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现在不过是十二到十三祀的时候,成周还没完全坐大就给他敲掉了半边骨头,就好像是秦国还在秦异人手里的时候,就给他敲掉了半边骨头,拿下了肴函之固一样。
更别说孟津那个鹿台城更是让周几乎不可能从东面那些反贼手里得到任何支持的,除非他可以做到在这个原始时代,两只横跨一千八百里的军队还能打出一个同步合围的战术来,否则就真的是商军一圈把这些会盟诸侯一个个全宰了,然后回头把孤军深入的周军给做了。
何况说,现在周军大门都在商军手里,不用看,东西连横的战略是想都别想了,而商王的北地攻略,楚地拉拢,则使得大商的合纵成为写实,自北地诸国,到盂方楚地诸国,宛如一把利刃直接把周沿着黄河塑造的“大龙”给拦腰砍断。
而且东部诸侯也没好过到哪里去,商王子受可比他爹恶毒多了,他爹车人最多是让这些诸侯出人出力,出粮食的事情,压榨得这些人不得不反。
而子受呢?他倒是不让人出血了,反而给了他们一点好处,而在这背面则是比他爹更加血腥、残忍和恶毒的战略布置,对于东齐诸侯来说,手里拿到的好处,简直就好像是一个疯子丢过来的血淋淋的,沾满碎肉内脏的战利品,上面东夷人的血都没干,这怎么不让他们心惊肉跳。
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商军的武力上的,也是建立在商王一只手丢十个球,借助先知先觉的提前布局上的,当然,也少不了某人比P社玩家更低的人权优势,以及更加灵活的道德标准。
“明年依然无夏吗?”
“至少是短夏”子受叹息道,冰岛这个火山也太不是个时候了,还好去年气温开始转变的时候,就提前做好了准备,不然换成原本的那个纣王,这一棒槌就得给他敲得七荤八素。
少不得要送个比干什么的贵族上祭坛去助助兴什么的,更别说没粮食,商军规模萎缩,为了粮食,接下来又得疯狂对外作战,导致商军兵力折损,更加无法看管和约束庞大的奴隶兵。
于是最后的结果就是牧野倒戈而击,而沫都也没守住,只能与城皆亡,不过,从商人“不食周粟”以及“三监叛乱”来看,那个时候的商王还不至于到了王朝末年人人皆反的程度,不过,真的闹到那个时候才灭亡的王朝也没几个就是了。
基本上王朝兴替这种事情,只要有一个苗头没摁住,根本不用滑坡到谷底就寄了,能扛得住滑到谷底,全部民心、威望全没了才寄的那都得是数得上号的强大王朝了,比如说汉朝,比如说唐朝这种,宋和明都还没到谷底就寄了。
“国家这辆车,根本不需要冲下坡就车毁人亡了啊”子受吐槽道,然后合上手里的疫病记录书简。这套书简,他倒是没给后世整活,毕竟粮食的问题是他真的搞不出来,只能给后世留下一个思路和方向,而且话又说回来,粮食不够吃也不至于饿死商王。
可是瘟疫一起来,你觉得霍乱、痢疾、鼠疫、天花、肺结核、流感,甚至此时威胁不那么大的乙肝、狂犬。
退一万步说,那些不是传染病的“穷病”,比如说卟啉病、糙皮病,还有那些因为受伤感染导致的菌血症、溶血症,哪个是会管你是什么人的?还不是皆杀。
所以,子受没整活,但是,他没写自己有多少卷,有多少写多少,没写结尾,这样后人就可以随时假托先贤。
一言以蔽之,如果后世医生们有什么理论和名言不知道是谁说的,都可以说是商王受说的,嗯,也可以说是小玉说的,这样一些离经叛道的治疗法,比如说手术开胸,开颅,再比如说解剖尸体这类都可以推给上古祖宗之法身上去。
【PS】
煮熟红薯是93卡,能维持消耗,让人饿不死,所以说,在古代推广种红薯确实可以改善饥荒的问题,但是指望让人吃饱还是洗洗睡吧,至于说土豆76卡,还不如红薯。
之所以吃薯条、薯片会发胖的原因不是土豆本身淀粉含量多高(20%),而是油炸的关系,一个76卡的土豆油炸后,整整200卡的热量。
所以说,不要光看着产量超高,就觉得真的可以解决饥饿问题,度荒可以,让人不饿死勉强也可以,指望靠这个让人吃饱饭,那可是真的在做梦了。
而比土豆低的,连让人饿不死都不行,因为热量太低,低到了要饿不死的食量足够撑爆你的胃,并且随着数量增加,还会导致更大的消耗负载,估计饿死得更快。
【PS2】
真正的炸裂历史:
我国医疗技术在很早的时候,就发展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在宋代就有系统的解剖学研究(也是真的虽然是法医解剖),对于人体脏腑有了十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于各种中草药,中成药的药理、毒理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在瘟疫防控和流行病治疗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古代的城市化进程,使得诸如长安、开封等百万人口的特大型都市的出现成为可能。
