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刻油印(1 / 2)

加钱是不可能加钱的。

既然找不来人抄书,秦琬决定自己上,谁还不会个印刷术了。

当然,她要搞的不是雕版印刷或活字印刷,这两种传统印刷方式的筹备时间过长,成本也不算低,最适合她现在用的是蜡刻油印。

在激光打印机普及之前,油印是一项中小学教师普遍掌握的技能,用铁笔与铁板配合,在蜡纸上刻出字迹或图案,底部垫上空白纸张,然后用墨轮滚上油墨,一张印满字的试卷就新鲜出炉。

现在正是雄性白蜡虫的产蜡期,又正值秋收与夏收之间的相对农闲,把请人抄书的钱用来雇佣百姓进山搜集白蜡,不仅绰绰有余,还能让高阳百姓赚一笔外快。

至于山泽官有百姓进山需要交税,只要她不追究,才没人会特意把这事拿出来说。

“白蜡虫多生于女贞,雄虫生长期产出的虫蜡可用来制烛照明,比膏油便宜。”

听到蜡能用来照明,窦显与赵洛明显来了兴趣,他二人异口同声:

“那蜡虫可能养殖?”

“蜡虫所制的灯烛用起来如何?”

“能养,但最适合养殖的地方是蜀中襄樊,大周境内最适合大量养殖的是邵南的山阳郡。”秦琬先回答了窦显的问题,再回答赵洛:“若这次收上来的蜡多,我就做两支出来试试。”

听到不适合养殖,窦显兴致低了不少,赵洛却不肯放弃,“这蜡虫既能在高阳存活,便没有不能养的道理,蚕也畏寒,却未见凉州人不养蚕。”

下属有进取心是好事,不论成与不成都能积累经验,在能负担起试错成本的情况下,秦琬不介意放她们闯一闯。

既然赵洛坚持,她便格外好说话地同意了:“那你回去写一份策划书给我,若写得好,我就准你明年春天试种一批女贞。”

赵洛欢喜应下,秦琬又看向窦显:“收蜡一事便由君明主持。”

窦显问:“不知殿下欲如何定价?”

秦琬顿了顿,报出了两斤虫蜡一升粟的价格,又限定了一旬的兑换期限,窦显老怀甚慰地应下,仿佛看到自家的败家子终于知道心疼钱了。

平心而论,这个价格称得上苛刻,成年男子每天的饭量正常在六至七升,高阳的白蜡虫又是纯野生,必然不会如人工养殖的白蜡虫那样挂的满树都是蜡,他们上山一天,都不见得能赚来一天的口粮。

这也正是秦琬的用意所在,把部分不缺粮的人筛去,肯为了这点蚊子腿出力的,必然家境不好,一方面是精准扶贫,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留存治下人口,防止百姓过不下去遁入山林或者投奔豪强。

至于一直在旁边摸鱼的郑平,则被秦琬丢了个校准的工作,美其名曰:“我应伯安之请编纂此书,自该由伯安校准。”

郑平捧着册子看得入迷,头也不抬地应下。

他最近确实不忙,实验田的各项事务都步入正轨,唯一还在运转的就是制作生骨粉,他自那几十户人家里提拔了几个副手,平时只需要过去巡视一圈,打着秦琬的名义与坞中百姓交流感情,践行秦琬反复强调的人文关怀理念,帮秦琬增加了不少民心值。

把任务拆分给几个下属,秦琬又找来工匠,把油印装置给他简单描述了一下,这几样都没什么技术含量,工匠看过图纸,表示三日可得。

接下来就只剩下一个问题,油墨。

既然名字里带了个油,必然要用到油,考虑到印制时字迹晕染的问题,这墨还不能太稀,秦琬回忆着老师上课时给他们看的拓展视频,视频中与油印原理一致的丝印用的油墨呈现出明显的胶状,显然加了粘合剂。

而古代的粘合剂,那就是松香、树胶和鱼胶了。

秦琬让人找来石墨与胡麻油,搭配着几样胶一一试过,最终定下了树胶,原因无他,便宜而已。

待到窦显将收来的虫蜡送到坞堡,郑平特意空出了一口灶用来加工虫蜡。

虫蜡的加工十分简单,只需将虫蜡倒入锅中文火加热,虫蜡就会缓缓熔化,期间可以通过搅拌使其均匀受热,等到虫蜡完全熔化,原本被包裹在蜡中的杂质也沉入锅底,此时将上层的蜡液倒入干净的模具,等到蜡液凝固,就可以获得固定形状的蜡块。

秦琬特意分装了两竹筒的蜡液,往里边放了一根细麻绳做灯芯。

等到蜡液凝固后恰好到了日落时分,秦琬引燃蜡烛,用几滴烛泪将蜡烛固定到桌面上,跳跃的烛火看的几人惊叹不已,就连因为加工技术不到位导致微微泛黄的颜色也成了质朴厚重的象征。

赵洛更加坚定了种树养蜡虫的信念,即使她的策划被秦琬评了个好高骛远,她还想再争取一下,遂劝说秦琬:“以白蜡之易得,来日必要取代膏油。便是真如殿下所说,高阳不适宜养殖蜡虫,我等先行养殖,亦可积攒经验,来日想要养殖蜡虫者,岂能不有求于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