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第
56 章
见着刘寂头一日回来就亲自来杜家, 这足以表示刘寂对杜家的重视,杜宏琛也不是喜欢酗酒之人,但今日难得高兴, 让冯氏把家中珍藏的陈酿拿出来,翁婿二人推杯换盏, 好不热闹。
“岳母做的这糖蒜我是百吃不腻,在前线的时候就想着这口。”
冯氏在外间听到心里一梗,这压根就不是她做的,她烧菜的手艺约莫把菜做熟。像这种秘制糖蒜,都是春上丈夫做的, 他是做糖蒜的行家。
又听刘寂道:“我吃拨霞供的时候, 最爱吃这个,真真是解腻。”
但实际上刘寂常常伴圣,从不吃气味大的食物,甚至他父亲之前是锦衣卫指挥使, 作为家人非常怕投毒, 他们都从来不吃味道重的,怕有人下了什么毒, 都发现不了。
杜宏琛笑的意味深长:“这不是你师母做的,是我做的。”
以前刘寂并非是他女婿,杜宏琛也当然要瞒着外人,毕竟传出自己庖厨的事情, 于他的名声也未必好。但现在调/教女婿, 他不可能就真的妻为夫纲, 这样女儿嫁进去该有多难过?
就在杜宏琛说这话的瞬间, 刘寂以为自己听错了,再抬头, 又听杜宏琛重复了一遍。
饶是他聪明机变,此时也不知道如何说。
杜宏琛继续加码:“那时还在长阳,你岳母每日起床睁眼第一件事情就是织布,她是个能人,靠着织布,自个儿为自个儿挣了一套宅子,修缮的十分精美。可家中庶务,总不能还让她做,所以,举凡是洗衣、做饭、洒扫,甚至替薇姐儿梳小辫都是我做的。”
“先生您这是体谅妻儿,就是小婿听了心中也只有佩服的。”
刘寂也不是虚言,多少男子吃妻子的,反而还骂妻子,岳父却能折腰如妇人一般做事。甚至在岳母没有认亲之前,岳父走到哪里都把岳母带到哪里,家中妾侍通房全无。
杜宏琛摆手:“你以为我和你说这些,是为了夸耀我自己。不是的,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个家要过的好,须夫妻二人共同努力。当年,我家族都放弃我读书了,只有我娘子从无怨言,一直支持我读书,可中间多少小人说我娘子傻,让她放弃我,可她知道我的为人,我也对她倍加体贴,真心换真心,我们俩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同样,你和若薇的亲事虽然定下,你们也认识,比那些揭了盖头才认得的人强。可是这也不代表你们就一定会感情深厚,若是要夫妻感情好,日后的日子还得你们自己去过,若是你也藏着掖着,她也私心重重,你在官场上一旦有异动腹背受敌,而她没有丈夫的宠爱信任,下人不尊重,婆母还责怪,恐怕也不会和你一条心。”
“不要小看女人,这世上,有起就有落。在你鲜花着锦时,有个女子真心为你开心,在你落魄时,这个女子能一直陪在你身边。自古高处不胜寒,一直有人陪着你,才是莫大的幸运。”
这些话,虽说是劝刘寂,也是杜宏琛的肺腑之言。
如果今日女婿是别人,他不会说这个话,因为天下大多数男子,无不想着权利野心和他们的欲望,这些人即便自己说了这些,反而对女婿而言是个把柄。可刘寂不同,他和自己有点相像,他们爱权利比任何人更甚,同时也有情感需求,甚至非常大。
这样的人要么谁都不爱,要么就爱的死去活来。
看似无情却多情。
一顿酒可谓吃的刘寂是瞠目结舌,他没想到原来杜家之前一直做庶务的人是这个看似名门清贵的岳父,明明岳母看起来就是那种吃苦耐劳的那种妇人,真是人不可貌相。
平日他来杜家,也是觉得岳父威严甚重,有时候家里人吵,他都让他把岳母都能赶走,没想到他们私下居然是这样相处的。
因为喝了太多酒水,刘寂就准备如厕,殊不知一出来就见到外间的岳母,背着他们坐在桌边一边吃饭一边翻看话本子,目力极佳的他还看到了封面上写着《潘金莲女侠传》,差点爆笑出来。
潘金莲何时又成女侠了?这是哪位天才写的书,刘寂还想私下问问,没想到岳母警觉性很强,似乎察觉到了脚步声,赶紧塞到旁边的食盒去,他真没想到食盒还能这么用。
如此为了避免双方尴尬,刘寂赶紧溜了出来。
**
又是一个艳阳天,若薇的病好了,她头一次吸鼻子不会有堵住的感觉,整个人都要谢天谢地了。
外祖母冯太太过来探望,还帮她推拿头好半天,记得小时候看冯太太的时候她还是个中年人,身姿窈窕的很,比娘生的还好看,现在两鬓花白,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老了不少。
“外婆,前些日子,我送去的膏药你用了没有?”
