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俭下令,开始从军队中,复原一些年纪较大,功勋较为卓着,但却不适合继续在战场上厮杀的老兵。
这些老兵虽然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但是随着年纪日渐增长,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并不适合继续在前线厮杀。
于是,刘俭打算让这些老兵退居二线,并分配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过半耕农、半教学的,半辅助当地县属调教新兵战斗力的生活。
他到河北已经十年了,这十年足矣适很多人变老。
有些士兵经过这十年,已经步入人生的后半段,应该让他们回去好好养养老了,让一些新鲜的血液补充到军队中,优化军队。
这样,既给朝廷减轻了负担,又可以给军队形成一个较好的人员机制。
但是自古以来,老兵重回家乡务农的事情都算是一个大问题。
关键还是在退伍费用上。
给太多了,朝廷的负担过重,给的太少了,对于这些普通的军士来说,又太不公平,而且也会影响朝廷的声誉,更会影响大汉民众参军的斗志。
所以这个度一定要掌握好。
当然,就算是退伍安家费用核算各方都满意了,也会有别的麻烦。
层层克扣!
这个是最关键的问题!
所以,刘俭决定开始在朝廷中成立军事法庭以及司法监管机制,并成立了专门的纪检部门。
对于军队贪墨以及抚恤金贪墨等问题,专门制定严格的惩戒法律。
由上至下制定了一套严格管理的监管机制和举报制度。
历史上很多给普通军士发放的安家费以及土地,经过官署的层层扣押,都被中间的官员给贪墨了,但是贪墨之后,这个大黑锅却要由朝廷来背。
这种事情刘俭是坚决不能允许的。
于是,刘俭将河北大公报改制成了由朝廷直属管辖的大汉朝公报。
大公报的意义就是在于将所有的政策在各州各郡按时按月的公布。
朝廷中最主要的政策信息以及天下会发生的大事可以第一时间以官方的酒角度公诸于民,力争达到最大的透明化。
在后世,这就有些类似于宣传部门监管的新闻单位了。
但是这个时代毕竟没有网络、电视等物,只是用大公报向各州军民公示朝廷的旨意以及地方发生的大事,速率还是太慢了一些。
但是,这个时代的极限也就是如此了。
对刘俭而言,这已经是他所能做到的最大极限。
有就总比没有要强,是吧?
至少可以让各州郡的百姓知道朝廷目前的颁布细节,以免有些州郡官员欺上瞒下,克扣了朝廷分发给了底下的福利,同时还用假信息来麻痹他们。
同时,刘俭还在地方设立了纪检监察机制,对于官员执行,特别是钱这方面的事情进行严格监管。
而这些纪检监察机制都由朝廷直接管辖,所有的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这样就会保证地方官员不会在短时间按内形成利益勾结,以免出现利益均沾的勾结。
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但每一项都不简单。而且虽然刘俭只是提出了一个大框的想法,但是当中的实施细则以及朝廷人员的配置都需要相府人员、朝廷人员以及上述台仔细的进行研究,并逐级审批落实。
所以这也是一件漫长的工作呀。
但是万事既然起了个开头,那就总会有好的结果。
刘俭并不着急,他知道有些事情不是自己这一代人就能做完的,但是他愿意以时间换取空间。
在自己这一代,将很多事情落实并确定进取方向,然后一代一代的落实下去。
有很多好东西,一旦你提出来了后并予以实施,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东西和制度就无法从历史中抹去。
就算是改朝换代了,后来的人也依旧会沿用这些好的政策,毕竟这也是有利于他们自己的嘛。
将这些事情做完之后,时节已是盛夏酷暑了,刘俭突然发现,他还是有很多事情没有做。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人事!
他虽然稳定了朝局,但还没有使朝廷完全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有些潜在风险还是存在的。
所以在人事方面,朝廷既然已经步入了正轨,那就应该好好的重新进行朝堂人员的安排调度。
而且刘俭也要给自己的手下们一个交代,他们跟随了自己这么多年,现在也是时候让他们身居高位的时候了。
不过,在处理这件事情之前,有点还需要先将几个人调到长安来。
这几个人如今也已经在河北磨练的差不多了,是时候让他们来长安做一些更高级别的事情。
并州方面,张辽抵达了太原之后,按照规矩先行去见并州刺史郭嘉。
在前些年,并州刺史主要负责对一州之地诸官员的监管,只有六百石的秩俸。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刺史在地方的权力有所增长,包括可以建立属于他们的刺史部。
再加上刺史本来就是用于监管地方太守的存在,所以并州刺史现在在并州之地的权限还是非常大的,而且郭嘉本来就是刘俭非常重视的人。
在并州不论是豪族阀阅,亦或是高门望族,或者是官员,都心中清楚的很。
谁来了并州,不得先拜一拜郭嘉的山头。
张辽在见了郭嘉之后,随即向郭嘉阐了自己此番来并州的理由。
同时还向他提供了朝廷方面的军令,另外,他还给了郭嘉一份刘俭给郭嘉的私人信件。
刘俭信中的内容无他,自然是向郭嘉说明了一下张辽的重要性。
他希望郭嘉在并州的好好栽培张辽,让张辽能够成为并州的一员健将,替郭嘉承担起并州的军事。
另外,刘俭还向郭嘉说明了一件事。
他要用张辽在并州长驻,同时调到赵云来长安中枢。
(本章完)