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
114 章
其实从靖海侯被任命, 锦衣卫就开始布置关于所谓“姜琳琅”的一切,与其让奸细不知不觉的混入进来,不如让她们自动进来, 而刘寂也能一开始就锁定目标。
而其中全府中知道这个秘密的人也只有袁氏和若薇,连胡老太君都不清楚。
现在姜琳琅以细作的方式从靖海侯府带走, 刘圆圆吓的不行,一直捂着胸口道:“真的没想到她居然是细作,还因为刺杀婶娘不成败露,还好寂二叔在家,否则……”
若薇道:“我也是没想到呢, 唉, 咱们府上一不小心就钻了不少奸细来了,这个姜琳琅虽然被带走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同党。”
刘圆圆心想这府中明里暗里的护卫要保护的人也都是杜若薇,毕竟她是刘寂之妻, 还有三个孩子, 但她不过是个堂姑娘,她爹和当家主人几乎是仇敌似的, 他们哪里会保护自己啊。
可要她就此离开,她也不愿意。
若薇也没有赶她走,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靖海侯也要回来了, 家中上下都要她操持, 现在让她稳住胡老太君也是很好。
其实若薇也不明白, 明明两边都闹成那样了, 小王氏还敢让她女儿过来占便宜,这可不是普通的妯娌斗争, 也不是后宅的事情,完全涉及到的是世子争夺,生存取舍,且刘宏几次三番都差点害她们。
如今若薇和刘寂没有赶尽杀绝,是她们自己积德,不代表你们可以当成真的什么都没发生过。
若是聪明人,这个时候就该回去了,刘圆圆还以为危言耸听,也并没有多听,虽然心中害怕,但也存在侥幸心理。
因为有姜琳琅的配合,刘寂甚至把这些组织的老巢几乎都掌握在手中,不费吹灰之力就立了大功,而后姜琳琅本人易容成旁的样貌,在一个下大雪的早晨,随着翠茹一家南下了。
翠茹和丈夫都准备去富庶的余姚任职,心情很愉快,对刘寂夫妻很是感激,等到了余姚后把她嫁给了一位副千户做妻子,从此隐姓埋名,无人知道,自然,这些都是后话。
现在靖海侯府最高兴的事情就是靖海侯马上就要回来了,随着姜琳琅身份暴露后,她的院子被清理干净,众人议论了几日,又有新的话题了,这姜琳琅就被抛诸于脑后了。
这件事情也让刘寂办案子有了新的思路,往常南镇抚司办案,多半还是靠威逼分化,这次能够诱敌深入,原本他准备直接带姜琳琅回南镇抚司严刑拷打,还是若薇劝他这样效果更好。
“不日,爹就要回来了,这次收尾会再派人过去,那就多半是去镀金的了。”
刘寂道。
若薇笑道:“到了公公这样位极人臣的地步,进无可进,退一步,也不失为良策。自古会做官的人,要学会思退,这话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可历来伴君如伴虎啊。”
刘寂点头:“难为你能不沉溺富贵权势之中,说的极是啊!话说你的胆子也真大,和那个细作相处面不改色,我一开始告诉你,是想让你和她少接触,你倒是越演越真了。”
若薇捂着胸口道:“我的心里当然是害怕的,就怕她暴起就不好了,可是我想我们越自然,她就越不会怀疑,她是来做细作的,又不是来杀人的。千辛万苦的进来了,突然害人,再者,我身边也有暗卫保护,所以我并不担心。”
“嗯,不用此招,就怕这些人千方百计做出事情来,易容进门做个小厮丫头,那样祸害更大。”
刘寂也是没办法。
若薇能够理解:“你这个法子,若是我,肯定想不出来。”
这也没什么,刘寂的确是艺高人胆大,这也是靖海侯府能够屹立不倒的关键。
靖海侯从战场回来并未回家,而是先去进宫面圣,献俘,听说乾元帝亲自见了他,并且要封赏,被靖海侯拒绝了,但乾元帝还是世荫锦衣卫指挥同知的恩赏,且升靖海侯本人为升中军都督府都督。
中军都督府在南京,这种管衔对于靖海侯而言就是虚衔,他如今也不比年轻的时候,现在愈发谦卑恭敬。
为了替公公接风,若薇早就让人在东花厅摆了几桌,桌上自是水陆毕陈,他走的时候,若薇才刚刚怀上孩子没多久,现在呢孩子都已经快半岁了。
靖海侯抱着小孙子道:“这孩子脑袋生的好,一看就是个聪明像,是叫六儿吧?”
