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和清明的身世有何关系呢?”
九千听的有些不耐烦,这几日,她连连听父王和母后提到辛国的命运,和她应有的牺牲,她已经听烦了。这些都与她无关,什么祁国戚国应当也与清明无关才对,她想要确认的是,清明不会因为任何事离开她,她想确认的是,清明不会走。九千有些焦虑了,隐隐的有不祥的预感,她的直觉一向很准。
“有关。”阎正旭说,“关系就在那个担任来使,去往祁国和谈,又神秘失踪,却并不被追究下落的戚国王子身上。”
九千越听,越感到心一阵阵失落,好象落到了谷底。她像是有了预言和预知能力,是因她与清明心意相通,两人相爱。她知道,即将听到的,不会是什么好消息,但她又必须听下去。
“虽然有很多个说书人,带来了不同的故事,有的有很离奇,有的很像是说书人采不到任何传闻,就自己编造的,也有的很普通,也不像是真的。但这些传闻中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那个戚国王子虽失踪于祁国皇宫和和谈任务之时,人却在其他地方出现过。”
九千皱眉思忖,“就是说,他并没有死喽。”
“若是死了,一定不会有那么多故事。”阎正旭点点头,不无感慨地说,“说书人会出门去采集故事,肯定不是他自己想去就去的。他们的年岁时间也有限,不会凭空想到什么就去采集的。他们会去,一定是有确切的传闻,且有人亲眼见过,才会付上千里跋涉的代价去采集。”
九千点头,也深深为之感动。说书人听上去是斯斯文文的,只在街头巷尾摆摊讲故事,然而他们口中的故事,有一些是他们千里迢迢到各个地方去采集来的,且都证实过是千真万确,才有资格和信心讲出来。否则,误导了百姓,以讹传讹,最终会歪曲很多事实,他们便罪过了。九千曾经听闻,有很多说书人,也是在采集故事的路程中遭遇了危险,甚至为此丧命了。
“那个戚国王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回,九千倒真的好奇起来。
“听闻,他在祁国皇宫里与一位公主有染,惹得祁国国王大怒,一气之下,将他暴打一顿,丢出了皇宫。他与公主真心相爱,于是不甘心离开。只是他和谈任务失败,又无延绵颜面回戚国。于是辗转来到了白石城,得到了一笔财富,或者说是一个藏宝图……”
“又是什么破藏宝图?”
“别打断我!”阎正旭横了九千一眼,原本的回忆和情绪绷着,他继道,“他找到了宝藏,带回了戚国,戚国有了财富,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便招兵买马,国力渐盛。这个戚国王子功不可没,但他什么都不要,只要了一笔金银财宝,又辗转来到了祁国,又见国王。只是这一回,祁国国王再不敢有气焰,盛情款待,他也是不卑不亢。目的不再是和谈,当然也不是宣战,他只是为了那个公主而来。祁国国王将公主许配给他,只是这并不是和亲,他只是带走了公主,两人从此浪迹天涯,不问世事,再无音信了。”
“这故事听上去挺浪漫,只不过”九千打了个哈欠,冷笑地看着阎正旭,“怎么这人家找到宝藏就那么容易了,可你就非得遭了这么多孽?”
九千的风凉话又来了,阎正旭翻了个白眼,没和她斗嘴,又说,“这个故事听上去浪漫,却并不像是真的。”
九千耸耸肩,“我也觉得不像是真的,再讲一个。”
“还有一个,说是戚国王子虽是去了祁国皇宫,也在那里失踪了。可其实,害他的并不是祁国人,而是戚国使者团的自己人。”阎正旭说,“戚国既然是国势动荡之时,那国王地位自然动摇,他的几个儿子,也在想要夺嫡。要说这夺嫡之事,若是在太平盛世,国王身体健壮之时发生,便是争宠。可现在是国力衰败之时,那简直就是一场血淋淋的战争。这位前去和谈的王子是未来太子的人选,他去其实也是为了为自己争功。可若是和谈成功了,戚国并入了祁国,他也就谈不上什么将来的皇上之位了。他也不甘心,加上自己的使者团里有其他皇子的亲信和杀手。他便伪装了死亡的现场,任那些使者团以为他已死,将消息带回戚国。而他自己则去找宝藏,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回,真的给他找到了。后来的故事,也都差不多了。”
九千听着,点点头,又问,“可这和清明的身世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我以为,这些都并不像是真的。”
“那你倒是说你以为真的来听听啊,老进这些有什么用?”
阎正旭见她嚣张的样子,胸口起伏,然而还是收敛了下来,眼珠暗暗一转,不知在盘算着什么。他继道,“还有一个说书人,所讲的就比较普通了。他讲到,戚国王子是去祁国和谈的,但祁国国王并不答应,还将戚国王子赶出了皇宫。戚国王子一个商队不小心身染瘟疫,所有人将药品都给了他吃,病还是没好,而其他使者团,自然是都病毙了。戚国王子辗转来到了我们辛国,到的边城自然是白石城,城中有一户百姓收留了他,那是个女子,严格地说是个寡妇,那寡妇对他很好,两人日久生情。于是在王子病痊愈必须离开之时,将寡妇也带走了。两人在外漂泊了一年,生了个孩子,孩子养不活,就丢到了辛国。只是他们在丢弃孩子之后,却意外发现了一个宝藏。拿着这宝藏里的金银珠宝,戚国王子重回了皇宫,戚国国力壮大,再也不需要祁国了。王子后来登基,做了国王,又娶了那个寡妇做皇后。两人很是恩爱多年,只可惜,当他们想再找回那个孩子之时,却发现再也找不到了。”
九千听着,心中无比感慨,“这简直是戏文啊。”
“我最初听来,也不大相信。”阎正旭说,“可后来,我在研究血咒之时,才发现,清明虽然看上去与辛国任何一个百姓无异,但他身上的血却有着戚国人常有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