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1 / 2)

大明皇太孙日常 七年玉 5046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已是八月底, 秋收已经结束,一路上无法看到丰收的情景, 这着实有些可惜。

朱瞻基坐在马车里嫌闷, 就去跟朱棣一起骑马。

朱棣一边带着宝贝孙子骑马,一边指着路上看到的东西教朱瞻基认。

朱瞻基虽然不是第一次出远门,但是上次出远门乘坐的是船, 看到最多的就是水。这次不一样,乘坐的是马和马车,能清楚地看到道路两边的东西。

朱棣看到路边野果子, 还叫人摘下来,和朱瞻基一起吃。

朱瞻基也不嫌弃, 抓着就吃, 还觉得好吃。

朱棣常年在外行军打仗, 有时候身上没有干粮,就只能吃野果充饥。所以,他识得不少野果。

徐皇后得知朱棣他们祖孙俩吃野果, 还吃的津津有味,心里除了无奈, 还是无奈。

朱高炽见儿子吃的非常香, 也很想吃野果,但是朱棣并不给他吃,这让他心里很是怨念。

有时候会在河边扎营,朱棣带着朱瞻基下河抓鱼。抓到鱼,就在河边烤着吃, 别有一番滋味。

有时候在路边看到好看的野花, 朱瞻基还会特意采摘送给徐皇后和张明珍。

在去凤阳的途中, 对朱瞻基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不过, 也会有危险。

在路途中,朱棣他们一行人遇到了刺杀。当然,刺杀的对象是朱棣。

刺客大骂朱棣是反贼,是狗贼,要替天行道。

朱棣早就猜到途中会遇险,早就做好了准备。这次的刺杀,自然有惊无险。

刺杀发生在晚上,当时朱瞻基刚睡下,没一会儿就被惊醒。得知有刺客,朱瞻基吓了一跳,他急急忙忙地要去找朱棣,看看他皇爷爷有没有事,结果陈芜和王忠他们拦着。

门外是打打杀杀的声音,陈芜和王忠哪里敢让朱瞻基出去。如果朱瞻基出了什么事情,他们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朱瞻基知道他要是冒然出去会招来危险,就听了陈芜他们的话没有出去,乖乖待在自己的房间里。

又过了一会儿,窗外的打杀声音终于平息了。接着,马三保就急急忙忙地走了过来,见朱瞻基没事,他心里便放心了。

朱瞻进询问他,朱棣和徐皇后,还有朱高炽和张明珍有没有事。

马三保告诉朱瞻基,朱棣他们都很好,都没有受伤。还有,刺客已全部伏诛,让朱瞻基不用担心。

得知皇爷爷他们没事,朱瞻基在心里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那我现在能去看看皇爷爷吗?”

“回殿下的话,陛下正在和大臣们商议刺客的事情,暂时没空见您。”

“好吧,那我去看看皇祖母。”

朱瞻基去见了徐皇后,他皇祖母不仅一点没有受到一点惊吓,反而十分镇静。

在出现刺客的时候,徐皇后直接提着一把剑要出去杀敌,被白桦他们拦住了。很可惜,朱瞻基没有看到这一幕。

徐皇后倒是很担心朱瞻基,怕他受到了惊喜。

朱瞻基没有出门,并没有看到打打杀杀的一幕,所以没有受到惊吓。

徐皇后担忧还会有第二波刺杀,就让朱瞻基留在她的房里睡。

她早已派人去查看张明珍和朱高炽的情况,得知他们二人也平安无事,她心里便安心了。

朱瞻基见没事了,又开始犯困了,窝在徐皇后的怀里睡着了。

等到丑时,朱棣这才忙好,来看望徐皇后和朱瞻基。

徐皇后因为担心还会有第二波刺杀,一直没睡。

“陛下,你怎么样?”

朱棣安抚地对徐皇后笑了笑:“皇后放心,朕没事。”

“没受伤吧?”

“没有,刺客没有伤到朕。”朱棣看了看徐皇后,又看了看睡在床上的朱瞻基,关切地问道,“皇后,你和瞻基没事吧?”

