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发现一个事情,那就是水果手机,598美元的价格,里面的专利费用就占比22%,这样高的专利费用,其中一大半,就归了郑昆的专利公司。
让水果公司意外的是,2009年,当他们研发成功一代水果机的时候,第一找上门来的,居然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这让他们都不敢相信。
从对方积极的样子,他们感觉有阴谋。
身为水果公司背后最大的股东,能有什么阴谋,还不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有些时候,郑昆也挺难的,做好事,居然被误解。
不过最后还是好的,最终,在全球的代理,交给了郑昆的和记黄埔,和记黄埔本身是洋行,做贸易起家,在全球拥有大量的贸易公司,有渠道,有人脉。在郑昆接手后,开始进行渗透式的扩张,控股或者收购当地大量的零售企业,然后进行上市,降低风险。
通过这些渠道,不仅倾销他自己的产品,同时也可以顺道卖一下水果手机。
他想要炒哪家公司的股票,就可以减少其销售量,降低其产能,或者提高原料价格,通过这种操作,公司的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减少利润,让股票价格下跌,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收购筹码,当筹码收购的差不多了,就可以降低原料价格,开发新产品,在零售端增加其产品的曝光度,从而增加利润,在拉高股票,从而收割投资者。
这样的套路,郑昆在全球金融市场经常玩,而且还和当地的人一起合伙这样操作。资本操盘手们,通过这样的操作,比单纯卖商品赚钱赚得多,而且还来的容易,更有一点,税收少,在股市上操作一波,赚一千万,而在实业当中销售,赚了一千万,其中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前者还不用交税,优势非常的明显。
水果公司的人,都搞不明白,为什么对方这样积极,不过既然有公司愿意推广,他们乐的开心。
与此同时,也有人收购水果公司的股票。
当时在股市上,很多人不看好水果公司,认为一家电脑公司做手机,别开玩笑了,当年h普公司也做过手机,最后还不是没有了?
西门也做过,最后怎么样了?还是扑街了?还有呆弯的代工企业,计算机代工企业,也做了手机,最后怎么样了?同样摆脱不了扑街的命运。
在这种情况下,谁会看好水果电脑公司制造手机,一家电脑公司,用制造电脑的思维,制造手机,别开玩笑了,把电脑小型化,然后装到那里?
有人笑水果公司不自量力,有更多的人,笑和记黄埔更傻,居然包销,这让他们感觉这是两个傻瓜。
不过后来的事情,就超脱了许多人的意料之外,水果手机虽然产量只有五百多万,但也被销售一空,水果3GS上市之后,吸引了更多的人,这次制造手机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