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来讲,由此可得吕尚也不是那种传说中的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可是相当能打的——话说,用鞭这种武器的家伙,也没几个不是肌肉结实的。【鞭是钝器】
“嗯,不错,不错”子受惯例的赞许了两句,赐下武备和旗帜,然后就把这群人安置在鹿台苑的北城外的小邑内,现在他们根本没有什么用途。
一个个面黄肌瘦的,没几个月大吃大喝怕是养不回来,而且他们那种从捕猎当中学习的战斗方式也不适合,子受还得想办法重新训练这些人,让他们学会新的战法。
简单说,他们的职能是传令、侦查、破坏和刺探,尤其是用来拔除敌人的外围的哨兵、望楼和角楼等设施,正面对敌和一锤定音就别扯淡了,就这点武装程度,进去就是送的。
不过,要发挥这种作用的话,那么接下来,这些家伙就得多吃内脏和萝卜、水果了,不然有夜盲症就彻底废了,他们的主要工作都是在夜晚干活的。
“大王见过飞虎族的姑娘了?”
“嗯”子受点点头,继续在木简上批复关于新迁移内附的东夷人的处理方案,作为大王的政务可是不少的,尤其是大批东夷迁移内附的时候,处理不好就是大规模的内乱,处理得好就是得到了一大批优秀的战士。
东夷因为文明的关系,战车的数量不是很多,当然,战车这东西还和财力有关,商的这数万乘战车可是几百年一辆一辆攒的家底子,东夷这种三天两天部落火并的很难凑得出来大量的战车。
自然他们的步卒的水平就比商军要强得多,可惜,在没有超长枪的时代,步卒面对战车群冲击的下场,基本上就是被碾死,何况说商军不是没有马队和步卒。
这个时代的骑兵多是侦查和骚扰,冲击骑兵在没有马镫和高桥马鞍的情况下很难训练出来,即便是训练出来,冲击力也要弱的多。
至于说马蹄铁,那对于大商来说,才是完全没有用的东西,马蹄铁的作用是保护马蹄,在恶劣地形不会裂蹄,实际上,大概汉代就有木质马蹄铁了。
可是商的地盘上是一马平川,几乎没多少山地和碎石地的松软地面,发明这种东西,不是给胡人增强战斗力吗?原本胡人的马也无法从山西大同一带进入,因为长途奔袭,马蹄子受不住。
可是你把蹄铁搞出来了,哪怕是木头做的,也意味着胡人的骑兵可选的入侵路线多了十几条,那拿头去堵。
而偏偏在这种一马平川的地方,玩战车道的冲击力,比早期骑兵强得多了,胡人在春秋战国时期打中原主要是依赖于骑兵的机动灵活性,简单说,就是躲猫猫,拖到你粮草殆尽回家,又跑回来抢劫这样子,真要正面对抗……
一马平川的地方,和2~4匹战马拖着的一吨多的全身硬木还包了一层铜的玩意儿对撞,你有多想不开?而且这玩意儿上站着三个,一个驾车,一个持长兵器,一个拿弓箭,平台稳,防御高,对射的话,一般胡人骑射是顶不过的。
毕竟对面可以掏个大盾放面前,然后拿出步战用的长弓来射,而你只有短骑弓,对射是真的射不过,等到战国时期,大家伙开始把重型弩搬上去的时候,就更他妈射不过了。
然而,战车的缺陷就是不能跋涉,不能迂回,而且对于预设战场的要求很高,因此,那怕是这个时代的胡人都是靠骑射和骑马步兵冲一波,看见战车部队过来,呼啸一声就溜。
而且专门往河滩之类的地方跑,这些地方没法飙车,两下就给商军甩开,然后绕一圈,又来烧你的村子和抢你后方粮食。
这就是子受为什么不发明马镫和马蹄铁的原因,哪怕是木头做的也不发明,现在胡人渡河和在河滩地迂回还有地形损失,发明这两玩意儿,等着被人打个四渡箕水的名场面吗?
也是子受为什么想要修一堵墙,让胡人掏钱的缘故,我在所有你能迂回的破地形上卡个坞堡在那里,来,你再迂回一个给我瞧瞧,而正面作战,正面作战,商军还怕你一群全族人凑在一起都凑不出个青铜矛头的玩意儿吗?
“可惜了,没有重型挽马啊”子受觉得是不是可以开始培育这种重型挽马了,但是又不会培育,而且马种还在欧洲呢。
不然的话,那些2米多高的玩意儿,就可以把现在的双轮战车改成四轮厢式战车,然后给挽马披甲,上蹄铁,战车上可以塞进去七八个人,三把步弓,四把长矛,甚至4马拉的话,还能再大一点,塞一台固定弩机进去。
到时候,就是看是你的三速狗海快,还是我的移动城市化恶心的故事了,现实证明,骑兵取代了战车之后,又在坦克发明之后,再次被战车取代了,笑~【波波震怒】
“什么是重型挽马?”
“世界上暂时还不存在的东西”子受拍拍姬棠的脑袋,后者打了个小小的哈欠,粉色的小嘴边上还带着一丝口水,打瞌睡也是难免的事情,毕竟每天要跑城外,去指导那些楚地的蛮子种稻米,真的是很累人的,哪怕是不用亲自下地也是很累人的。
育秧更是累人,如果只是育自己种的秧苗还好说,可是要育别人种的秧苗,那就不是一般的累人了,那些苗盘可不轻啊。
“说起来,大王觉得飞虎族的姑娘怎么样?”