“刺客没来后院,我和瞻基没事。”

“瞻基没被吓到吧?”

“没有。要是被吓到了,他也不会睡得这么香。”

睡梦中的朱瞻基嘟囔了一句,翻了个身继续睡。

见宝贝孙子睡得这么沉,朱棣心里便放心了不少。

“你们没被吓到就好。”

徐皇后紧皱着眉头,问道:“陛下,可查到什么人刺杀?”

朱棣冷着脸说道:“是白莲教。”

徐皇后一脸惊愕:“白莲教?”

“对,就是白莲教。”

“陛下,父皇在位时不是铲除了白莲教吗,怎么还会有白莲教?”

朱棣沉着脸说道:“看来,父皇当年并没有彻底铲除白莲教,还有白莲教的余孽。”

“陛下,白莲教害人不浅,一定要铲除他们。”

朱棣轻点了下头:“这是自然,朕绝不会让白莲教兴风作浪。”朱棣握着徐皇后的双手,温言道,“朕已经派人去调查,查到后一并铲除,绝不留后患。”

徐皇后倏然想到另外一件事情,神色变得非常凝重。

“陛下,绝不能让白莲教的人得知允炆还在世,不然我担心他们会和允炆勾结。”

朱棣听到这话,心头一凛,神色也瞬间变得凝肃。

“皇后说的是,绝不能让白莲教与允炆勾结。”朱棣心下决定,日后要严加监视允炆,绝不能让白莲教的人靠近允炆。“朕会安排好。”

听到朱棣这么说,徐皇后就安心了。

“陛下,白莲教是否还会派人来刺杀?”

“他们已经失败了,短时间不会再来刺杀。”朱棣宽慰徐皇后道,“朕也做了十全准备,就算他们再来,也不会刺杀成功。”

“那就好。”徐皇后虽然不怕刺杀,但是刺杀这种事情还是不要有比较好。

“皇后,时候不早了,我们赶快歇息吧。”

“好。”

朱棣上了床,先把朱瞻基抱进怀里,随后又把徐皇后抱进怀中。

朱瞻基并没有受刺杀的影响,这一觉睡得非常安稳。

昨晚,朱棣和徐皇后还担心会他受到了惊吓,晚上会梦魇,时不时起身看看他。结果他睡得非常香,而是朱棣他们却睡得不安稳。

朱瞻基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关心询问朱棣昨晚有没有受伤,有没有事。

见孙子这么关心在意他,朱棣心中一片熨帖。他表示自己没事,也没有受到惊吓。

朱瞻基又问他昨夜的刺客是什么人,朱棣告诉他是白莲教的人。

他没有听说过白莲教,朱棣又跟他说了说白莲教的来历和做过的恶。

朱瞻基听了后,脱口而出道,这不是□□么。

白莲教就是□□,起源于南宋。从南宋开始就一直在除掉它,但是铲除了几百年都没有彻底铲除。

朱瞻基觉得对于这种□□,绝不能心慈手软,必须拔草除根,不然它就像杂草一样一直蔓延 。不过,要想彻底铲除白莲教也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白莲教刺杀一事,朱棣已经派人去彻查了,并且下旨严禁讨论此事。

在别院休息了两日,朱瞻基他们一行人继续上路前往凤阳。

接下来的路程,戒备明显森严了很多,行程的速度也加快了很多。好在路上没有再发生任何意外,也没有发生刺杀,一路平平安安地抵达凤阳。

九月初,朱棣他们准时抵达凤阳。

凤阳有皇家别院,朱棣他们来了,不用住在官员或者老百姓的府邸。

到了凤阳后,朱棣并没有忙着去祭祖,准备等到九月初九这日前去祭祖。他也没有急着去皇觉寺,而是带着朱瞻基四处巡查,关心地询问百姓今年的收成。

这三四年,凤阳的收成一直都是丰收。老百姓交完粮,还有很多的余粮。再者,凤阳一向太平无事,老百姓的日子过非常安稳。

朱棣得知凤阳百姓过得好,心里便安心了不少。

凤阳是中都,是他们的老家,是他们老朱家的根基。只要凤阳太平无事,那么他们家的江山就不会有事。

朱棣牵着朱瞻基走在凤阳的田间,跟宝贝孙子说了不少他小时候在凤阳的事情。

朱瞻基认认真真地听着,时不时开口附和两句。

皇觉寺中,朱允炆得知朱棣已经抵达凤阳,心中不觉紧张起来。

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怕四叔,觉得四叔太过凶狠。他记得他小时候骑射不好,四叔严厉地把他训斥了一顿,说身为皇子皇孙怎么能不会骑射。

