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2 / 2)

这到底是不是封神 固有结界科学化 3870 字 2024-02-19

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后世,南越等国家无了......因为历朝历代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队过去车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到所谓的嘉禾,车上几轮,就彻底无了。

第八十二章 三关锁

沫都王宫,晒谷,打谷,借助这个时代的高温天气,谷子晒得还可以,就是打谷脱穗有点不算麻烦的麻烦,有请破甲利器,连枷天尊!

开玩笑的,但是这玩意儿真的是个农具,在地上铺上草席,脱粒之后,直接在草席上晒干,然后卷起来,倒进米桶当中。

经过复杂而麻烦的处理过程,子受,终于在自己的王宫里面,吃上了第一个农业五年计划的成果,一大碗白米饭,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啊。

不过,白米饭的样子还是很诱人的,一开始,后宫都以为和麦饭差不多,而且本着越高产越难吃的朴素理论,认为可能和麦饭一样的拉喉咙,结果,真的煮出来的时候……

因为煮饭的是按照麦饭的煮法来的,所以是真真一碗白玉胶,软糯香甜,麦粒颗粒大且坚硬,几乎无法煮软,必须大火煮,煮好之后,麦粒和水也是清晰分明,壮劳力一般捞走干,剩下的没多少麦粒的清汤寡水就是其他人的食物。

“姬棠,给你个活儿,以后楚地使者来,你负责教会他们种这些稻子,他们种得太粗糙了。”子受突然想到什么,楚地那地方土壤偏酸,现在北方的这些作物过去全得遭重,这也是历史上开发南方为什么花了如此长时间的关系。

因为按照关中和黄土区的种植方式去红土区种植,那产量得让你头秃,不想办法中和酸碱,选择耐酸土的作物,肯定要完蛋的。而水稻恰恰就是比大麦和豆子更耐酸的一种作物,所以,让楚地的人用水稻养活更多的人去开垦,去解决水利,淤泥等等问题完全没有问题。

“可是,大王为何资敌啊?”姜后不太理解,这种高产农业不是应该大商自己弄吗,你教会蛮子,蛮子有了粮食那不是人更多了,那还不天天来攻打商的边境啊?

然而子受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了她一眼,没说话,只是告诉姬棠,没事多和其他人走动走动,还有盂方、淮夷的那些使者,最好让他们看见这高产的稻子。

积肥的技术也可以交给他们,但是,只能教和水稻有关的部分,水田灌排水,子受实验的时候,都是姬棠记录的,让她选择最好的去教。

这让姜后和其他人更加无法理解了,大王这是彻底疯了吗?他是准备去南边当楚王了不成?

“姜氏啊,你知道吗?南方没人给我们抢了”人都去挖泥了,还有给大王找人鱼去了,剩下的则给太乙抓去开田了,商王此举对于他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啊,想必会热泪盈眶吧?

“所以,我得让他们肥一点,才方便抢,他们口粮多,我们才能抢到口粮,人多,我们才能抢到奴隶,还是会种水田的奴隶,而不是什么都不懂的蛮子,楚越之地,就是我大商的鱼米之乡,天下粮仓!”

还有一个理由子受没说,那就是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不仅仅是因为吃饱了才有功夫想别的,还因为仓廪实,才会有所顾忌,做事才会尽可能的讲道理,家里坛坛罐罐越多,越是不敢打。

因此,数千年以来凡割据江南者,无一最终成事耳,就是这个原因,没人愿意打仗破坏家里的肥田,而且水稻种植又是人力黑洞,征人打仗就意味着耽误农时,而水稻精耕细作固然可以高产,但是粗放耕作的话,下限也非常的低。

属于上下限都离谱的作物,其他作物如黍、高梁、大麦、粟米就属于上下限都差不多的作物,高产别指望,但是想种绝收也很难,毕竟以此时农人的种植技术,也真的和什么都不会区别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这些低产作物为主粮的原因就是长得快,下限高。换句话说,如果耽误农时,商这边勒进裤腰带还能顶一顶的话,那么大规模种植水稻的区域,那就真的可以直接上吊了。

“到时候,不是我们怕他们来抢我们,而是他们怕我们去抢他们了,而我们真的会去抢他们,然后占据他们的农田。”只不过到时候南北两边谁才是蛮子这个问题就变得很模糊了,也没关系,子受已经把楚人最喜欢的台词准备好了:“吾,蛮夷也!”

相信,那个时候,太乙可能会哭的更大声,更有感情吧?