“不怎么样”子受将处理好的木简笼在一起,放入藤箱里面,他虽然不如秦始皇(当然,地盘没那么大),但是,每天需要阅读和批复的木简加起来也有一两车那么多。
“看上去枯瘦,头发焦黄,眼睛很大,但是长得一般。”风餐露宿的村姑就是这个样子,何况还是从东夷一路过来的,还不如沫都里面的贵族少女漂亮,哪怕后者在子受看来也很少有能入眼的。
“哦~”
“那大王准备让谁来率领步卒?”苏邔帮子受整理好箱子里面的木简,然后盖上盖子,再次帮他添好墨块,倒水,用小杵锤烂后搅拌成墨汁。【电视里面那种墨条和研磨法发明很晚了】
“嗯……让我想想”子受皱起眉,能够单独率领一军之人的人才不多,而和东夷无血仇的就更少了,“我有意让飞廉为主帅,而飞虎为副帅,飞廉只挂名”他挂名足以说服其他贵族,而飞虎本身就是东夷人,由他来统帅东夷人组成的步卒完全没有问题。
“我再抽盂方和北方公族为士官,想来应该可以了。”子受当然不会犯古罗马的错误,元帅由商人挂帅,而中下层军官分别用南北两方的蛮子和国人,再以东夷提拔起来的贵族当高级军官,换句话说,疯狂掺沙子。
理论上来讲,基层军官来自盂方和东夷人有姻亲,中层军官则是北方商人贵族,和东夷没有什么血仇,不会引来东夷人的抗拒,同时,高级军官选择东夷提拔的贵族,这样也可以安抚东夷,不让他们觉得商王是拿他们当消耗品。
最高统帅则是商人,能够说服商人贵族,又不至于让商人敌视这只新军,表面上来看,盂方和东夷似乎很亲近,但是毕竟是两个部族,他们并不会为了东夷贴上自己的家底子,毕竟对于商来说,盂方比东夷好打多了。
“如此一来,上下隔离,又可同心,想必应该不会反得太快。”至于说子孙后代的事情,子受没考虑,虽然这些都是东夷人,但是东夷人和商人本质上的区别不是太大,自己一代人就能让这些人彻底融入其中,到时候,根本就没什么东夷了,只有齐地商人。
自然不用担心罗马的破事,但是,前提是子孙后代真的会抄这一套了,事实证明,他子孙后代别的没学会,这套还真得会抄了,内战的时候唯唯诺诺,打蛮子的时候重拳出击。
而且让东夷人姻亲的盂方当基层军官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翻译,盂方人会齐地话,又会商地话,这样就可以起到一个翻译命令的作用,同时,可以让这些东夷步卒学会商话,时间长了,从语言开始,这些人就变成商人了。
洛地,东夷内部部落被打散安置在这里,大多都沦为了野人,只有少数人被重新选拔出来授予了国人的身份,剩下的编入众人,可以当兵,组成了单独的一军,而不是一师。
一军五师,也就是这些整整有15000人之多,值得一提的是,晚商时期的兵制开始出现了“众人”(平民,常备军)和“登人”(临时征召的部队)的区别。
而车的数量也开始增加到一师800辆到1000辆程度,而不是夏和商中早期的一百辆,不过,这里的车到底是指战车,还是所有的车辆就不清楚了。
就子受的看法是全部的车辆,简单说,大约是100辆的战车以及战斗编制,其他700多辆辅助的牛车和备用战车,搭载粮食,备用武器,箭矢和运输战利品之用——不然的话,其他步卒要跟上战车部队就有点困难了,更别说万一战车受损,修理的材料和工具靠肩扛手提也太滑稽了。
【这个记录差异,如果理解为兵车不是全战车,而是大部分是辅助车辆就比较合理了,毕竟一个师每天吃饭就要吃3吨,更别说还有200匹战马造粪机,需要7~10倍的运输车辆很正常了。】
而这些东夷部队,就没有战车,只有大约2000辆的各类大小辅助车辆,这些车辆大多来自于东夷部落迁移带来的车辆,一部分则是商王给他们补充进去的,还有拉车的牛等。
子受将这些东夷人划分为此时还不是很流行或者普及的“众人”当中,他们不是国人,不能住在城市里面,也不是野人和登人(贵族临时征召兵,农兵),不需要耕作王田和承担别的贵族的徭役,他们只对商王效忠,也只耕作自己被分到的田地,却不能有奴隶。
东夷居住地,大部分的东夷人都沦为了野人,耕作王田和私田,还得养活头上的编入“众人”里面的半常备作战部队,十几万东夷人陆陆续续迁移到洛地,极大的开拓了这个区域的土地,加速了商王的开垦速度。
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粮食危机,开荒头几年是没有产出的,于是子受不得不开放洛地以南山林,让这些东夷人自己想办法山泽就食,同时,将其中一部分的众人暂时养起来,就变成了真正的常备军——虽然是临时的办法。
然而就是这么一师,不含战车的2500人的常备军,就让子受看见私库里面的粮食和肉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而且更麻烦的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商人开始高呼不公平了,他们也想不干活,进入常备军的行列——开玩笑,东夷这些废物,都能只训练耕作,不服徭役,不耕作公田,为什么我们这些打赢了的商人不行?
于是,子受不得不硬着头皮精挑细选了沫都王畿内的强壮组成了单独的一只小部队,放在东夷人里面,凑了个3000人的大师,把自己率领的王师从一师扩大到了二师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