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就随便选几首聊一聊,首先第一首,在密州写给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女子将词作置于巨幕之上,一边念还一边叫人演奏了乐声,凄凄凉凉,好不悲伤。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099年,元符二年。
儋州。
自己已多年未读此诗,没曾想女子一读竟叫人霎时就回到了那时的时光。
那时王弗虽年纪不大,可对许多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然她偏偏谦虚,问她只说略知一二。
她还曾于屏风之后帮自己审度访客,真可谓贤内助。
可她去得早,距今竟已过了这么多年了。
【在1054年,皇佑六年,十六岁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轼。王弗聪明谦谨,知书达理,嫁给苏轼十一年,帮助苏轼打理家中事务,陪伴苏轼读书,还为苏轼提了不少的意见。】
【然而好景不长,在1065年,治平二年时,二十七岁的王弗就因病去世。】
【十年后的正月二十,苏轼做梦突然就梦见了自己已故的前妻,写下了这首缠绵悱恻的悼亡词。】
【古代优秀的悼亡诗词有很多,比如李清照的《孤雁儿》,虽然她写得委婉,但却深刻地表现了她对于已故丈夫赵明诚的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无尽的哀思。】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她……她,她何出此言?”
李清照抓住赵明诚的胳膊,难以置信地看着他。
两人成亲六年,关系一直不错,现在突闻此噩耗,让李清照一时没能反应过来。
赵明诚反而比她冷静些,笑说:“夫人这是关心则乱,人终有一死,只是为夫比你先走罢了。”
李清照恍然大悟,可她心中仍旧不安,总感觉事情不会如此简单。
她紧紧盯着巨幕,这时已没了评判之心。
【还有陆游曾经写过很多很多的悼亡诗,其中一句写于七十五岁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也是十分有名的。】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自从被罢官后回了山阴,陆游的日子就变得清闲了许多。
虽说他心中仍记挂着朝廷,可只要一想到那些糟心事却又不想再管,只整日吟诗饮酒,勉强过活。
听到幕中女子此言他顿了顿,自己这几年确实写了些诗用以悼念。
不过女子说的这句诗当真不错,看来自己日后的诗才还会有所精进。
【苏轼对他的妻妾的感情我们不好说,但这首词感情充沛,苏轼很少有此类凄婉哀伤的词作,更多的是像《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种充满气势的豪放之作。】
【这首词我们之前提到过,它是作于黄州。】
【江水滚滚东流,寓意时光流逝,时光带走了多少的风流人物。听说这西边是当年周瑜破曹操时的古战场赤壁。】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几次了?没完了?
为何这后世之人不提提自己平定凉州的战绩?
这个苏轼不是觉得自己是英雄吗?
气闷半晌,曹操得出一个结论。
格局太小。
另一边的孙权倒是 心情颇为愉快,都快让他产生一种曹操等人真不如他们建业诸人的感觉了。
不过他还是清醒的,当初那一战也不全是公瑾的功劳,若是没有刘备一行人,恐怕不会那么顺利。
这苏轼甚合他心意,只可惜生不逢时啊!
【四面到处都是石壁,汹涌的巨浪拍打在岸边,卷起的浪花像是皑皑白雪。在这如画的山河,涌现出了多少的英雄人才啊!】
【说起那个年代当真是人才辈出,隆重对策的诸葛亮、“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以德服人的刘备、智勇双全的孙权、英年早逝的孙策、擅攻人心的司马懿等等】
众人一怔。
这曹操的评价……
葭萌。
众人都傻眼了,虽说此处女子像是为了保持平衡各方都说了两个人,但是这么一评价,叫天下人怎么看?
“好在以德服人也算个不错的评价。”
庞统倒是没太可惜女子没提自己,他现在一心只想帮着主公夺得天下。
目前就这巨幕看来,形势不算太好,然而却也并非都是坏处,至少能让民心归顺。
得民心者得天下,此乃至理也。
邺城。
曹操都震惊了,他怔愣了片刻才哈哈大笑起来。
此等评价,何其高也!