“这样一来,没钱打楚蛮子,有钱打西蛮子,两边都没功夫的时候,就打东蛮子,等天气转冷,到了秋天就打北蛮子……嗯,我想了想,要不可以这样,春天打西蛮子,让他们春耕结束就被拖着挨打,然后夏天打楚蛮子,他们天气热,更早收稻子,打完回来正好我们收麦子,秋天打北蛮子,他们秋高膘肥,冬天车东蛮子,他们正好南下过冬,把他们腌制好的过冬鱼分了。”

这样一来,四季都有的车,而且作战定位短平快的小规模练兵型边境摩擦,既不容易让四个联合起来,也不容易玩脱了被拖住主力出大事,还能轮战练兵,外加破坏四面生产顺序。

子受把历代商王的行为总结了一下,做了一下现代化、工业化、流水线型的规划统筹,这样车个五圈下来,商的领土就不适合硬抢了,因为来回一次的时间会超过阈值,但是,此时,又正好涌现了一批新的军功新贵,用于分封这些膏腴之地。

作为给他们分了膏腴之地的商王收获这些亲戚贵族的忠诚就毫无疑问了,接下来,以北蛮子的牛马,西蛮子的工匠,东蛮子的奴隶,南蛮子的粮食,修新都洛城的事情就可以敲定了。

商的地盘适合农业生产和军事发展,但是不适合防守,典型的无可守之地,因此,要维持防守子受必须采用前商王的办法,一圈圈车,哪个强打哪个,才能避免不被人一波推光。

当然,等把函谷关堆起来,西蛮子就不用担心了,直接开始推南蛮子,给他们车到江北,也可以撒手不管了,以长江为天险,划江而治。北蛮子就复杂了,必须推到幽云,不过,子受现在还没这个打算,等天气彻底冷下来再在本地迎击他们,以太行山为西部屏障。

到时候,他要修一堵墙,还得让北蛮子掏人出力,当然,不是真的长城,只是近似于墙的小型堡垒群而已,方案来自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坞堡结构。

选择山水合适的地方修建,自给自足,从而制造出一批类似府兵的半职业军队,而不是现在的贵族国人兵,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是一种军事体制进步了。

而这样的一只军团就可以长期的作战,而不是贵族兵这种一年征召次数多了就要抱怨的。

到时候,就是春夏干活,秋冬打仗,一年打半年的仗,每5~10年和南方的同僚轮替一次,这样大家都能享受南方的温暖气候,又都能享受北方冰雪,相当于是练兵了。

一开始肯定水土不服死不少人,不过,这只部队,子受决定从野人和奴隶里面挑选人才,不得不说,面对国人武士的越来越骄奢淫逸以及战斗力的下滑,子受也不得不用历史上帝辛的手段了,提拔奴隶兵。

不过,现在奴隶兵还是会让武士阶层感到很不舒服,又不能给他们封地,所以,名义上的商王直属的这些坞堡庄园给这些下层人组成的军队耕种就没问题了。

毕竟王田里面,还有成堆的奴隶呢,这种事情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至于说让奴隶打仗就有点挑战了,不过,商王没打算继续组建战车部队。

因为不管是打楚地还是打西边都用不上,骑兵的话,倒是比较好解决,马镫、马鞍发明起来也不是很难,只是,这样对于他的加强不高,对于胡人的加强就太强了。

毕竟,没拿下幽云屏障,就他现在这和当年大宋一样的一马平川,简直是敌人骑兵的天堂,别人不需要和你主力碰撞,天天烧你田,就能让你受不了。

所以,只能以步兵为主,而组建步兵,就没那么容易找到忌惮,尤其是子受以让这些军团作为炮灰屏障为理由说服了那些贵族亲戚们。

都是人,都不想死,贵族也是一样,也觉得让奴隶们去消耗一番很不错,子受则是认为时间长了,这些贵族在军队和国人里面的影响力就会下降一些,而且这些底层的奴隶和野人有立军功的机会也会感激商王。

到时候,小范围的推行均田府兵制,建立一只直属禁卫军,那么子受在很多事情上就不必考虑贵族们的意见了。

而且攻打西岐和南方也可以靠这只以坞堡山地、林地水泽为主的步兵,而打下来的膏腴之地,自然可以给赚了军功的这些新锐军官分地,等到时机恰当可以提拔其中一部分人作为新贵族。

只要蛋糕能够不断的扩大,利益的分配问题还是很好解决的,等增量消失,开始吃存量的时候,那么这只愈发膨胀的禁卫军就会变成新的贵族和国人,清理掉之前的国人和顽固老贵族。

尤其是现在子受这里还有大量的上一代商王留下的真正的遗老遗少,把他们清理掉,让自己现在的新贵上去变成老贵族,然后让一部分提拔上来的补充新贵族的位置,那么朝政就彻底的稳定了。

至于说置文官,改集权,洗洗睡吧,帝国的统治极限只在军队三月路程内,而这个时代还要更严苛一点,军队一个月跑不到的地方,就只能置封国了。

分封是这个时代的适合的统治制度和生产方式,没有恰当的社会环境和生产能力下,再进一步就会扯到蛋,思想再进一步就不是进步,而是混乱,最终瓦解统治甚至凝聚力的基础。

简单说,子受不能把全部的贵族扬了,也不能把亲戚们也处理掉,但是,他们又确实在干扰自己行政,还有搞事情,但是,到时候他可以把不听话的贵族给扬了。

尤其是姬昌这一家子,简直是杀给猴子看的最大的一只鸡!

潼关,关城终于有了个雏形,而姬发也确实是个狠人,亲自带人开荒,烧林,破坏那些可以被敌人利用的山上大石头,在关后打井,凿渠,引黄河水灌溉和饮用。

如果照此下去,再过两三年商进军的难度就会变得更大了,然而,姬发的好心情没有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