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微思考了一下,孔子道:“禀君侯,臣认为,秦国虽小,然秦人志向远大。虽偏西陲,然秦人坚守正道。
这两点,是包括秦穆公在内的秦国历代先君一直拥有的伟大品质。
到了秦穆公时,秦穆公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尤其是注重招揽重用他国人才,如骞叔、公孙枝、邳豹、百里奚等人。
尤其是百里奚,秦穆公为了得到他,四处查访他的下落,得知其掩于楚国,用五张羊皮低调赎至秦国。
然后,秦穆公亲自约谈百里奚,仅谈了三天,就任用其为执政大臣。百里奚受重用后,帮助秦穆公制订国家发展政策,发展生产,鼓励生育,改革军事,选拔人才,秦国日益强大起来。
爵之大夫授之国政,何等胸襟!
所以,臣以为,象秦穆公这样能够胸怀大志、广纳人才的国君,走的是真正的王道,称霸西陲这样的成就并不算大。”
齐景公听后顿生感触,自己原来想要的,是秦穆公如何加强军事实力这样对于称霸事业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这位孔夫子却提醒自己,任何政策的制订与落实,靠的是人才。
是的,孔子的意思非常直接,你齐侯想要称霸,不但要起用国内的人才,更要重用外来人才。
俺老孔,不就是一外来人才么?
齐景公大悦。
他详细询问了孔子在鲁国的情况,得知孔子在鲁国有一大批学生,个个都是才华横溢的君子,心道,如果自己重用孔丘,那孔丘的学生都将来投奔他,寡人岂不一下子拥有了一帮人才?
想起秦穆公任用百里奚,谈了三天。又想起先祖齐桓公任用管夷吾,也谈了三天。嗯,寡人将要任用孔丘,必须也得谈个三天。
齐景公又询问了孔子对鲁国局势的看法。
孔子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以季氏为首的三桓专权的愤怒,认为季氏驱逐国君乃大逆不道,定然失去人心,最终遭到覆亡。
对齐景公出兵帮助鲁昭公回国一事,孔子更是予以了赞美。
“君侯胸怀天下,维护礼制,帮助甥舅之国,此乃正道,臣不胜敬仰。”孔子适时拍了拍齐景公马屁。
孔子与齐景公的第一次会谈非常成功。
孔子在齐景公面前展示了自己的自信和拥有一堆弟子的实力,提出了重用人才的最基本治国理政理念,这让齐景公对孔子有了极大的好感。
齐景公是一位好大喜公的国君,为了表现自己礼贤士人的良好形象,这次召见不久,齐景公又专程亲赴高府看望孔子。
孔子非常高兴,两人就在高府会客厅里茶叙,高张在旁相陪。
突然,宫里有人匆匆向齐景公报告:“主公,天子行人已到,现在正在宫里等候主公。”
齐景公非常不高兴,早不来迟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
齐景公板着脸问道:“天子遣使来齐国,究竟何事?”
来人道:“据说是先王宗庙遭了火灾。”
齐景公叹了口气道:“先王宗庙遭灾,那赶快重修就是,何必非得到齐国来?”
孔子笑道:“齐侯应该高兴才是。”
齐景公一愣,忙问道:“不知夫子此言何意?”
孔子道:“先王宗庙遭灾,天子遣使列国告之,一是依礼而为,王室重大事项遍告列国。
二是求助列国。欲修宗庙,需大把钱财,王室衰微,正欲求助列国。
齐国乃富足大国,齐侯何不借机重礼奉之以示齐国风范?”
齐景公大悦,想起周王室日益衰微,不由轻轻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这次也不知是哪位先王的宗庙被火烧了。”
孔子微微笑道:“丘以为,必是周厘王之宗庙!”
齐景公哦了一声,奇道:“周厘王宗庙?夫子怎么如此肯定?难道夫子预先得到了消息?”
孔子摇摇头,道:“《诗经》有曰:‘皇皇上天,其命不忒。’齐侯,天之以善,必报其德,祸亦如之。
上天是公平给予世人的,如降下好事就是回报有德之人,降下灾祸就是惩罚无德之人。
因为周厘王擅自改变文王和武王之制,追求色彩华丽的装饰,修建高大巍峨的宫殿,享受奢侈豪华的车驾,生活糜烂,无可救药。
故上天必然要将灾祸降临给他。如今先王宗庙遇火而毁,丘据此推测,应是周厘王之宗庙。”
齐景公有些不信,道:“依夫子所言,那上天应该要将灾祸降临到周厘王身上,又何必在他死后以火毁其宗庙予以惩罚呢?”
孔子淡然道:“这是因为周王室受文王和武王之荫护之故,上天如果将灾祸降到周厘王身上,那岂不是灭了文王和武王之后?
故上天所以降灾到周厘王宗庙,正是彰显了他的过错。”
齐景公还是半信半疑,他问来人:“来使是否言明是哪位先王宗庙被毁?”
来人也张着个嘴看着孔子,吃惊地答道:“禀主公,正是周厘王之宗庙。”
啊?齐景公不由大惊,他站起来,朝孔子施了一礼,无比佩服道:“夫子真乃圣人也,此等学识,非常人可及。”
这两次非正式场合的会面,齐景公给孔子留下了谦虚随和的印象,这样的国君,一定是一位虚心纳谏的国君,难怪象晏婴这样的刺儿头都能得到齐侯的重用。
孔子信心满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得到齐景公的重用。
到时,自己将一展胸中所学,将以忠信孝义为核心理念的礼教文化在齐国全面得以实践,成就新时代管夷吾、百里奚、子产等那样伟大成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