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序言需要简单提一下。】
【曹植在序言中明明白白地写了是因为想到了宋玉的《神女赋》和《高唐赋》才写下此篇,所以虽然我们能在这篇赋里看到很多离骚的影子,但它直接还是来源于 战国时期宋玉的这两篇作品。】
【不过据说宋玉是屈原的弟子,就算不是那他肯定也受其影响,我们仔细品读他们的作品就能够看出来。】
【这就是文化传承的作用。】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众人都询问屈原何时有了这么一个弟子。
然而屈原比他们更迷茫,他根本不认识名为宋玉之人。
“或尚未逢也。”
【此篇赋中最惊才绝艳的还是中间描写洛神形象的那一段,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们来欣赏一段舞蹈。】
【这舞蹈是著名舞蹈团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编订的。】
女子说完人又不见了。
巨幕黑下去,众人还以为女子又像上次一样就那样消失了。
可她还没说下次讲解何人呢?
就在这时,巨幕中突然现出一盏昏黄的灯光,灯光下是一位肤若凝脂,手如柔荑的女子。
寂静片刻,女子提脚点地,乐声也随之响起,而后她轻纱曼舞,影影身姿在灯光下变得耀眼。
一阵乐声后,灯光的范围缓缓变大,人们这才看清楚她脚下竟泛着蓝色的水波纹。
“此女竟能在水中漫步!”
曹操倏地站起身来,这是他今日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失态,甚至来不及去看女子姣好的容貌,问道:“此真乃凌波微步乎?”
见他起身,众人哪还敢坐着,都纷纷站起身来观看巨幕。
众人也都十分诧异。
若世间真有这功夫,何惧也?
“汝果曾见过此步?”
曹操问曹植,既是他写出来的,总不能是凭空捏造吧?
曹植还真就从来未曾见过,但也不确定自己之后会不会见到,只得摇头。
此景当真奇也。
那水纹看着似乎也不那么真切。
可重点是那女子脚步每每点地,地上的水纹还会随之荡起涟漪,那如何做得了假?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看这女子舞姿看直了眼,半晌才道:“玉奴,你可能跳此舞?”
杨玉环眉头轻蹙,说:“三郎若叫玉奴跳,那玉奴自然能跳。”
此话很明显取悦了李隆基。
李隆基一把将人扯进自己怀中,笑道:“那玉奴便试试,朕再将那李白召来,填词与你,玉奴之舞定能比那幕中女子之舞更妙。”
那幕中出现的女子虽好,但较之他的玉奴自然还是差了一些,不过这并不妨碍李隆基找人来解巨幕之谜。
幕中女子一曲舞毕,身影瞬间消失,让众人想捉也捉不到。
那叫三月的女子就又回来了。
【这段舞蹈完美地诠释了曹植《洛神赋》中的宓妃形象,凄婉的乐声也能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当时那个场景下曹植的悲伤心情。】
【然而这对于曹植落寞的后半生来说才只是一个开始。】
【公元223年,五月,曹植和任城王曹彰、白马王曹彪几人一同前往洛阳迎立夏节气,结果曹彰暴毙,到七月返程时,曹丕还不让曹植和曹彪同行。】
【想着曾经自己也算天之骄子风光无限,可如今就连这点小小的自由都没了,曹植大为恼火,于是写了这首赠别诗送给与自己同样命运的白马王曹彪。】
今日这惊天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
众人都有些麻木了。
只怕女子再多讲些时候,整个院子的人都得死光了。
坐在曹丕身边的曹彰,也有些哭笑不得。
他的身体那么好,如何会暴毙?
“此女乃说笑?”
然而,幕中女子之言能验证的十之八九,没人能笑得出来。
无奈,众人只能继续从巨幕中寻找线索。
【这首抒情长诗内容比较丰富,具体的我们就不讲了,感兴趣的家人们可以下去自己搜索一下。】
众人:“……”
曹彰:“……”
【它的主旨与《野田黄雀行》所表达的主旨是差不多的,曹植以与《野田黄雀行》中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了对自己和朋友受到迫害的不满。】
【你们看他这里说愤而成篇,可想而知他的愤怒。】
【曹植的愤怒是积年累积攒下来的,《世说新语》称曹彰的突然暴毙是曹丕所为,所以曹植才会悲愤交加而作此篇。】
曹丕:“?”
曹彰:“?”
我太慢了,争取今天再发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