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2 / 2)

🎁美女直播

这两句诗是说南渡之后,南宋根本没有可用的人才。王导大家应该知道,就是在西晋末晋元帝衣冠南渡以后,“王与马共天下”的王,虽说他们势大,也确确实实在辅佐东晋朝廷的道路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刘琨,说起来可能不太熟悉,但说到“闻鸡起舞”大家应该就知道,他就是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那个人,西晋灭亡后,刘琨留在了北方战斗,最后牺牲在了北方。】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他们倒是衣冠南渡了,那他呢?

赵佶脑子里都快成一团浆糊了,那他和宋钦宗呢?

宋钦宗到底是谁,为何他还在就有宋钦宗了?

赵佶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既然有宋钦宗,那导致靖康之难的不就不是他了?

所以那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吧。

可是他还是很想知道他被抓走之后是什么下场,不会一直在金人手底下作一只羊吧?

但就算不是,下场多半也不会比当一只羊好多少,他不能被抓走,大宋不能亡。

【可是李清照认为当时没有像刘琨和王导那样的人,只有一些懦弱的士大夫,“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

在南方尚且害怕吴江的冷,那怎么去收复北方呢?北方那么多水,李清照用“易水”这个意象,就让我们想起《荆轲刺秦王》中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霎时间多了一分悲壮,而这些懦弱的士大夫显然也包括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众朝臣都学聪明了,这种时候,能不说话尽量别说话,说得多错得多。

即便是那些平日里喜欢溜须拍马的这时候也噤了声。

这马屁拍不好,一个不小心就要拍在马屁股上。

若是幕中女子没提到他们还好,若是提到了,再说两句他们平日里做的不光彩的事,被贬官发配那都是轻的。

此时的他们个个都巴不得自己身着隐身衣,让官家看不到自己。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明诚不解。

为何幕中女子总是在这样的时候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他?

难道夫人词中就一定要有贬低自己的意思?

怎么像是在挑拨他夫妻间关系似的。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江宁发生叛乱,赵明诚弃城而逃,李清照失望不已,三月,赵明诚被革职,夫妻二人“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

经过乌江,李清照写下千古绝句《乌江》,也称《夏日绝句》。】

赵明诚呆住,原来……原来是因为这事情。

怎么可能呢?

他如何会弃城而逃呢?

但都被革职了,这事情定然是许多人都知晓的,若有冤情,怕是也瞒不住。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听着这诗,赵明诚的脸跟着就烧起来了。

他确实非人杰,也做不了鬼雄。

若自己真的做了那样的事情,李清照这样嘲讽他也并没有任何的问题。

可如今他要如何再面对自己的妻李清照呢?

【“人杰”顾名思义人中豪杰,刘邦曾经夸赞“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为“人杰”,但这不影响他后来剥夺韩信的兵权,或者说也正是因为他知道韩信是人杰,所以他才会为之忌惮,不敢让韩信手握重兵。】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所以其实陛下收了他的兵权是因为陛下忌惮他的能力?

这道理韩信也懂,这样听幕中女子说起来倒是心里舒坦些了。

可是他还是有些不服气,他是个人杰,他有能力就必须要敛藏锋芒吗?

这是哪里来的道理?

【而“鬼雄”那自然就是指的鬼中的英雄了,出自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这首诗是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意思是,身体死了精神不死,魂魄坚毅是为鬼中英雄。】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这些后世之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刷新屈原的认知。

李清照非寻常女子可比也。

多少人能懂得生当人杰,死做鬼雄的道理?

如今还要叫一个女子说与他们听。

若他们能听进去倒也不至于羞愧,可事实时,许多人知道这道理却也不一定能做到。

【活着应该像张良那些人杰一样,死了也该精神不死,至今那项羽乌江自刎的精神还被人们念着呢。】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刘邦撇撇嘴,项羽算是个英雄没有错。

可是那有如何呢?

成者为王败者寇!

如今他坐在天下至尊的位置上,而项羽只能做一个鬼雄。

【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很清晰的,李清照触景生情,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发出对赵明诚以及整个南宋朝廷的失望,觉得他们懦弱没骨气。但其实这时候的南宋朝廷也并不是没有人才,像宗泽、岳飞、李纲这些都是能用的人,但是赵构一个都没好好珍惜,宗泽抗金名镇北方,让赵构还朝开封,赵构愣是不愿意,面对金人来犯,他也表现得十分消极,后面更是对金熙宗称臣,所以历史圈都戏称他为“完颜构”。】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佶想立马冲到后宫把赵构掐死。

他是压根没想着要救自己的吧?

偏安一隅,真是自己的好儿子!

宗泽,他记得这人是元佑六年进士,当时宗泽洋洋洒洒万余字直言朝廷之过。

这些事情赵佶并没有放在心上,他认为只要能做事,骂的又不是他便也没多管。

如今……如今这人在何处来着?

【这里说到项羽,咱们少不得要说一下历史上对项羽和刘邦的评价,因为两人之间的这种恩怨纠葛,他们两人历来都被人们放在一起进行评价。】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两人的评价还算是客观,不过总体来说还是稍微有一点尊项抑刘的倾向的。】

【在《史记》里,司马迁一向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是会下意识地去赞扬悲剧英雄,这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关,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个悲剧人物,这个说来话长,如果之后有时间,咱们专门出一期司马迁的视频说一下。】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尊项抑刘的倾向?”

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