而大部分的此类成果大多源于《瘟经》这本典籍,然而,根据从周代墓葬发现的原件木简来看,基本后世流传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后人假托先贤所作,而非原文。
相比之下,原文要更为浅显和混乱(商王记不得那么系统性的东西,想到什么写什么),更多注重于手段,对于原理没有太多的探讨,但是,这也让后世医学研究可以以此为假托,避免一些道德和时代观念上的束缚。
【这是真的,百万以上的人口聚居的粪尿,防疫是制约古代城市人口最大的问题,就和养鸡场的鸡太多了,十分容易爆发大规模瘟疫一样,人也是这样的。相比之下,蔬菜、粮食和原料的输入和各种产品输出的交通问题都要往后稍稍。】
请假:莫有更新
内容正在手打中,请在10-30分后重新进入阅读,如果还是没有正常内容,请点击右上角的问题反馈,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第九十二章 春祭
小米饭,萝卜干,咸鱼,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贫困山区,然而,这是商王的午饭,随着气温的下降,猎物减少,还有各种农作物减产,就算是商王也得节省着吃东西了。
伙食里面的咸鱼、腌肉和萝卜干的比例不断增加,普通贵族和武士阶层可能比他的饭还要差一点,但是,不管怎么说,第一年最头疼的时间算是顶过去了。
人死了一部分,粮食多少也有一点耐寒的产出,接下来几年只要不出现人口爆发、粮仓失火、战争等情况,基本上都能凑合着顶过去。
“囤积粮食,扩张人口,训练新的武士和军团,补充军事能力,巩固边防.......嗯,基本上内部的问题就解决得差不多了,俺寻思着,得要个五六年的功夫”子受摇摇头,到时候就可以正式开始图谋成周的继承权的问题了。
只要这个李代桃僵的方案成功,接下来就可以舒服的找点事情做,混吃到死就可以了,到时候不信他还能打成什么封神大战,还能在牧野给自己来那么一杠子。
至于说之后的事情,那就儿孙自有儿孙福了,为人父母的,铺垫到这一步就差不多了,内外隐患都扫平了,最困难的寒冷季也过去了,这要是也能翻车,那就真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菜”。
“然后就是.......”“大王,时候到了”来的是仲,她是来通知祭祀的时间到了,春秋两祭乃是国家大型祭祀,往年子受还能糊弄糊弄就过去了。
但是,今年这情况是显然是没法糊弄的,得弄得非常的正式和隆重。一方面是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一方面是用这种活动让大家发泄一下情绪,凝聚一下人心,大概就是这样了。
这次的祭祀在郊外的神庙进行,由君王担任主祭人,而子受也大致上搞明白了这个时代的祭祀过程,大概夏商的祭祀过程演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最开始是“主祭人-祖先神-天帝”这样的,换句话说,通过祭祀祖先神,让祖先神和天帝说好话。
但是,到了晚商时期,可能是商王们在合并掉一部分祭祀的权利,变成主祭人之后发现不太对劲,为什么要有一个中间商呢?
于是,就把祖先神和天帝干脆融为一体,就变成了“主祭人(商王)-天帝”这样的结构,换句话说,从这个时候,天地上下二帝这个制度就形成了,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此后数千年的王朝其实都没有改变过这个制度。
皇帝是唯一的大祭司,也是唯一可以和“天帝”沟通的存在,尤其是讲皇帝的祖先和天帝融为一体之后,更是可以代天而封神,神仙更是说给你废了就给你废了。
当然,现在这套体系还只是一个雏形,然而,商王依然只需要祭祀上帝就可以了。
祭祀的流程比起后世那复杂的礼仪来说要简单许多,奉太牢,呈香茅滤酒,再献战俘与祭品,过程会十分的血腥,战俘需要割掉耳鼻,再献祭,祭品更是要剁了,好在到了纣王这个时代,大家已经不太兴吃活祭的死人了,子受更是不会碰。
于是就变成单纯的祭品,砍死,烧死,斩断,活埋,剥皮,花样百出,血腥无比,子受唯一能做的就只有让这些家伙不要玩得太血腥,并且给祭品提前喂下麻痹神智的草药汤,使得他们神智恍惚,感受不到太多的痛苦。
祭祀完天帝,就开始祭祀后土,也就是土地神,商周时期的土地神可不是后来的随叫随到的那种小老儿的模样,也不是什么善神,它或者她是冥土之主,负责将亡魂引导向天帝或者西王母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