑力的法律,肆无忌惮的犯罪。
哥伦比亚真是好算盘,这招能为他们拉到多少劣迹斑斑的科学家,怪不得洛肯.威廉姆斯敢如此猖狂,甚至收购人口进行非法实验,他早就知道了,即便事情败露了,他也不会因此而死,只不过从明面转向暗地,因为哥伦比亚没有死刑。
PS:博人传这个第二章,给我看的脚趾能在地上抠出三室一厅。这是什么七点十年前的装逼套路,文案这是想写爽文写疯了是吧?
特蕾西娅那一章也挺怪的,但隔壁摄政王也说了,就不重复了。总之个人观感比较好的还是遗物那一章。还有博士终于能阴阳一下凯尔希了,这点挺好玩的。
第六十八章 哥伦比亚的崩溃(4100)
泰拉历1092年7月17日,晴。
“人们都会记住这一天。”
“人们都会记住这一个月。”
“人们都会记住这一年。”
“人们都会记住这一个时代,他不属于任何一位国王或是皇帝,也不属于任何一个政客或是将军,他以一位记者的名字命名,这个时代名为【约瑟夫.普利策】!他是泰拉有史以来争议最大的人物,是最神秘的罪犯,也是最伟大的英雄,他先后揭发了拉特兰宗教的腐败,再揭发了维多利亚公爵的暴行,最后将他的闪光灯化作炮弹,炸毁了哥伦比亚政坛的高楼!”
“他以一台相机,一支笔杆,一份稿件,摧毁了一个国家!”
——摘录自《伦蒂尼姆早报》有关近日热门新闻《哥伦比亚没有日出》的时评。编者:凯尔希,【晚安】。
维恩放下手中的报纸,看向坐在一旁的餐桌旁,浏览着着笔记本电脑上的新闻网站的某绿色菲林,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忍不住问道:
“凯尔希,为什么你还写了这么一个时评?”
凯尔希放下手中的咖啡杯,她其实不怎么喝咖啡,但维恩比较喜欢喝,以至于酒店的橱柜里几乎全是上乘的咖啡豆,而找不到一罐茶叶,没办法,她也只好跟着将就一下了。
对此,维恩的评价是:低情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高情商:夫唱妇随,琴瑟和鸣。
凯尔希瞥了一眼维恩手中的报纸,又转过了脑袋,用略带些慵懒的语气回答道:
“没有发挥出我的文学水平,大概是太久没有写这类文章了,有些生疏。献丑了。”
维恩愣了愣,望了望手中那不管是文学功底,文字内涵,还是精彩程度都要远超自己那篇《震惊,拉特兰宗教背地里竟然干出这种事....》的时评,顿时不甘心的咬了咬嘴唇。
可恶,被你装到了!
但我问你的原因不是这个啊!
我的意思是,凯尔希你怎么写这种东西,你就是这一代的【约瑟夫.普利策】,你这么夸自己,你不害臊的吗?
这里可是足足快五千字,占了伦蒂尼姆早报整整一个版面,里面除了前面一千字简单交代了一下前因后果之外,剩下的全都是对普利策记者的深度内心剖析,行为模式推测,以及社会影响分析,最后还有这么一个跟散文结尾直抒胸臆似的总结语,你不害羞吗?
你这可都是在剖析你自己啊喂!
大概是猜到了维恩在想什么,凯尔希一本正经的转过头,轻咳了一声,就像是背板子一样义正言辞的说道:
“我当然不会因为剖析普利策记者而产生羞涩这种情绪,身为一名合格的评论家,我能很清楚的分清凯尔希和约瑟夫.普利策这两个身份之间的区别。当我剖析作为约瑟夫.普利策的时候,我是站在第三人的视角上,以一个并不了解约瑟夫.普利策到底是谁,但却对他的行为模式等深有研究的人的方式在为这个人设做【阅读理解】,在完成之后,我会切换回约瑟夫.普利策的视角来审视其中的问题,这有助于督促我对错误进行改正,并不断优化这个身份的人设,是一件很有价值并值得进行下去的事情,对此,我并不会感到羞耻,反而会因为自我的提升而深感高兴。”
“你这段话排练了多少次?”维恩冷不丁的问道。
“三次。”凯尔希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紧接着,屋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半响,在维恩抑制不住的大笑声中,凯尔希转过身,双目无神的看着电脑屏幕,右手颤抖的端起了咖啡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