奸雄又如何?
在这乱世,谁又真正清高?
胜者为王败者寇!
能赢方为正道!
建业。
孙权本还在为这首词中的周瑜而惊叹不已。
公瑾虽死,可他从始至终都是他们的人,得此英雄是为幸也。
可叹英雄早逝。
然而此时却听女子如此评价曹操,便是听到女子说自己智勇双全都不甚喜悦了。
他曹操当真如此厉害?
还在地牢中的司马懿露出苦涩的笑。
擅攻人心又如何?
天要亡他司马懿,谁也救不了了!
【想起当年的周瑜,刚刚娶了小乔,那等的雄姿,他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意气风发,谈笑间就让曹操二十万大军①灰飞烟灭。】
喜悦不过两息之间。
“气煞我也!”
曹操气急,此乃欲抑先扬?
灰飞烟灭!
好大的口气!
他周公瑾 有那本事吗?
要不是周瑜已死,他曹操定亲手取之性命。
【如今我游于这古战场,我这如此多的怀古之情就像未老先白头那般,是多么的可笑啊!】
【人生啊,就像是一场梦,想那么多不如放眼江景,举杯赏月吧!】
1329年,明宗天历二年。
张养浩看着自己刚刚写下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世道如此,难道放任不管吗?
他眼神黯了黯。
有一点倒是不错,人生就像是一场梦,想太多无用。
该有实际行动才是。
如苏轼一般,救不了国,便救一方黎民,方不负来这人间一场。
【这首词历来评价很高,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称其为“古今绝唱”。】
【上阙作者看到汹涌的江景,心潮澎湃,不由得就想起了如这江景一般又与此处有关的暗潮涌动的三国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出现了不少的英雄人物。】
【在这些人物当中,苏轼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在赤壁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周瑜,但他并没有直接写周瑜的功绩,而是在下阙一开头先提了一下小乔,美女配英雄,凸显丰神俊朗的英雄形象。】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葭萌。
刘备不禁唏嘘。
在他看来周公瑾之文韬武略丝毫不输孙权。
只可惜天妒英才。
可惜,实在可惜!
【羽扇纶巾,其实是汉末时期儒将的一种打扮,但是我们现在看影视作品更多地是在诸葛亮的身上看到,仿佛成了他的标配,这是因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这个形象太深入人心的结果。】
【《三国演义》中不是还有这么一句话吗?就是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前说的,“既生瑜何生亮?”
】
“荒谬!”
孙权听到这话大喝一声!
后世之人竟如此编排公瑾,简直岂有此理!
那诸葛亮何德何能?
“主公息怒。”
诸葛瑾劝道,“此女先时说过,这《三国演义》不可尽信也。”
孙权看他一眼,没有说话。
他当然记得此女先时说过,可此等言论仍旧叫人愤怒。
【当然了,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它可以虚构与夸张。】
【《三国演义》的基本倾向是继承了受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拥刘反曹的倾向的①,而在小说中,东吴就像是配角,配角都是为了凸显主角的人设,所以这里为了体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就编写了这么一个剧情。】
元末明初。
罗贯中最近正在发愤著书。
这巨幕几次提到自己的书,似乎不太满意自己这样的剧情安排。
但又说此书影响了许多人。
他默了半晌,没言语,只抬起头去继续听女子所言。
【有了这个小说的存在,再加上许多影视剧的加持,那个羽扇纶巾的诸葛孔明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我们将这个形象反推到词句当中,便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周瑜的形象了。】
【他头戴纶巾,手持羽扇,从容不迫,谈笑之间便让曹军灰飞烟灭。】
【但你要说苏轼在这里没有夸张吗?那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二十万曹军怎么可能灰飞烟灭,那武侠变仙侠了。】
①号称八十万
②朱光荣,评《三国演义》 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36-43,共8页
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