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2 / 2)

🎁美女直播

虽然那个幕中女子一再地夸赞李世民,可我并不觉得李世民能有多厉害。

他是碰上了好时候。

若不是我父皇做了那么多的努力,他能有那么好的机会吗?

他怎么不来问问我为什么会输给高句丽呢?

他就不怕重蹈我的覆辙吗?

还是个毛头小子!

《李世民篇》

关于高句丽的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也问了问身边的人到底要不要出征高句丽。

大家一致认为不要轻举妄动。

我知道他们都是担心幕中女子所说的话应验,其实我也一样。

但是如果不打,我觉得我是会后悔的,只是要打也不是现在。

现在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那就是处理我和太子之间的关系。

幕中女子说太子会变成一个悲剧,我很在意这事情,特别在意。

我也没急,毕竟他还是个孩子,我只每日去看他,然后认真地处理国事。

听说杨广那边最近越来越不安分,总是要这要那的,如今还当自己是皇帝。

我灵机一动,开始叫人给他传消息,让他有点事做,他果然安分不少。

我让人告诉他我东征高句丽失败了,不出我所料,他很高兴,也很庆幸,庆幸中还带着一丝轻视。

本只是为了找点乐子,可他这态度却让我心中积了一团火,这高句丽我非要拿下不可。

但我还是在心中告诉自己,现在还不是时候。

一日,我又去太子宫中,我发现太子拿着一本书正在发呆。

我强压着心中怒气走了上去。

他一见我,吓得扑通跪在地上,全然没了往日对我的亲近劲,很奇怪。

“这好好的,是怎么了?”

我问他。

谁知他却哭了,豆大的泪珠啪嗒啪嗒地就落在地上绽开水晕,我心中十分烦躁,竟有一些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我该作为一个父亲将他哄起来,还是应该作为一个父皇斥责于他。

我没说话,他像是更害怕了,哭得抽抽搭搭。

我看向一旁的宫人,众人都低着头看也不敢看我。

“哭什么?”

也不知是不是我的语气有点凶,他那小身子颤了一下,跑过来抱住了我的腿,说道:“父皇,不要杀儿臣,儿臣好乖的。”

我心猛地往下一沉,面上却不显,将人抱到膝盖上,问:“谁说父皇要杀你?”

“他们……他们说父皇要杀了我,就像扶苏,就像刘据,我会像他们一样死得很惨……嗝。”

小孩儿打了个哭嗝,忙捂住了自己的嘴。

这对于一个太子来说确实有些没有礼数,但我还记得坐在我腿上的是个孩子。

但我语气实在无法软下来。

我又问他:“谁说的?”

他垂着小脑袋不说话。

“你要隐瞒父皇?”

他还是没有说话。

我当时便怒了,而后将东宫一行人全部下狱彻查,吓得他哇哇大哭,隔了许久,我耳边依旧萦绕着他的哭声。

我开始怀疑自己,难道我真的不会教导孩子吗?

我又仔细去想秦始皇,去想汉武帝,他们是如何教导扶苏与刘据的呢,他们不是陪伴太少,不是少了亲自教导吗?

如今我每日督促,为何还是不行呢?

就在我忧虑难安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他突然来找我了。

他换了身衣裳,乖乖巧巧,若不是眼睛还红通通的,我险些就想不起他白日里哭闹的模样了。

他冲我行礼,一应礼节没有一丝差错。

我突然想起我的小时候,哪有他这般拘束?

我想,生来就是太子确实难了些,心里不禁发软。

可我还没来得及开口,却听他道:“父皇,儿臣知道错了,父皇别气。”

我有些惊讶,其实气那是因为我都不知道他错在了哪里,可我又忍不住地生气,气什么我也根本说不清楚。

“你错哪了?”

我只好这样问他。

然后他告诉了我,跟他说那些大逆不道的话的人是哪个宫人,他一说我便明白了,不过后宫的一些小把戏,针对这么小一个孩子。

我心痛,闭了闭眼,再睁眼时又看到他眼泪汪汪的,“又哭?”

我下意识地就问出了这话。

谁知他一听我的声音瞬间瘪嘴把眼泪给憋了回去,“不哭。”

我叹息一声,将他叫到了我的身前又把他抱了起来,我问他为什么要对我说谎,又为什么 现在要来跟我道歉。

他说他答应了那人不把这事情说出来,可是皇后说他该知道孰轻孰重,谁才是最应该信任维护的人。

“我觉得父皇才是对我最重要的人,我不想父皇生气。”

孩子的眼神总是最真诚的,我心中一动,却还是忍不住想教育他,但我尽量温和,问:“但你如此,不是背弃了与那人的诺言了吗?”

“所以能请父皇饶他一命吗?是儿臣对不起他,儿臣愿意帮他求情,母后说他也对不起儿臣,所以他有罪,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母后还说,日后儿臣不能随便承诺,母后说得对,母后好厉害。”

我想了好一会儿,答应了他,他顿时破涕为笑。

我们父子此次的小小危机算是解除了。

可是我突然意识到,皇后似乎比我更懂得教育孩子。

于是我将太子送回东宫之后去寻了皇后,向她请教如何教育孩子。

我原以为女子该是天生的更会教孩子,一问之下才明白,这样的事哪有天生的?

她不过是找了许多的妇人,向她们了解与孩子的相处之道,而后她又给我看了她的手札,上面从古至今,宫廷民间的孩子的事迹已经记录了不下百个。

果然,果然是我不会教育孩子啊。

从那之后,我与皇后共写那本手札,空闲之时,我还带着太子出宫,见识市井中的生活。

慢慢的,他的胆子也大了起来,也终于知道这世间人有千万种,信与不信不能仅凭一念之间,要观察,要相处。

而人与人的关系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不管是多亲的人都会成为拔刀相向的人。

玄武门之事我一直放在心上,我将此事告诉了他。

因为我知道,就算我不说,我堵不住所有人的嘴,我告诉他即便兄弟父子,也可能会有拔刀相向的那一天,但是我不希望他走到那一天。

如果走到了那一天,背负的是千古骂名。

其实幕中女子并没有骂我,但我看得出来,没有人真正认同我做此事,即便理解我,也知道这是我最好的选择。

我不知道太子是否听进去了,我也不知他是不是真的认同了我的话。

但是我尽力了。

这一刻我突然理解了《战国策》中的那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但我也深深地体会到,父母不可能面面俱到。

一切还得靠他自己。

从那天起,凡是涉及他的决定,我都会事先问问他的意见,然后提出我的建议,再重新问他意见,告诉他自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一天,他告诉我日后他长大了要东征高句丽,他说出了自己的行军计策,书册整整写了一本。

我一看,虽说有些观点稚嫩,但也能看得出来是废了心思的。

我笑道:“你怎的同你母亲那般,爱上自己写书了?”

我想,他当是知道了我的心愿,以后我会告诉他此事的后果,若他决议去做,我当然也会支持他。

其实,我还是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

但我会尽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