当他得知四叔出兵造反的时候,他心中是害怕的。虽然他那时有百万大军,但是他还是怕四叔的。

朱允炆对朱棣的恐惧,从小就有了,并且根深蒂固,无法忘掉。

现在,哪怕他藏身在这地下的佛堂也抑制不住地不安。

朱允炆明知道朱棣不知道他在皇觉寺,也知道他和朱棣不会见面,但是听说朱棣来了,他心里就变得忐忑。

方丈看出来朱允炆的恐慌不安,这几日经常来陪他聊天说佛法,可惜并不能减少朱允炆心中的恐惧。

“圆净,皇上不会来此处,也不会见到你,你不必忧心。”

朱允炆扯了扯嘴角,苦笑地对方丈说道:“方丈,我知道,但是我这心里控制不住地害怕。”

“看来皇上是你的心魔。”

朱允炆没有说话。

“圆净,你要是静不下心,就抄写佛经吧。”方丈站起身说道,叮嘱朱允炆道,“明日皇上会来寺里焚香,你千万不要出去。”

“方丈放心,我不会乱跑的。”朱允炆很想冲到朱棣的面前,斥责他谋朝串位一事,但是他没有那个胆子出现在朱棣的面前。”

“明日,贫僧就不过来了,你好好抄写佛经。”

“是,方丈。”

方丈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走到门口,对守在门口的两个僧人说道:“好好守着圆净。”其实,就是保护朱允炆。

“是,方丈。”这两个僧人是皇觉寺里的高手,武艺高强。自从朱允炆来到皇觉寺,他们两个就一直守护着他,保护他的平安。

等方丈离开后,朱允炆开始抄写佛经。一开始无法静下心来抄写佛经,抄的很是浮躁。抄着抄着就慢慢静下心来。他一直抄,抄到子时就没有停下来。

皇觉寺地下佛堂里,朱允炆不停地抄写佛经。

皇家别院里,朱瞻基已经睡下了。

睡梦中,朱瞻基见到朱元璋他们。

朱元璋一见到朱瞻基就问:“到凤阳了吗?”

“曾祖父,前几日就到了。”

“这几日做了什么?”

“皇爷爷带我做了很多事情……”朱瞻基掰着手指头,一件一件地跟朱元璋他们说,他这几日做了哪些事情。

朱元璋听说朱棣一来凤阳就考察民情,心中很是满意。得知凤阳这三四年的收成很不错,老百姓们能吃得饱饭,他心中很是欣慰。

“曾祖父,我告诉你三四年前,凤阳的收成可不好哦。“朱瞻基双手叉着腰问道,”曾祖父,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朱元璋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茫然地问道:“意味着什么?”

朱瞻基送给朱元璋一个“你怎么这么笨”的眼神,小表情有些嫌弃地说道:“意味着在我皇爷爷出兵前,凤阳的收成不好。我问过凤阳的老百姓了,自从坏蛋允炆叔叔登基后,凤阳的收成就变得不太好,明明没有干旱,也没有下大雨发洪水。”

朱元璋听到朱瞻基这番话,眉头一皱,有些狐疑地问道:“有这样的事情?”

“曾祖父,我还能骗你不成,这可是百姓亲口说的。”朱元璋一脸严肃地说道,“我和皇爷爷还特意去查看了下是不是真的,结果是真的。”

朱元璋听到这话,拧着眉头没有说话。

“虽然坏蛋允炆叔叔登基后,废除了不少酷刑,也减免了很多赋税,但是收成一直不太好。“朱瞻基又说道,“夏原吉,曾祖父你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