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获得了龙血之后,不再受大部分的疫病困扰,就在南方四处寻找瘟疫的解药,时不时到染疫的村庄里面去,后来,他们就误以为是我带去的瘟疫,就叫我瘟神了。”
“原来如此,所以,你后来就改了现在的这个名字?”
“对”
“那瘟疫有结果了吗?”
“有一些”余化龙展示了他的成果,吓得子受差点没当场跳起来砍人——天花!
“人痘?”
“大王果然是如有神助,一看就明白!”
“.......那你携带这来大商是......”
“听闻大商有良医,想来大王应该很重视这瘟疫的事情,所以......”毕竟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与其说是来过更好的生活,不如说是看到商王对于医疗和防疫的重视,觉得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呜~现在大战在即,商周之间战事恐怕一触即发,凡有大战,必有大疫,那寡人就命你驻守潼关,以防大战后疫病四起。”
“遵命”这也是对方想要的,他一来就知道大战要开始了,战争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检验他所总结的那些防止瘟疫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还能和小玉这样的名医交流。
第二就是战争有大量的俘虏和尸体,医学的每一步进步都是踩在如山的尸骨上前进的,战场上是最容易获得大量的大体老师的地方,尤其是现在是商代,没有人权这个说法,所以那些俘虏还能提供“活的大体老师”来进行相关的疾病研究。
而子受把他放在潼关的做法,大致上就好像法国把核电站放在比利时边境的做法差不多,万一玩脱了,肯定是周人先遭殃不是?
不仅老余是这方面的专家,他的五个儿子也是医学方面的能手,可惜,他们长得实在不像是个巫医,反倒像是拦路打劫的悍匪,知道的明白他们是医生,是治病救人的。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这是把人赚进屋里一刀剁了当排骨煮呢,这自然就导致了虽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知识,但是实际的动手能力很差。
而在战场上就没有士兵挑剔给他们治病的巫医是不是长得五大三粗了,而且考虑到商代的战争模式,伤兵主要以跌打伤、骨折等伤势为主,割裂伤和穿刺伤反而少见,治疗这些疾病和伤势,特别是某些需要无麻药截肢、烙铁止血之类的急救技术的时候,没点力气和体格还真的按不住患者。
“哟,是你啊,怎么?你找到治疗痘疹(天花)的方法了?”小玉很意外的看见老余一家子,他们一直在南方和痘疹死磕,轻易不出山的来着。
“小玉师傅,找到了一点方向,不得不说,大王还真的是博学多才啊”子受看见的瞬间就知道是人痘,还知道老余的思路是啥,并且提出可以尝试用动物和多次迭代来缓慢降低毒性,从而培育出可以令人终生免疫天花的疫苗来。
“疫苗之说,确实是令人搪塞顿开,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尝试了。”老余遗憾的说道,可惜商王不管他怎么说,都不同意他在沫都附近开始自己的尝试,要求他到了潼关在深山老林里面,想怎么尝试就怎么尝试,反正子受已经给明打了招呼,发现不对劲就放火烧山。
“那么,你在南边测试过没有,死了几成?”
“八成,但是还是有两成活下来了,没有严重的后果,用的大王的话说是毒株的毒性还是太强了,而且可能在过程当中混进去了别的什么疫病在里面,造成了交叉的感染,从而死亡率居高不下。”
“大王真的对于这疫病没有研究吗?我觉得他更像是浸淫几十年的样子”
“啊哈哈~”小玉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习惯了就好,大王时不时确实会蹦出点奇思妙想来,你接触久了就知道,他真的只是......想法比较奇特而已,对于疫病和医术,却是一窍不通的”
“是这样的吗?”老余露出了困惑的神色,他可是亲自进入疫区花费了几十年才摸到的一点门路,而大王只是听完他的叙述就知道了大概,这到底是商王太聪明,还是自己太愚钝?
还是说,自己真的不适合当一个巫医,更适合当一个持刀的屠夫?
