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就跟他解释。】
【家人们应该还记得咱们上个视频中提到的曹丕娶了甄氏,然后孔融讽刺曹操从而得罪曹操的事吧?】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操忙得焦头烂额,原以为巨幕再来,他可以看看他人热闹,谁知这才刚开始就又说到自己身上来了。
说到孔融,怕是没自己什么好事。
曹操叹息一声,如今想让这巨幕消失简直天方夜谭,想要不受其影响,还是必须先将天下掌握在手中。
【我们都知道商周时期武王伐纣的故事,妲己是纣王的宠妃,纣王死后,周武王杀了妲己。】
【根据《后汉书》记载,孔融给曹操的信中说武王伐纣然后把妲己送给了自己的弟弟周文王,曹操他也是知道历史的呀,他就想啊,这跟自己知道的怎么不一样呢?难不成有什么历史新发现了吗?】
【一问之下,孔融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
女子说完没忍住笑了笑。
【就有点气人吧,可能我是曹操我也得气。】
【当时苏轼就用这句话回应了梅尧臣。】
“妙啊!”
欧阳修忍不住称赞。
此子当真有趣!
欧阳修心中对这苏轼倒是产生了不小的兴趣,只可惜这孩子如今才五岁。
若能让他拜在自己门下亲自教导,或许能避免这悲情命运。
想到此处,欧阳修心中已有了些打算。
【自此,苏轼因为有了欧阳修等人的赏识,没多久就在汴京出了名,可是正当他要大展身手的时候母亲去世,兄弟两个和父亲一起回乡奔丧,那个时候有丁忧制度,不管是谁,只要家中直系长辈去世都不能做官,得回家守孝三年。】
【三年过后,三人重返汴京,苏轼终于做了官,可是还没等他闯出一番大事业,几年后,也就是公元1066年,宋英宗治平三年,苏洵去世,兄弟俩又回乡待了三年。】
赵祯愣了愣,英宗难道是自己的庙号?
听起来倒是不错。
【宋英宗赵曙只做了四年的皇帝就病逝了,所以等苏轼兄弟再回朝时已经是宋神宗熙宁二年,也就是1069年,这个时候的苏轼已经32岁,他已经不再年轻了。】
等等!
赵祯傻眼,宋英宗赵曙?宋神宗?
那自己呢?
大宋年号历来有沿用的情况,他根本算不出来自己是什么时候离世的。
但也能算出一个范围。
一零六六年至一零六九年之间赵曙离世,赵曙只做了四年的皇帝,那他赵祯就应该是在一零六二年至一零六五年之间驾崩的。
现如今一零四二年,自己三十二岁,能活到五十多岁赵祯一时不知该喜该忧。
他从未如此算过年岁,还有些胡涂。
然而,这些似乎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赵曙是谁?
自己的最兴来①呢?
难道是改了赵昕之名为赵曙?
何故?
【而也正是这一年,浩浩荡荡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
【王安石变法要认真说起来还有点复杂,咱们中学时候就学过,宋朝冗员、冗兵、冗费的三冗问题是很严重的,再加上宋朝一直重文轻武,所以军事力量也比较弱,就形成了一个内忧外患的局面。】
赵祯沉着脸听着女子的话。
虽然女子说得不清不楚,但他也大概明白女子所言三冗是何意。
员大抵是指官员,兵是指士兵,此二者当是说人员太多且不优,而养这些人还得花银子,导致国库空虚。
这些问题都是他所忧虑的,他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
没想到的是,几十年后这些问题竟还存在!
他再也顾不得王安石还未有官职,令道:“去,召王安石进宫!”
既然他能解决,不如提前办了。
【宋神宗自然也知道这样的情况,所以他刚即位就想改革,但这势必会引起守旧派的反对。】
【而王安石早在公元1058年宋仁宗嘉佑三年,也就是十多年前就已经给当时的皇帝赵祯写过一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要求改革,只是那个时候并没有得到赵祯的支持。】
赵祯脸热,他都顾不得去想自己的庙号是仁宗了。
那个时候的他在想什么,为什么会不支持呢?
【所以宋神宗赵顼便找到了王安石,让王安石主持变法。】
【其实在仁宗早期,宋仁宗赵祯也是支持过变法的,那就是咱们所熟知的庆历新政。】
朝堂之上,众人紧盯巨幕。
如今不就是庆历年间吗?
①最兴来是宋仁宗赵祯的儿子赵昕的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