若薇和冯太太没有距离感,头枕在她膝盖上,随意问起。
冯太太笑道:“你娘说你跟人家御医讨的,那可是好东西,我可不舍得用。”
若薇摇头:“再好的东西,也是拿来用的啊,你若不用,小心放坏了。外婆,你就用吧,你的肩膀和腰总是酸痛,你不用,以后我就不管你了。”
“好好好。”
冯太太打了个哈哈。她现在身边也有两个丫头服侍,平时三不五时女儿这样有宴就请她来听戏,还有儿子和儿媳妇也颇孝顺,好吃的好玩儿的都能想到自己,谁也没想到她这个年纪还能享福。
正好丫鬟送了杏仁酪来,前世若薇吃这个变白许多,皮肤也细腻多了,所以她常常饮这个。祖孙二人喝了一盅,若薇又穿好鞋,陪着冯太太去冯氏那儿说话去。
话说冯氏在查看送太后的寿礼,今年时逢太后四十五岁大寿,虽然不是整寿,但是当今皇上孝顺,所以下面的官员也都争奇斗艳。
以杜宏琛的官位和冯氏一贯为人,自然不会送什么珍稀之物出大风头,但是也不能太差,即便随大流也不能随意糊弄。
正发愁呢,见若薇和冯太太过来了,喊她们一起来挑选。
“薇姐儿,你也帮娘掌眼,是了,这回你也要进宫呢。”
若薇指着自己:“为何我也要进宫?”
以冯氏现在翰林院六品官的夫人,也不过是磕头就走人的地步,连在太后面前坐的位置都没有,自己就更不用说了。
冯太太也好奇:“是啊,薇姐儿怎么也要进宫?宫里可以家人都进去吗??”
冯氏想起这个就与有荣焉:“还不是因为姑爷自小是太后娘娘看着长大的,这次靖海侯夫人出孝后,又进宫请安,正好说起我们薇姐儿,太后就感兴趣,让我带着薇姐儿进宫给太后看看。”
对于这位太后,若薇有些陌生了,在后宫,什么侍奉太后都是虚话,宫中太后身边服侍的人不胜枚举,最重要的是讨皇上的喜欢。皇上若是喜欢你,太后也会多疼你几分,皇上若是不喜欢你,太后也未必会抬举你,除非你有皇子傍身。
起初若薇进宫,何尝不想与人为善,后来才知道什么姐姐妹妹说的亲热,其实你不受宠皇上就不会为你主持公道,你不受宠,就坐冷板凳,还很有可能被针对,太监都能看不起你。
就像家中,自己立不起来,奴才都会欺负你。
只是进宫,她想起那半夜令人疼痛的剐刑,就对高皇后、刘恭嫔甚至是修道的皇上恨个半死,这辈子她如今并不进宫了,和宫里没有瓜葛,她选择性的忘记这些苦楚。
因为以她现在的力量要对付皇后那根本不够,皇后前世能如此对她,这辈子绝对也会别有宠妃,她的心已经扭曲了,绝对还会对付别的妃子的,将来恐怕又是腥风血雨。
嫁给刘寂,刘寂作为未来的指挥使,他不需要偏袒谁,只要宫闱大事,他说出真相,皇后和刘恭嫔也逃不了干系。
她会看着她们下场的。
“薇姐儿,想什么呢?”
冯氏推了推女儿。
若薇这才回过神来:“女儿这是想着要进宫有些害怕呢,万一殿前失仪了,就怕丢了爹娘还有靖海侯府的脸。”
这也是冯氏担心的,她虽然是宣平侯嫡女,但是是半路认的,听说公卿之家的小姐们,从小就有四个教引嬷嬷专门教导规矩。女儿素来聪明伶俐,小时候也请女先生教过,平日耳濡目染也不出差,但是进宫又是另一回事儿了,宫里可谓是规矩森严。
所以,她看着若薇也是六神无主,“不如等你爹回来,问问你爹。他天天在翰林院不是修史书吗?还成日给那些娘娘们写册封文,肯定懂这些。”
其实宫中礼仪若薇何尝不懂,只不过现在懂也不能装真的懂。
母女二人正在合计着,靖海侯府的大奶奶韩氏知晓了这个消息,就已经有些许不乐意了,她虽然是靖海侯府的大奶奶,但丈夫没有被封为嗣子,那么她身上没有任何诰命,所以无法进宫。
韩氏在家做姑娘的时候,还跟随母亲进宫,因为被皇上看中许配给刘宥。
如今夫妻二人成婚这两三年来,膝下唯独只有一子,韩氏在家虽然年纪最小,但最稳重,在这个府里也算是上能孝顺公婆,下能照顾小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