接下来的异人也是一个个令子受觉得名字那是如雷贯耳啊,尤其是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男人,自称叫孔宣,让他绕着转了半天,最后发现这家伙真的不是孔雀明王,他只是日常以孔雀自比,然后用孔雀的翎羽装饰自己的帽子而已。
当然,这家伙的法宝也确实是一枚五色翎羽,可惜,并非是无物不刷的洪荒文里面的东西,它只是可以放出五色彩光,让人宛如置身迪厅当中,当然,也不排除有第二模式,毕竟对方对于自己的法宝的根底并未交代得太清楚。
然后就是手持太阳神针的高氏,他们是从北方过来的,太阳神针这个法宝也是封神榜新增的限制法宝和变化术的部分里面排在前面的,它是用金乌环的碎片打造的。
高氏夫妇演示了一下这个法宝,子受认为这玩意儿应该称之为手持式等离子长枪之类的玩意儿,一尺见方的青石瞬间就打出了一个融化的孔洞,还把后面的铜板也烧出了一个大洞。
对于生物体的杀伤力更是惊人,高温等离子体进入作为靶子的山羊的体内,血液瞬间碳化蒸发形成爆炸,将整头羊都炸成了碎片,唯一的缺陷就是飞行的速度并不是非常的快,而且十分的耀眼显眼。
但是,这些强者的加入也让子受意识到,商周之间的战争已经快要不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几方的利益牵扯在里面,这场战争想要不打的概率实在不高。
而商因为体量太大,导致现在的恢复速度反而还不如周——毕竟船小好调头,在非工业时代的时候,体量越大,其内耗的加大会让实际的增长速度变得很慢——当然,体量大也意味着虽然商恢复得慢,可是真打起来可以承受的伤害也更高。
用比较通俗的例子就是,他们虽然回血很慢,但是血量上限更高,斩杀线更低,相比之下,周看上去恢复得快,但是他们只要再失败一次,就彻底的万劫不复,而商却还可以再战一次。
“兵甲倒是齐备了,但是人......”人就不是三两天就可以补充得起来的,当然,商的人口比周更多,真的要极限征兵的话,现在马上就可以征召出大约30万左右的士卒给周来一波全家老小一波流。
但是,如果子受真的这么做的话,大概就和堡宗差不多的下场,这三十万士卒可能还没走到西岐城下,商的经济就先崩溃了,即便没有崩溃,打灭了周之后,耽误了农耕收获的商,也会因为无法提供庞大人口所需要日常消耗的必须资源而分崩离析。
在这种古典奴隶时代,和工业时代的生产力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战争的理念和消耗的方式也完全是两回事,而在不影响自己的后续发展的实力的基础上,要积蓄出足够的力量来直接进攻就会比较缓慢。
大概比方说就是,现在商在以每天100的速度回血,但是他们的血量上限是一百万,并且之前的战争让整个血量降低到了大约只有满血的40%左右,而商因为体量更大,所以需要至少50%的血量才能避免在打赢之后,自己反而崩溃。
而周虽然每天只能回血80,但是他们一共就8万血,可以更早的恢复满血状态,并且周体量更小且作为下一级的诸侯,他们也不需要如商一样维持庞大的架子,所以,血量只需要维持在10%甚至更少就能存活,而如果打赢的话,靠吃商的尸体回血和分封这个比例还能更低。
这就导致了虽然子受纸面上的力量远远强于周,但是,他需要恢复到大约60%的血量才能拿出和周相同的力量与之战争,并且确保自己不会因为低于斩杀线而在打赢之后,把自己的威望和统治基础都打没了,导致消灭了一个周,又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个别的什么诸侯搞事情。
所以,古典时代的战争输赢很大程度并不完全是在战场上的胜负,有些朝代赢着赢着自己就差点没了,说白了就是这样的原因,这个和工业时代的战争的区别很大。
而且硬要说的话,就算是真的纸面数据来说,商目前的恢复速度也并不是完全占优的,主要是人这一部分的问题最大,而周那边因为没有承受太高的伤亡,加上之前的战争投的挺快,所以主要的作战力量和青壮的损失要小得多,而且他们受损也要早得多。
这意味着,实际上,他们现在这一代人快要成年了,而商还得好几年,这一代的少年人才能变成青壮,这个时间上的差距,让商实际上需要付出更多的其他层面上的努力才能去弥补这个问题,比如说更好的装备,更好的战术,更严格的训练和更好的伙食以取得体能上的优势。
“以上驷对下驷,这吕尚打的主意还挺不错。”以蛮族下驷对商上驷,以诸侯中驷对商下驷,以周军上驷对商中驷,确实是吕尚想得出来的主意。
“吃准了我大商的年轻人还未长成,而原先的青壮损失过多,而壮年的老卒又老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不过,就是不知道他要如何处理潼关的事情?”
子受看向兽皮上的简陋地图,这个因为战争造成的人口损失而产生的老龄化的问题,确实让子受有点头疼,这问题,现代社会都解决不了,更别说他有什么办法了。
鼓励生育之类的措施已经在做了,可是人是需要至少15年来长大的,所以说,吕尚选的这个时机确实挺准。
往前几年,商的主力皆在,他周冲上来就是送头下乡,往后几年,虽然周恢复得更好,可是那时候,商的儿童也长大成人了,到时候,商周之间的体量差距会让他们的反抗依然像是一个笑话。
可是,偏偏是在这两年,就让子受有点难受了,老的老,小的小,中间力量在之前的战争当中损失又挺大,虽然他选择提拔了一部分的奴隶和野人为武士,可是现实不是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