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秦琬与窦显同乘,窦显询问秦琬:“殿下似有成算?”
秦琬点头:“是有一些,我预备将他们的地租下来,试种一季新粮食,届时还需君明为我参详一番。”
窦显欣然应允。
回到县衙时,赵洛还在带着女官给县中百姓退粮食,县尉带着人从旁维持秩序。
见到秦琬过来,排队的百姓纷纷向她问好,还有人问:“郡主准备何时搬来高阳县,我听人说,郡主还有长辈一直在郡城的驿站住着,莫不是嫌我们盖的宅子不够好?”
旁边顿时有人拆那妇人的台:“阿云你就欺负郡主好性,当我们不知道你打什么主意吗?”说着就大声朝秦琬告状,“她家三个儿子一个儿媳全去给郡主盖宅子,足足领了十几斛粮食,就盼着郡主什么时候再盖宅子,让她再赚一笔。”
被唤作阿云的妇人一时有些尴尬,秦琬不以为意,还往阿云腿边的孩子手里塞了一小块饴糖,笑着回答她:“不是不好,是太好了,我在大兴都没住过这么大的宅院,宅子怎么处置,还要等陛下的使者到了再说。”
三天的时间足够这群穷极无聊的高阳百姓把秦琬的身世扒个底朝天。
因此秦琬的话顿时引起一阵惊呼,“那岂不是说杨浦比天家还奢侈?”
秦琬心道那也不一定,但她并不介意让杨浦的名声再糟糕一点,不然哪能佐证高阳百姓对杨浦恨之入骨,从而发生民变的真实性。
她面色复杂地点头:“我祖父和叔父,十几年都没舍得修宫殿。”
这当然是真的,因此队伍里又爆发出了一阵骂杨浦的热潮,这狗官年年让人给他修宅子!
秦琬功成身退,窦显则面色复杂地看着这一幕,殿下您这见缝插针煽动百姓的水平,用来对付杨浦实在是屈才了。
“愣着作甚?”秦琬立在台阶上朝窦显招手:“不是说有东西要给我看?”
窦显将秦琬带到了户曹,户曹参军识趣地退到门外替两人放风。
户曹之中,最要紧的是户籍与田亩数量,秦琬拿起一份籍册,开头一看,还是七十年前宋太宗在位时的年号,经过七十年的战乱,上面的数据也只剩下参考价值,聊胜于无。
然窦显带她来看户籍册,肯定不是让她做个参考那么简单,在古代,户籍因为与税收挂钩,说是国家机密也不为过,就连秦琬这次给高阳县百姓退粮,也有着借此清查户口的用意。
秦琬试探道:“君明此举实非人臣所为。”
“显早已说过,显并非忠臣。”
窦显似是觉得这种一高一低的对话姿态不够郑重,便取来两个胡床,与秦琬相对而坐。
秦琬坐在马扎上,闻言不以为忤,反而笑道:“我以为君明连年劝谏,连生死都不顾,必是我大周忠臣,竟然不是?”
“显只是有感于民生多艰,略尽几分绵薄之力而已,然彼时年轻不知世事,反倒走了许多歪路。”窦显似乎有些感慨,却并没有后悔的意思,他看着秦琬:“如今得见殿下,才知祸福相依。”
秦琬心头一跳:“此言何解?”
窦显说:“殿下似乎格外笃定天下有安定那一日。”
秦琬皱眉,这算什么理由?
窦显抚掌慨叹:“就是这样。”
“自刘氏德衰,天下纷扰不断,宋室混一海内,却因宗室倾轧放任胡人坐大,致使神州陆沉,于今已有百余年。而今世风沦丧,纲纪不存,隔两年就有一个皇帝被杀。”
窦显娓娓道来,秦琬听得格外认真,这是她第一次听人提起这个世界的历史。
听着听着,她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两晋南北朝的架空版,因为现实的黑暗,使人陷入二极心态,要么只想苟命,要么干脆放飞自我。
而窦显,则是一个无力改变现实的清醒者。
“显不知殿下为何笃信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便可令国家长久,但观殿下行事,似乎别有一套规矩。显自诩有几份急智,若殿下不弃,显愿侍奉左右。”
这就是要择秦琬为主了。
虽然已有预感,但秦琬还是实打实惊了下,奉孩童为主需要勇气,奉女童为主君更是惊世骇俗,窦显这人明显是病急乱投医了,竟然想从一个孩子身上寻找救世良方。
当然,秦琬并不认为自己会让对方失望,即使她不行,她背后的现代价值体系也一定行!
有窦显这个出身士族的地头蛇在身边,足以弥补她对时代的陌生,于她有益无害,因此秦琬露出一个笑,而后向窦显行礼:“君若不弃,我必不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