若薇笑道:“小名是他爹取的,就叫六儿,生下来就有六斤六两重。”
“好,这个小名好,小孩子也不要那么早取名字,等大些了读书了再取学名。”
靖海侯摩挲着小孙子闹到上的绒毛,回到家中也就觉得舒服了。
反而是胡老太君在一旁看着他们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愈发觉得自己被排挤。
实际上若薇也并不觉得胡老太君有多坏,她和那些成日作威作福的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但是你没有多坏,不代表这个人多么好相处。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刘宏和刘寂等人的矛盾都抬到桌面上来了,她还在这儿端碗主持公道,关键是她这个老太太对刘寂没有养育之恩,对靖海侯也没有在危急中帮忙。
甚至某种程度,这位老人家很偏爱靖海侯前妻王氏,对袁氏从来都是淡淡的。
虽说她在这个府上辈分高,可能不能真心让人敬服,大家即便是孝顺,也并非出自真心,因而有事也不会帮腔。
就像现在,若薇也绝对不会主动和她搭话解围。
刘寂在旁道:“爹,您才刚回来,应多歇息,可别太劳累了。”
“诶,我抱我的孙儿又有什么可劳累的。”
靖海侯在战场上的杀戮之气,在看到小孙儿咯咯的笑意浑然都解开了。
刘圆圆在一旁知道自己不该吃味,但还是略有些吃味,现在她终于意识到父亲为何不平了?从前她是旁观者,未免觉得父亲为何不能守着钱财过日子?可是身处其中,才发现,同时靖海侯的子孙,为何这般不公平。
有的人大权在握,身居高位,就像祖父怀里这个小孩子,日后长大就是三品指挥同知,自己的兄长什么都没有,若是没有考上功名,将来不过是白衣。
她在家里的时候,觉得家中富裕,绫罗绸缎铺满地都不会心疼,家中的被褥新席,就是一日一换,那也使得。可真正进入侯府之中,才知晓什么叫做真正的权势富贵之家。
这些人往往谈笑之间,就可以解决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有靖海侯回来,今年这个年更是宾客盈门,与其相反的是广宁伯府虽然也门庭若市,但显然已经落后靖海侯府了。
兰玫正和兰夫人说话,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耍小姐脾气,反而劝☆仙☆女☆整☆理☆兰夫人道:“您何必和靖海侯府置气。”
“我气的不是这个,是气你爹,你爹也是猛将,偏偏出征前受了伤,要不然如此大功,就是你爹的了。”
兰夫人恨时运不济。
兰玫却道:“这天下还有谁会一直红不成?女儿就知道凭什么事情,总有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之时。再者,您也太在意靖海侯府了,侯府一个争爵案就多年悬而未决。那个刘宥我看也是个坏种,现在这般,日后还难说呢。”
兰玫道。
兰夫人听了这些话,心中稍稍宽慰了一些,但转念她又道:“你的脾气现在比以前是好多了,娘如今都要你来安抚我了。”
兰玫哪里不想像以前那般放肆呢?可现在她是出嫁女,她只牢记马敬辰的话,少管闲事,只有广宁伯府风平浪静,她的日子才会平静。
战争收尾还在继续,议和,谈判,互市这些都要做,而这些做完,就已经在来年了。众人褪下厚重的冬装,换上了轻薄的春衫,若薇这里送了几件新衣裳过来,她正吩咐丫鬟们要把明日穿的衣裳薰好,这才盘手里的账。
去年年成不算很好,所以收成只收了五成上来,若薇还让庄上的佃户免了租子,这样的年成,想必佃户的日子也不好过,总不能还按照以前那般,否则卖儿卖女之事就屡见不鲜了。
她自己小时候也穷过,见过佃户们也实在是不容易。
现下她当家,每年举办的花宴耗费并不多,那些装饰杯盘都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也就是头一年置办耗费多年,这几年反而还挣。尤其是办诗会,人人是一帖难求,为了这个帖子,众人上门送的礼也颇厚,也能平账。
账目处理完了之后,又让人把孩子们带过来。
“你们姐弟俩都三岁了,到时候蒙师来了一起读书,可不能偷懒啊!”
若薇抱着六儿,对珊姐儿和沛哥儿道。
珊姐儿笑嘻嘻的:“女儿要做女状元。”
“好志气,好志气。”
若薇就喜欢女儿这样活泼明媚。
偏沛哥儿没有珊姐儿这样口齿伶俐,只是仰望着若薇,若薇点了点他的小鼻子:“要学你姐姐这样多说话,别总用眼睛看着娘。师傅可不会看到你的眼睛,就知道你想要什么,知道吗?”
沛哥儿点头,“儿子知道。”
“嗯,这样就好,白日只上半天学就回来。”
若薇虽然觉得孩子们太小,但刘寂说的也对,培养未来的侯府继承人就应该这般。
再者孩子们从小开始,虽然身边有教引嬷嬷们教导规矩,但是还是得有秩序,自己虽然识字,可到底不是先生。
女儿珊姐儿跟着上几年蒙学,到时候儿子再延请业师,给女儿请女先生教导。
这些都是未来的期盼,但是现在她还有事情要吩咐孩子们:“珊姐儿,你是小姑娘,如果有人要抱你,你要说什么?”
“不许。”
珊姐儿牢记着娘的话。
“对,除了爹娘之外都不行,你就说我已经大了,不用抱了。最好是除了乳母丫鬟,不让别人碰到,知不知道?”
若薇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